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領導遼寧人民支援抗美援朝運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立即進行武裝干涉,同時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公然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7月7日,美國不顧我國和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一再警告,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糾集15個仆從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武裝入侵朝鮮,并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我國境內,嚴重威脅著我國的國家安全。面對嚴峻的形勢,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一起共同抵御入侵之敵。
遼寧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僅一江之隔。當時遼寧地區分為遼東、遼西兩省和沈陽、旅大(今大連)、鞍山、撫順、本溪5個中央直轄市。遼寧當年不僅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抗美援朝的后方基地,中國人民志愿軍從這里過江,志愿軍后勤運輸車隊從這里駛向戰場,全國各地組成的擔架隊、醫療隊從這里奔赴前線,志愿軍后勤兵站在這里建立,志愿軍英雄兒女從這里凱旋。遼寧人民無論是在朝鮮戰場還是在后方崗位,都為抗美援朝戰爭作出了突出貢獻和巨大犧牲。
1950年10月25日,志愿軍打響了入朝作戰第一仗。次日,中共中央向中央局、各分局、各軍區、各省市委發出了《關于在全國進行時事宣傳的指示》,成立了以郭沫若為主席,彭真、陳叔通為副主席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的統一領導機構——“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在國內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遼寧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率先投入抗美援朝運動之中。
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政和入侵我國領土臺灣后,從1950年6月下旬開始,遼寧人民即以各種方式開展了反對美國侵略我國臺灣與朝鮮的群眾運動??姑涝\動開始后,遼寧人民立即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開展了抗美援朝愛國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聽志愿軍代表團作報告,觀看文獻紀錄片,參觀展覽,召開座談會、控訴會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同時以集會游行、報刊、廣播、墻報、板報、大字報、戲曲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掀起了宣傳教育活動的高潮。
據統計,沈陽市1952年第二批赴朝慰問團回國后就作了131次報告,舉行3次全市廣播會,直接聽眾達14.7萬余人。鞍山市1951年秋至1952年年底,組織志愿軍歸國代表團、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共計作了100多場報告,直接聽眾達15萬余人。本溪市僅1951年4月份一個月內,就組織全市172名報告員作了567次報告,聽眾達40.6萬余人。

遼寧人民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軍
遼寧地區通過多種文藝形式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東北文工團上演了《侵略者的下場》 《別做夢》 《討還血債》 《在戰斗中》等獨幕劇,這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故事,鼓舞了人民的戰斗意志。《把強盜消滅在太平洋》 《抗美援朝進行曲》 《跨過鴨綠江》 《打敗美帝野心狼》 《做軍衣》等歌曲激起了人民群眾對祖國的強烈熱愛。1952年文獻紀錄片《抗美援朝》在鞍山市上映8天,觀眾達14萬余人,創全市紀錄影片觀眾人數的最高紀錄。1952年3月初,在撫順市舉行為期5天的“抗美援朝實物及圖片展”,觀眾總計3.2萬余人。
通過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宣傳教育,基本上掃除了恐美的思想障礙,清除了親美、崇美的思想影響,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仇敵愾打退美國侵略者鼓舞了士氣。
在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覺悟迅速提高的基礎上,遼寧廣大青年掀起了參軍參戰、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學習的熱潮。遼寧的青年工人、農民和學生紛紛向各級政府、黨組織遞交決心書、申請書,踴躍報名參加志愿軍。一時間,遼寧廣大城鄉出現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撫順市1951年參加志愿軍赴朝參戰的有1185人;遼東省安東(今丹東)市區與3個郊區及縣的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僅安東市區就有1000多名青年報名參軍;1950年11月,錦州市各界發起“抗美援朝志愿報名運動”,僅十幾天之內,志愿報名參軍人數就達1000余名。
為適應抗美援朝戰爭和建設一支現代化國防軍隊的需要,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作出關于招收青年學生、青年工人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的決定。遼寧廣大青年工人、青年學生積極響應,踴躍報名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據統計,1951年,沈陽市有3390名青年學生、青年工人參加了軍事干部學校;撫順市有357名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遼東省共有1.4萬余名青年學生參加各種軍事干部學校,使全省提前超額完成了各種軍事干部學校的招生任務。遼寧在抗美援朝時期參軍參戰人數達到32.2萬余名,為志愿軍源源不斷地輸送兵員,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遼寧開原縣人民慶祝完成捐獻給志愿軍的“開原1號”飛機繳款工作
遼寧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遼寧地區既承擔全國赴朝作戰的兵源、軍需物資和傷病員的中轉任務,又擔負直接支援前線的戰勤工作。
為完成好緊迫而又繁重的戰勤任務,1950年11月,遼寧地區各級政府增設了戰勤機構,遼東、遼西兩省和沈陽等5個直轄市都在民政廳、局下設戰勤處,各縣民政科下設戰勤股,區政府設戰勤助理員,村設戰勤委員,形成了專門負責戰勤的服務網絡。遼寧17歲至50歲的男子、18歲至45歲的婦女承擔戰勤任務,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并組織了擔架隊、運輸隊、醫療隊,擔負戰地運輸和勤務工作。很多學校和醫院還組織了輸血隊。在遼寧境內,各鐵路沿線還成立了招待站,招待過往部隊、傷員、擔架隊、車隊和朝鮮人民軍家屬等。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根據志愿軍出國作戰的需要,遼寧地區除動員8011副擔架、5萬余人直接擔負戰勤任務外,還在本地區搶修了靠近中朝邊境的1000華里公路、297座橋梁和飛機場等。1950年11月,根據戰爭的發展,再次組織1000副基干擔架、6703人赴朝執行任務。1951年1月,又組織5個半軍事化精干靈活的志愿軍擔架團,共有2160副擔架、1.09萬人,經過短期訓練后隨軍出國作戰。其中,涌現出“龍虎中隊”“快輸中隊”“頑強中隊”“突擊中隊”等模范集體。
據統計,自1950年10月志愿軍出國作戰到1953年朝鮮停戰,遼寧先后動員246.2萬人(次) 參加抗美援朝的各種戰勤工作,占當時遼寧總人口的11.7%,占17歲至50歲男勞力的52.9%,有力地保證了作戰前線對物資和人力的需要,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了《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號召在全國普遍開展訂立愛國公約運動。遼寧人民立即行動起來,積極響應。全省的工廠、農村、機關、學校、街道以及工會、青聯、婦聯等人民團體都普遍制訂了捐獻計劃,并把捐獻計劃列入愛國公約內容。據沈陽市1951年12月份的統計,全市人民85%以上訂立了愛國公約;旅大市人民廣泛而普遍地訂立了愛國公約;鞍山市有16萬余人訂立了愛國公約;撫順市有17萬余人訂立了愛國公約,占全市人口的60%以上;本溪市有8.82萬人訂立了愛國公約;遼東省有560萬人訂立了愛國公約。
在開展捐獻飛機大炮運動中,從1951年6月至1952年年末,沈陽市人民捐獻飛機57架,捐款人民幣856億2000余萬元(舊幣),超過原定計劃38架飛機的50%;旅大市人民從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末,捐獻人民幣410余億元(舊幣),折合飛機27架,超額完成了原定捐獻22架飛機的任務;鞍山市人民計劃捐獻9架飛機,實際捐款數可購買飛機10架;撫順市人民計劃捐獻8架飛機,實際捐獻11架飛機;本溪市人民計劃捐獻3架飛機,實際捐獻5架飛機;遼東省人民計劃捐獻31架飛機,實際捐獻72架飛機;遼西省人民計劃捐獻490億元人民幣(舊幣),實際捐獻人民幣790億元(舊幣),折合飛機53架,提前40天完成了捐獻任務。在捐獻飛機大炮的運動中,遼寧各市人民都提前超額完成了原定的捐獻計劃,為改善志愿軍的武器裝備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1年10月23日,毛澤東主席向全國發出了“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援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號召。遼寧人民積極響應,迅速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愛國增產節約運動。
沈陽市開展了增產節約250萬噸糧食的競賽運動,到1951年年末,全市完成了增產節約250萬噸的計劃,增產節約糧食360萬噸。1952年,全市在完成增產360萬噸糧食的基礎上,又完成了增產350萬噸糧食的計劃。旅大市的工人們提出了“工廠就是戰場,機器就是武器”“多車一個螺絲釘就等于多絞死一個美國鬼子”的口號。旅大市1951年完成了增產節約200萬噸糧食的計劃;1952年完成了增產節約250萬噸糧食的計劃。本溪市原煤公司1951年超額完成國家生產計劃119.4%,完成增產節約計劃105.18%;1952年超額完成國家生產計劃115.3%,完成增產節約計劃171%。遼東省在增產節約運動中,1952年工業方面原計劃增產節約糧食40萬噸,實際增產節約糧食47.57萬噸;農業方面的增產節約也超過了原計劃,達到了317.2萬噸。
遼寧人民在愛國增產節約運動中,圓滿地完成了愛國增產計劃,為恢復國家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抗美援朝運動中,這一光榮傳統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
遼寧人民為了表達對志愿軍的支持和擁戴之情,解除志愿軍指戰員的后顧之憂,在各市抗美援朝總分會、分會的領導下,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的優待烈軍屬的號召,開展了擁軍優屬運動。遼寧廣大城鄉人民群眾認為“不照顧好烈軍屬,就對不起前方的志愿軍”,提出了“先軍屬后自己”的口號,盡一切力量幫助烈軍屬解決生活上和生產上的困難。各級政府對農村的烈軍屬實行了代耕制度。對特別困難的烈軍屬,當地人民政府撥出優撫專款予以救濟,并發動群眾捐助實物、現金,保證他們的生活達到當地群眾的平均水平。
沈陽市在擁軍優屬工作方面,普遍貫徹了土地“包耕、助耕”政策。全市接受土地包耕、助耕的烈軍屬有3794戶,土地面積為3.82萬畝。全市長年或臨時接受補助的烈軍屬1.84萬戶,總計9.63萬人。鞍山市人民在擁軍優屬運動中,捐獻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慰問金14.2億元(舊幣)、慰問品1.56萬件、慰問信6.54萬封。撫順市人民在擁軍優屬運動中,捐獻慰問金8.8億元(舊幣)、慰問品356大箱、慰問信2.63萬封,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志愿軍以很大的鼓勵。本溪市將擁軍優屬運動形成一種群眾性的運動,1953年春節捐獻的慰問金和慰問品比1950年春節多了30倍。在平時,只要烈軍屬有困難,都能得到幫助。安東市人民以高度的熱情盡一切力量幫助烈軍屬解決困難,僅3個區的統計就有453名青年參加了常年的擁軍優屬工作,有104名青年團員參加了護理志愿軍傷病員的工作,有1900人參加了輸血團,獻血量達58萬毫升。遼西省人民在擁軍優屬運動中,全省農村烈軍屬的土地60%左右是由互助組代耕。城市各界人民貫徹以“組織生產、介紹職業為主,物質補助為輔”的方針,熱情照顧生活困難的烈軍屬。據錦州、四平等9個市縣的統計,1952年經政府介紹就業的烈軍屬有2240余人。遼西省人民政府還撥出20億元(舊幣)作為烈軍屬生產和生活補助費,并在新年和春節期間組織各界人民慰問團,對烈軍屬進行慰問。
通過開展對烈軍屬的優撫活動,關心烈軍屬、優待烈軍屬、尊重烈軍屬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與此同時,遼寧人民時刻關懷著浴血奮戰在戰斗前線的廣大志愿軍指戰員。人們自發開展了給戰斗前線和各市抗美援朝分會寄送慰問信、慰問金和慰問品活動。在抗美援朝運動期間,沈陽市抗美援朝分會收到慰問袋20.64萬個、書刊12.45萬本、慰問信15萬余封,慰問金達100億元(舊幣) 以上。此外,還收到了大批的日用品、藥品和醫療器材等物資。
遼寧人民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志愿軍作戰,并且給了志愿軍以巨大的精神鼓勵,他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中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受到了全國人民和志愿軍指戰員的贊揚。
抗美援朝運動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力支援了志愿軍在戰場上的作戰,也有力促進了國內各方面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