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湘 Ji Xiang
B.L.U.E.建筑設計事務所成立于2014年,由日本建筑師青山周平與藤井洋子共同創建于北京,是一家面向建筑以及建筑室內設計方向,充滿年輕活力的國際化建筑事務所。B.L.U.E.是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的略稱,同時也是事務所的核心設計哲學。以厚重歷史與先銳思潮激烈碰撞的北京為中心,通過建筑、室內、產品、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實踐,實現對城市物理、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尋求一個真正連接城市環境的設計平臺。

青山周平 建筑師

藤井洋子 建筑師


項目場地位于北京隆福寺街錢糧胡同,依傍于景山、北海、中國美術館、人藝劇場等城市地標。
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是一片匯集了商業氣息和藝術活動的繁華區域,直至1993年經歷了一場火災事故。在那之后,北京一些創新商業文化地塊得到開發,如三里屯、798等等,這導致隆福寺地區的經濟逐漸衰退,慢慢淡出了北京人的記憶。作為隆福寺地區振興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木木藝術社區改造項目旨在繼承隆福寺地區蘊含的歷史傳統,并發掘更多機遇與潛力。
本項目的建筑原為隆福寺職工食堂,結構簡單,內部空間開敞,很適合進行美術館項目改造。我們以‘將現代元素融入胡同歷史城區’為出發點,嘗試了兼具本土性和試驗性的改造設計。

木木藝術社區作為一個公益性質的藝術機構,對這次的改造項目有著較為嚴格的成本控制,我們沒有選用常見的建筑立面材料,而是發掘了一種新的材料——鍍鋅鋼板,打造出褶皺肌理的形式。鍍鋅鋼板擁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和獨特的表面肌理,平時主要作為圍擋、通風管道等使用,成本也因此得到控制。我們最先嘗試的機械加工方式很難達到預想中隨機褶皺效果,進而決定人工加工。在人工實驗的過程中,通過不同厚度的鍍鋅鋼板測試,我們發現太薄的鋼板經過彎折很容易出現破損,過厚的又很難加工,由此決定了采用0.3mm厚度的鍍鋅鋼板。在建筑施工階段,為了使整體立面具有節奏性變化,我們首先確定了五種不同程度的折痕來過渡效果,同時設計師配合工人親自加工板材,最終呈現了一種機械加工無法輕易實現的立面效果。




隨著日益加快的社會生活節奏,層出不窮的電話訊息,城市能夠提供給人們的專注空間越來越少,我們很難獲得安靜觀看一件藝術品的日常體驗。考慮到木木藝術社區是城市核心區里的藝術中心,我們希望通過展覽動線使觀眾切換心情,以達到更好的藝術體驗。觀眾購票后將首先經過通道來到地下一層——這個區域是原建筑的人防區域,窄小低狹的走廊與天花,保留了原有粗糙混凝土的墻面,低迷的空間光線與溫度,七個大小相近互相連通的房間帶給人迷宮般的體驗,由于墻厚和位置的原因,也收不到手機信號。走過之后將突然出現通往一樓展廳的樓梯,兩個連續但截然不同的環境體驗營造了一種錯覺,空間定位的迷失使觀眾暫時忘卻外部生活中的浮躁,重獲平靜心態。經過一層展廳來到二層、三層,空間逐步變大,天花高度也逐步變高,自然采光和外界景象也隨之展現。同時,美術館西側的展廳和樓梯間墻壁上新開的小窗和露臺,也展現了城區胡同生活氛圍,這樣富于變化而完整的體驗使得木木藝術社區變得更具特點。

項目名稱:木木藝術社區改造項目
項目所在地:北京隆福寺街95號 錢糧胡同38號15號樓
項目類型:建筑改造
建筑師:青山周平,藤井洋子,榮浩翔,陳乃綸,楊雨嘉/ B.L.U.E.建 筑設計事務所
照明設計:B.L.U.E.建筑設計事務所
業 主:木木美術館
規 模:地上三層地下一層
用地面積:800平米
總建筑面積:地上2070平米 地下750平米
設計周期:10. 2018 - 01. 2019
施工周期:01. 2019 - 08. 2019
攝影師:夏至





建筑整體空間分為四個部分:展覽空間、提供休憩和臨時活動功能的屋頂露臺、一層的咖啡商店和地下一層的L ive House。其中展覽空間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個區域,通過面積、高度和地面材質的區分將其分割為幾個不同展廳,跨高從2.2m到7m,既有利于展出不同類型和規格的展品,又能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觀展體驗。
目前項目周圍陸續引入了餐廳、酒吧、咖啡店、共享辦公等業態,吸引了更多從各地前來參觀娛樂的人群,人們長期在此區域工作生活。木木藝術社區的改造不僅逐漸改變了本地人群原本的生活狀態,使得北京二環內老城區更富年輕氛圍,也再次喚醒了這片有著百年歷史地區的文化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