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瑞,張學彬 Sun Guangrui & Zhang Xuebin
(1.天津科技大學,天津 300222;2.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民國家具是就風格而言的一類家具,特指開始于清代晚期,興盛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直流行到五十年代初,以清代家具為工藝基礎,在造型和裝飾上吸收西洋(少量東洋)風格的一類家具。民國家具的研究,是中國家具史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對民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現(xiàn)代中式家具設計理論構建的需要[1]。
清末民初時期,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西方文化潮涌而來。中西方文化全方位的碰撞和交融,使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家具風格受到強烈沖擊,影響非常深遠:引進了玻璃、鏡子等新材料,帶來了新品種,促進了家具原有樣式的改變,令中國家具更為“洋氣”。
中外文化的交融,帶來社會風尚的發(fā)展變化。當時西方文化潮涌而來,使人們的生活起居,日常用品,生活觀念等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建筑形式、服飾文化、婚喪嫁娶等生活習俗都產生了重大改變。家具的變化是同步的,比如說洋裝流行帶來服裝由疊放到掛放的轉變,從而改變了衣柜的外形、尺寸及內部功能劃分。
民國時期家具的使用者和設計者都發(fā)生了變化。首先,大量國外人士(民國31年,外僑人口達到150931人)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西式生活方式及西式家具,還會在當?shù)囟ㄖ埔恍┘揖摺F浯危駠鴷r期許多出國留學者,回國后會將受國外文化影響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到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其中很多人從事設計工作,從而影響或引領家具的設計[2]。
民國時期,沿海城市率先出現(xiàn)了一些西方風格的建筑。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自然會帶來家具的改變,促進了家具形式、尺度及品類的變化發(fā)展。民國家具的“穿靴戴帽”形式與當時洋氣的建筑形式是緊密呼應的(圖1-圖2)。此時,客廳空間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使棋牌桌、沙發(fā)、陳列柜等逐漸取代八仙桌配太師椅的家具布局。
民國家具發(fā)展歷時雖短,但由于地域文化、風俗不一,加上外國文化滲入程度不同,各地域區(qū)別比較明顯。
民國時期,廣作家具是變革的先鋒,開啟了中西家具結合的先河,為民國家具發(fā)展做了鋪墊。其革新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雕刻和鑲嵌;二是家具圖案的洋化。廣作家具在鑲嵌與雕刻上,很大程度借鑒了西式家具在雄渾基調上,追求精致華美的風格;在家具裝飾圖案方面,引進了西番蓮圖案,打破傳統(tǒng)家具用牡丹、梅、菊花等紋樣裝點的格局;在椅榻腿足部上,開始打破內翻、外翻馬蹄的傳統(tǒng)模式,出現(xiàn)獸頭、獸爪、羊蹄腿等;品類上則出現(xiàn)了洋品種或中西結合的品種,比如廣式貴妃榻的出現(xiàn)。
自1843年開埠以后,上海在中外文化碰撞交融中異軍突起,其精雕細刻、鱗次櫛比的西洋建筑引領著家具的改革。海派家具的發(fā)展得益于近代上海工業(yè)文明發(fā)展所帶來的生產力提高[3]。上海在“洋化”的深度與速度上,大大超過了廣州,形成“海派”風格。海派風格的特點是:材料上,多用紅木制作,主要為印度紅木和泰國紅木;式樣上,相比廣作民國家具更為洋氣;受建筑室內空間增大影響,家具尺度較大;相比廣作家具多用大理石(圖3),海派家具則多用玻璃裝點(圖4)。
京作家具在民國年間雖有小的變化,但大的品貌從未改變過。北京之所以“守舊”,主要是因其典型的中國房舍格局所決定。但也能找到一點洋化的跡象,比如出現(xiàn)少量的西洋卷草紋的裝飾。
1860年開埠以后,有九國在津設立了租界。租界對天津很快產生影響,有人將自己四合院中的書房改為西式書房,還有人將舊書屋翻蓋為中西合璧的大客廳,并添置西式陳設。當時天津還設有專門的大工廠成批量制作這樣的家具。同時,在天津老城廂也形成了用花梨木做外框,樟木做嵌板的一類“津派家具”,當?shù)厮追Q花梨樟家具[4](圖5)。比如,臥房中放在炕上的“被閣”、廚房中迎面放置的“缸套”、天津柜等。
民國時期中外文化交融,生活方式的多樣促成了家具的品類多樣。此時按照家具使用方式,推出成套家具,如客廳家具、臥房家具、書房家具、餐廳家具等。
民國客廳中最大的變化是出現(xiàn)了陳列柜和牌桌,代表著展示和休閑兩大功能。民國客廳主要陳設陳列柜、牌桌、沙發(fā)、茶幾等家具,體現(xiàn)著休閑的生活理念。

■圖1 民國書柜

■圖2 民國建筑(天津梁啟超故居)

■圖3 紅木廣作椅

■圖4 紅木酒柜(海派)

■圖5 花梨樟頂箱柜

■圖6 陳列柜

■圖7 棋牌桌

■圖8 沙發(fā)

■圖9 民國臥室家具

■圖10 穿衣鏡
陳列柜(圖6)最大的特點是用邊緣磨坡邊的厚玻璃門,代替了空格或實木門。它的迎面和側面由玻璃組成,以展示柜內陳設物品。柜門有很多變化,柜體樣式也很多。陳列柜一般由底座、主體和帽子組成,這樣比較節(jié)省木料,便于拆運。棋牌桌(圖7)形似八仙桌,但其尺寸要比八仙桌小一點。桌面寬度80-90厘米,高度比八仙桌略矮一點。棋牌桌一般擺在客廳的中間,四周放四把椅子,其四周設有小抽屜,可用來放賭資或雜物。沙發(fā)(圖8)因其可倚、可躺、可坐,舒適而時尚、洋氣,引進后在沿海大城市迅速流行,逐漸代替了太師椅、榻等傳統(tǒng)的坐家具。沙發(fā)有單人、雙人、三人,還有組合式。
臥房家具在民國時期出現(xiàn)了本質性改變。由于人們思想觀念和居住環(huán)境的改變,人們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適、家具的實用性,臥室中出現(xiàn)了片子床、梳妝臺、大衣柜、床頭柜、衣架等家具(圖9)。
片子床與明清床榻相比,外觀造型簡化很多,結構上由兩塊一高一低的片子狀的床屏,連接兩根床梃而成床架,在床架上再放置木制床板和床墊,床墊為彈簧床墊或棕繃床墊[5],左右兩邊均可上床。梳妝臺主要功能是為女子梳妝打扮所用。清末民初時期,梳妝臺傳入并成為中國臥室中不可或缺的家具,其器形做工普遍都很精巧,有柜式梳妝臺、還有桌式梳妝臺。民國初年,隨著洋裝的流行,歐式掛衣櫥(大衣柜)傳入并流行起來,其高2米左右,設有一個立式空間,以利于衣物的掛放。在衣柜外面裝上鏡子,櫥門兼有穿衣鏡功能。衣柜一般由檐帽、柜身和底座三部分組成,大衣柜可分為單門、雙門、三門、四門。
民國家具式樣達到了空前繁多的局面,出現(xiàn)許多以前沒有的品種和樣式。坐椅類有軟墊椅、轉椅、躺椅、搖椅、沙發(fā)、對椅、梯椅等;桌臺類有梳妝臺、牌桌、寫字臺等;箱柜類則出現(xiàn)了陳列柜、大衣柜、書柜、書架、餐具柜等;其他類有穿衣鏡、衣帽架、角架角柜等;還出現(xiàn)了廚房和衛(wèi)生間家具;此外還有辦公類家具。
家具外形的洋化一方面體現(xiàn)為其體積增大,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穿靴戴帽”上。民國時期,大衣柜、陳列柜等家具體積增大,與西式風格逐步貼近起來,形體洋化。比如說民國衣柜的高、寬可達到2米左右。
穿靴戴帽,是指家具中起裝飾作用的頂部和底座分離。穿靴是家具的底座,底座的支撐和承重作用不減,同時增加了美化作用。戴帽則起到現(xiàn)代鋼筋水泥建筑的“圈梁”作用,使家具聚攏起來,頂部裝飾增加了家具自身的華麗。
民國時期,玻璃和鏡子被大量地用到家具中(圖10)。玻璃進入家具后,豐富了柜架類家具的形式和功能。陳列柜、大衣柜上,大都使用厚度5mm的厚玻璃,在其邊緣磨上坡口以顯示玻璃的厚度。酒柜、櫥柜則常用2mm的薄玻璃,以方便柜門頻繁開啟。鏡子也被大量使用到穿衣鏡、梳妝臺、大衣柜及床頭柜等家具上[6]。鏡子的玻璃分厚、薄兩種,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做成鏡子后將邊緣磨成坡口,以增加裝飾性。
民國家具的設計理念發(fā)生了改變,追求時尚、舒適性和實用性。如沙發(fā)、軟墊椅等坐具由于取消了腳踏,采用落地式的形式,高度普遍降低,有的還增加了軟墊,變得小巧、舒適而實用。桌椅類家具,尺寸上更加符合人體尺寸。儲存類家具的尺寸則變大,因增加貯存空間而更實用。
民國家具吸納了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雕細作、曲線變化、方圓并舉等風格特點,家具腿爪樣式甚至可達百種以上。比如說,方錐腿、凹槽式、紡錘式、圓柱式等等;足部也變化萬千,如蹄式、獸爪式、獸爪抓球式等。腿爪變化有三個特征:一是獸爪兇猛,引進了西方常用的獅子、鷹等兇猛動物為裝飾題材;二是腿爪曲線變化更為豐富,形式更為多樣;三則是有了車、鉆、鏇等機械加工出來的樣式。
民國時期,引進、融合許多西洋紋樣。整體來說寫實的色彩濃了,吉祥寓意的色彩淡了。首先,西番蓮在清中期的家具中已出現(xiàn)了,民國時期其雕飾西化色彩更濃。其次,植物紋樣中:牡丹的主導地位讓位于玫瑰花、葫蘆讓位于葡萄。西方文化中有深厚文化內涵與民俗意味的玫瑰花紋的使用多于牡丹花紋;葡萄圖案也開始多了起來,而葫蘆紋則相對少了。第三,引進的西洋動物圖案多是具象的、很寫實的,像獅子、鷹等,兇猛生動[7-9]。
民國家具是在中外文化的碰撞與交融、社會風尚的變化、使用者和設計者的改變、建筑房屋的變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應時而生的。由于各地域文化、風俗不一,同時外國文化滲入程度不同,民國時期各地域家具區(qū)別也比較明顯。民國時期多元文化并存,生活方式的多樣性造就了家具的品類多樣。與中國傳統(tǒng)家具相比,民國家具在外觀、用材、裝飾、功能、品類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特征。
尋找到一條合理與創(chuàng)新的當代家具設計方向成為了未來中國家具設計的主要趨勢,而民國家具是中國家具設計的民族性與國際化交融的重要探索,作為連接中國家具的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中國家具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針對民國家具的研究還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