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 寧,王 雪 Xian Ning & Wang Xue
(沈陽建筑大學,遼寧沈陽 110168)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辦學規模的整體提升,其安保功能和辦公環境也越來越被重視,這些因素使得各高校不僅在教育方法上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很多空間環境也面臨著二次裝修和改造工作,以滿足高校工作人員的新的辦公需求,學校辦公室制度規范的建設、良好工作模式的運行,能夠提高廣大師生的工作效率[1]。提升辦公場所氛圍,增添活力。本文通過對沈陽建筑大學機關樓一層整體環境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本著實用、簡潔、大方、美觀等設計原則,采用生態環保的裝飾材料進行改造,功能合理,空間的合理劃分和色彩的運用[2-3],打造能夠滿足新的功能和精神需求的空間,并以此對其他高校辦公空間的設計及改造進行參考。
沈陽建筑大學機關樓一共五層,建筑面積13032.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2454.00平方米,本次改造的區域為機關樓一層,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待大廳、交談區、校史展覽區域。此區域為通往整座大樓的必經之地,在展覽區與接待大廳之間有魚缸作為隔斷。原有裝修風格整體來說偏現代簡約風格。色彩基調上也是以白墻木色家具為主,局部空間布局設計上存在不合理現象,一樓除了門口的位置以及接待區域外,與之平行處的南面180多平方米的面積都用來做校史展,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提升與辦公空間需求的不斷改革,該區域的展示形式以及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形勢所需,因此,沈陽建筑大學機關樓一樓展示區改造工程項目的設計和研究逐步有了新的發展(圖1)。
改造區域位于機關樓一樓校史展覽區,約18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通過對場地細致的調查與分析之后,在原有的大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對空間內部格局分布以及根據功能需求進行調整和改建,將用作展示部分的可拆墻體進行拆除,天花、地面、窗基本保留,會適當加門和窗進行隔斷合理布局,將原有的展示空間布局拆除重新設計,改造成布局合理的辦公空間。
隨著2018年學校新校史館落成,機關樓展覽區的存在變得沒有必要,新校史館空間更大,展示形式與內容更為全面,而機關樓展覽區域目前的設計只滿足了單一的展示功能,面積小,缺乏新意,浪費空間,因此,可以廢棄掉機關樓的展覽區域這個功能另作他用。
保衛處辦公空間不足。部門間的分布及辦公隱私性、職位對應面積都存在不合理現象,從機關樓進來,室內沒有設置隱蔽休息區,同時,沒有私密的空間可以臨時休息或者打電話。
安全監控室需要進一步升級。原有設備經過多年的使用會出現老化現象,
原有設計整體氛圍不足。氣氛過于單調,空間利用率低。改造后的區域要將格局合理分布,辦公空間功能滿足辦公人員需求。同時,增添一定的裝飾,提高藝術氛圍。
本次改造注重空間的重新分布合理再利用,從設計角度出發,滿足基本的辦公需求,辦公空間要設計有一定的隱私性來確保辦公人員辦公不被打擾,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因辦公的需求不同,空間的面積有限條件內,進行可實施方案,改造設計方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材料、施工、成本等要素,從經濟、環保、審美角度出發,設計出一個小而精、空間有限但功能全面的辦公場所。辦公區的裝飾要保持整體統一、功能全面的設計原則,改造后的辦公空間功能分為監控中心、處長辦公室、副處長辦公室、辦公區和會議室。確保辦公空間裝飾整體的協調性,不會與門口的接待區以及整個機關樓產生風格與語言產生沖突[4]。監控中心、處長辦公室、副處長辦公室、會議室為封閉空間,辦公區為半封閉空間,滿足辦公人員所在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高校機關樓局部改造設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統一、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綠色環保等基本原則,通過在對現有條件的全方位了解與把握后,用科學的設計手段將小空間利用到極致來滿足辦公人員的多功能需求。在裝飾材料的選擇、創新的設計手法、和諧的色彩之間把握節奏,給人以明快、秩序、現代的視覺感受,與此同時也要考慮到施工的工藝與材料,本次改造項目在施工與選用材料以生態環保為前提,具有可實施性。該項目定位為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環保條件下的辦公區的改造與更新,以功能實用為前提,并且能夠與機關樓整體環境相協調、不與其產生沖突,不會太跳躍。使其能夠為其他高校的辦公區改造及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針對高校機關樓辦公區改造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在改造機關樓局部空間時,改造設計要貼合機關樓的整體設計風格,使得所改造區域與機關樓整體風格相協調。
②人性化原則。將空間合理安排布局,功能全面,重點設計,當今社會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并不是膚淺地追求工作的舒適性,而是有理智、有節制地實現辦公環境的優化[5-9]。將原本的展示區改造成多人多功能辦公區是此次改造設計的中心點。
③環保性原則。在材料選擇上不宜過于花哨,以綠色環保材料為主。選擇耐磨、耐用、原生態等材料,有著對環境污染小、循環再生性高等特點[10]。
④經濟性原則。在環保性原則的基礎上,節約成本,充分發揮材料裝飾的作用。
總的來說,機關樓原本的展示區改造成辦公區之后,創造出一處新的辦公場所,要能夠有效地利用位置條件充分發揮出它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保留原有的基本形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優化。

■圖1 項目現場改造前照片

■圖2 改造后平面圖

■圖3 監控中心改造前現場照片

■圖4 監控中心改造后效果圖

■圖5 監控中心改造后效果圖2

■圖6 處長辦公室改造后效果圖

■圖7 職員辦公區改造后效果圖

■圖8 會議室改造后效果圖
在方案設計初期,設計者對改造場所進行了分析研究,所處位置正對門口方向,辦公區的設計風格不宜過于突兀,應具有現代感的同時不至于過于前衛,以現代簡約的風格為主并加以裝飾來拱托氛圍,最后考慮到整個空間環境的通透性以及成本,選用中空百葉玻璃作為隔斷,既能使空間通透明亮,又能節約成本。
方案設計階段的初始,設計者對整個區域進行了縝密的調研分析與探討。在這個小空間內設計出多功能辦公區,設計中,充分注意了主次與比例的把握,比例合理分配,合理規劃布局是本次設計的重點。監控中心獨立設計,接待區與會議室設計在外面,有利于方便人員活動,門口處辦公位便于瞭望,提高工作效率。將處長辦公室、副處長辦公室和辦公區設計在最里面,不會被普通人員流線所打擾。同時,將主要辦公區設計在靠窗附近,便于通風與采光,自然光作為節能資源之一,對人類而言也是最舒服的能源,同時也能夠親近自然。人設計創造了環境,環境又反過來影響和指導人的行為,要設計得科學、設計得更有意義[11-12](圖2)。
監控中心占有比例相對來說最大,也是本區域設計的重點,因為要滿足高1.4米,寬7.4米的監控大屏幕,原魚缸的位置經改造后將監控中心設計在此處,設計者保持了原有的墻壁、天花板等,地面改造成淺木色防靜電地板,監控中心與機房和視頻查閱室之間用中空百葉玻璃作為隔斷,既有獨立空間又能與其他空間保持聯系,屋里設置了一處職工休息區,以便晚上值班人員休息。經改造后的多功能空間不僅布局合理,而且功能全面(圖3-圖5)。
處長辦公室、副處長辦公室、職員辦公區絕對符合辦公面積要求,空間采用中空百葉玻璃作為隔斷,天花板、地面、墻壁不動。在家具的選擇上處長辦公室與副處長辦公室選用深色環保免漆板,在施工上快速環保方便裝修,具有離火自熄、耐洗、耐磨、防潮、防腐等特點,色調給人成熟穩重的感覺,適合辦公環境使用。職員辦公室和會議室辦公桌與柜子選用淺色免漆板,在色彩形式上更為明亮。在改造設計上,采用大面積的白色,配以局部家具色彩點綴的手法,形式統一、相互烘托、映襯(圖6-圖8)。
本次辦公空間改造設計,倡導以明亮、秩序、功能為主,為與整個機關樓的設計風格與造型語言相得益彰,設計者選用了白色與淺灰色的小調作為整個設計的主導色,家具采用了木質材料。改造設計中,在創造新的空間,新的格局前,盡量保持原有的可持續利用的材料與裝飾,將可利用的資源再次利用,既能將節能、環保的概念貫徹到底,同時也要注意室內的綠化。室內綠化度的提高,可以改善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隔離的狀況,間接調節室內溫度[13]。隔斷采用中空百葉玻璃,對于這種小空間多功能的區域來說,中空百葉玻璃不僅節省了使用空間,又能達到遮陽效果,還具有保溫性和防噪音功能,同時給室內以新穎、通透的效果,特別適用于此類空間。似隔非隔的隔斷形式不僅模糊了空間界線,更提高了空間的多樣靈活性[14]。
本次改造設計,為空間的合理安排布局做了深刻研究,在場地條件、原有建筑風格、資金投入等都受一定限制的影響下,充分把握工作人員的功能所需,掌握設計技巧,緊緊圍繞設計重心,改造后的裝飾風格與該建筑整體風格和諧統一,不發生沖突,在材料上堅持以環保理念為主,節約成本。在本次設計項目的改造設計中,設計者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小空間內劃分多個功能分區,提升了原來缺失的環境氛圍,同時又為辦公人員帶來了更多方便、人性化、高效的辦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