孟維維 夏 琦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遼寧沈陽,110000
大皰性類天皰瘡(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皰病,常見于60歲以上老人,臨床表現為水腫性紅斑或外觀正常皮膚表面水皰大皰。其發病機制涉及固有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補體系統等方面[1]。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人們發現信號轉導與細胞因子信號傳導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s)家族在炎癥介質激活、釋放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SOCS-1、SOCS-3是SOCSs家族中的重要成員,與人體固有免疫及適應性免疫調節過程密切相關[3],可能與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發病機制有關,但其在大皰性類天皰瘡中的表達情況尚鮮有報道,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檢測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的表達情況及臨床意義,以期進一步闡明大皰性類天皰瘡的免疫學發病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為BP組研究對象,男18例,女24例,年齡45~80歲,平均(63.14±10.02)歲,納入標準:①符合大皰性類天皰瘡的診斷標準[4];②經臨床、組織病理及免疫熒光等確診;③首次就診;④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感染或過敏情況;②有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治療史;③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④惡性腫瘤疾病患者。BP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局限性BP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治療;泛發性BP患者:外用糖皮質激素、系統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同時選取30例II度燙傷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男16例,女14例,年齡45~80歲,平均(62.25±11.26)歲。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以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樣本采集與保存 空腹采集BP患者活動期(24 h內新發未感染水皰)、緩解期(皮損完全消退)及對照組肘靜脈血5 mL,在離心機上(3000 r/min,15 min)離心后取上清,并置于-70 ℃冰箱中保存待測。同時采集BP患者活動期及對照組患者吸皰液0.5~1 mL,3000 r/min離心5 min后,取上清,保存于-70℃冰箱中待測。
1.3 SOCS-1、SOCS-3水平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e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蛋白表達水平,SOCS-1、SOCS-3檢測試劑盒購自廈門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自身免疫性皰病嚴重程度評分(autoim-mune bullous skin disorder intensity score,ABSIS)判定 患者BP疾病嚴重程度依據德國學者Pfütze制定的ABSIS評分體系對受累總面積進行評價,ABSIS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皮膚嚴重程度評分,計0~150分;第二部分為口腔黏膜損害嚴重程度評分,計11分,第三部分為患者主觀感受評分,計45分,具體評分過程參照Pfütze等[5]關于大皰性類天皰瘡評分過程。評分過程均由2名專業醫生根據體檢資料統一進行。

2.1 一般資料與既往病史 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及既往病史比較
2.2 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的表達水平 活動期BP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緩解期BP患者(P<0.05),緩解期BP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水平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緩解期患者比較,P<0.05
2.3 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皰液中SOCS-1、SOCS-3的表達水平 BP組患者皰液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與SOCS-3表達的相關性 BP患者血清中SOCS-1與SOCS-3水平呈正相關(r=0.543,P<0.05),皰液中SOCS-1與SOCS-3水平呈正相關(r=0.633,P<0.05)。見圖1。

表3 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皰液中SOCS-1、SOCS-3水平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1 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2.5 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與ABSIS評分的相關性 血清中SOCS-1、SOCS-3水平與ABSIS評分呈正相關(r=0.419、r=0.585,P<0.05),皰液中SOCS-1、SOCS-3水平與ABSIS評分呈正相關(r=0.414、r=0.498,P<0.05)。見圖2。

圖2 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水平與ABSIS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類天皰瘡是一類由自身抗體介導的慢性復發性大皰病[6]。BP是類天皰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亞型,好發部位為軀干和四肢,少數患者可伴眼瞼、齒齦、口唇等黏膜受累[7]。典型臨床特征為外觀正常或水腫性紅色斑片基礎上張力性水皰,其特點為皰壁厚、不易破、皰液清澈,偶見血皰的形成,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等,組織病理表現為表皮下水皰,并伴有多種炎性細胞浸潤[8]。BP的發生與免疫、遺傳、藥物及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自身免疫紊亂在BP發病中起關鍵作用[9]。
SOCSs家族是一類能夠反饋性阻斷細胞因子信息轉導過程的負性調節因子,在體內可阻斷增強的細胞因子效應,在調節細胞因子、控制細胞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與自身免疫及超敏反應等密切相關[2]。SOCS-1、SOCS-3均為SOCS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其中SOCS-1與IFN-γ信號通路抑制及T淋巴細胞活化有重要作用,組織中SOCS-1表達異常升高可增強組織對炎癥反應的易感性,損傷組織[10]。SOCS-3可以被IL-6、IL-10、IL-12等多種炎性介質誘導,并抑制IL-2及TNF-γ引起的炎癥反應[11]。正常條件下,SOCS-1、SOCS-3的表達極低,但在炎癥因子誘導條件下,其表達水平均顯著升高。王絲墨等[12]研究表明,SOCS-1、SOCS-3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損組織中表達水平較高,且其表達水平與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活動期BP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BP組患者皰液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SOCS-1、SOCS-3表達水平可能與BP患者炎癥反應的發生有關,在誘導及參與BP局部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中起作用。本研究進一步通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與SOCS-3表達的關系,結果顯示血清及皰液中SOCS-1與SOCS-3水平均呈正相關,提示血清及皰液中SOCS-1與SOCS-3可能共同調節,共同誘導及參與BP疾病的發生。
目前臨床針對自身免疫性大皰病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有2種專門的評分指標:ABSIS與大皰性類天皰瘡疾病面積指數評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BPDAI),兩者均已經過效度檢驗[13]。劉藝迪等[14]研究表明,ABSIS評分兼具客觀與主觀的評分項目,既能定量又能定性地反映BP疾病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BP患者血清中SOCS-1、SOCS-3水平與ABSIS評分呈正相關,皰液中SOCS-1、SOCS-3水平與ABSIS評分呈正相關,提示BP患者血清及皰液中SOCS-1、SOCS-3表達水平可能與BP疾病嚴重程度有關。
綜上所述,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血清及皰液中均呈現較高的SOCS-1、SOCS-3表達水平,且二者均與ABSIS評分呈正相關,推測二者可能參與大皰性類天皰瘡疾病的發生發展,可作為臨床評估大皰性類天皰瘡疾病的血清學指標。然而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下一步準備擴大樣本容量,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分析BP疾病具體生物學發病機制,從而為此類疾病的研究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