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年初,抗美援朝戰爭正處于膠著狀態。戰爭中節節失敗的美國侵略者為挽回不利局面,竟違背國際公約和人類公德,在朝鮮戰場上發起了滅絕人性的細菌戰。
2月以后,美國侵略者把細菌戰的范圍擴大到中國東北。3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周恩來發表《嚴重抗議美國政府使用細菌武器屠殺中國人民、侵犯中國領空的聲明》,指出:“美國侵略軍自1952年1月28日在朝鮮發動了大規模的細菌戰之后,復自2月29日起至3月5日止,先后以軍用飛機68批448架次侵入我國東北領空,在撫順、新民、安東(今丹東)、寬甸、臨江等地撒布大量傳播細菌的昆蟲,并對臨江、長甸河口地區進行轟炸掃射。對美國政府這一最野蠻和最殘暴的侵略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嚴重抗議。”
據《科學通報》1952年特刊發表的《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記載:“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場上發動了大規模的細菌戰,連續在朝鮮、我國東北和青島等地投擲帶有鼠疫、霍亂、腦膜炎、副傷寒、鉤端螺旋體及回歸熱、斑疹傷寒等多種病原體的蒼蠅、蚊蟲、蜘蛛、螞蟻、臭蟲、跳蚤等帶菌昆蟲30多種,投擲面積遍布我國東北三省的34個縣、市,引起炭疽性腦膜炎和急性傳染性腦炎等以前沒有發生過的或很少見的疾病,在遼寧沈陽、鞍山、遼陽等污染區內流行。”

安東市(今丹東)浪頭區群眾抓蟲滅菌
地處中朝邊界,志愿軍、民工往來頻繁的寬甸縣受害特別嚴重。1952年2月18日、19日、22日、25日,敵機先后于車道嶺子村、光復村、寬甸鎮等地投放大批細菌毒蟲,多者面積達8000平方米,而且投入飲水井內若干,致使井水污染。3月5日,8架敵機侵入周家屯上空,投放毒蟲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4月12日,4架美機侵入曹家溝上空,投放白色晶體化學毒劑,落地兩三分鐘即溶化。5月11日,美機侵入小久財溝村,投下銀白色紙條若干,面積達15華里長、7華里寬。5月19日子夜1時50分,1架敵機侵入第4區上空,除撒布大量蒼蠅、瓢蟲、蜂子等細菌毒蟲外,還撒下大量反動傳單。6月16日,1架敵機在寬甸、長甸等地撒下銀白色鐵質薄片毒物若干。
這些細菌武器嚴重威脅著寬甸人民的生命安全,從1952年3月開始,全縣各地均出現人、畜患急癥而死亡的情況,有的是在捕捉毒蟲時防衛不嚴被感染或咬傷,有的因地面受細菌感染傳染家畜、家禽中毒而死亡。一個月內,全縣被細菌感染23人,死亡7人。東北衛生部對蒿子溝村張氏(女)、李秀英(女)、夾皮溝村李景祥(男) 等3人尸體解剖化驗,鑒定結果顯示:他們的死因均為細菌毒蟲所致。
據記載,沈陽、遼陽、鞍山等地也相繼發生了從前沒有或極少見的疾病。1952年4月8日9時,在遼陽縣劉二堡鎮,第一完全小學二年三班班主任教師王淑芝(女,22歲)突然昏倒在廁所里,口吐白沫,帶有血絲,頸部挺直,不省人事。醫生梁春溥、魏華南趕來后診斷為疑難病癥。沒等轉送醫院,患者就慘死于宿舍。當日下午,東北衛生部接到遼陽縣報告后,立即派來衛生車將尸體運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該院專家進行尸體解剖檢查和組織學檢驗,認定患者為標本蟲體攜帶的炭疽桿菌感染“呼吸系統炭疽病誘致出血性炭疽桿菌腦膜炎”致死。5月2日,東北防疫總隊第三中隊在隊長王健康帶領下,由鞍山轉來遼陽,對劉二堡地區的環境作了調查,確認除異樣標本蟲外,本地不存在這種病源。
這場細菌戰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威脅,遼寧人民的生命安全更是面臨嚴峻挑戰。為粉碎侵略者發動的細菌戰,遼東、遼西兩省和沈陽、旅大等五市相繼成立防疫委員會,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同時,各縣、區、村、屯,軍事系統上自軍區下至連隊,地方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也都成立了防疫委員會。省(市)還組織了有醫務人員參加的防疫隊伍,分赴各地采取緊急措施進行防疫,并指導群眾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經過7個月的衛生防疫工作和全面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僅徹底粉碎了美國侵略者發動的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爭,而且凈化了環境,加強了經常性的防疫工作。
在遭受毒蟲污染的農村區(鎮),很快傳開響亮的口號:“緊急行動起來消滅美帝撒布的細菌毒蟲!”“消滅一個毒蟲,就等于消滅一個美國鬼子。”廣大農民、醫生、教師、學生和民兵等紛紛上陣搜尋捕抓,家家戶戶整治環境、打掃衛生。遼陽縣副縣長蔡德仁親自率領300人的防疫大隊奔赴劉二堡鎮一帶36個村屯,協助基層干部發動和指揮群眾抓蟲滅菌,對要害部位進行藥物消毒。參加滅蟲的男女老少,個個扎好袖口、褲腳,戴上手套,圍上頭巾或毛巾,深入各個角落,采用多種方法尋查、搜捕、圍殲。一經發現,都要盡數抓住,或用火燒,或以網羅,或持木棍纏上棉球加糨糊去粘,夜晚還要借篝火和手電筒的光亮誘殺捕滅。從白天到黑夜,連續作戰,不把“鬼子”抓凈決不收兵,直到把美軍投放的帶菌體全部消滅。
為了減少毒蟲的繁衍源,人們一邊抓蟲一邊清除垃圾和挖蛹滅蠅。家家打掃廁所、糞坑、雞窩、豬圈。受細菌毒蟲毒害嚴重的寬甸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及時消滅了美國侵略者撒布的細菌、毒蟲,使全縣清潔一新。在1952年秋全國第二次衛生工作會議上,該縣被評為“愛國衛生運動模范縣”,榮獲一面毛澤東題寫的“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的錦旗。
美國侵略者的細菌戰雖然一直進行到1953年,但除初期對我國個別軍民造成疫病或死亡,并使部分軍民產生過緊張心理外,未能達到預期目的。盡管美國政府企圖否認使用細菌武器的事實,但最終在政治上、道義上都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1952年3月,“美國細菌戰罪行調查團”在寬甸縣獲得美國進行細菌戰的確鑿證據——細菌彈。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派出的調查團于1952年4月寫出了《關于美國軍隊在中國領土上使用細菌武器的報告》,用大量事實證實美國在中國領土上使用了細菌武器。
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從政治上認清了侵略者的本質,從軍事上取得了反細菌戰的防疫經驗,并積極推動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遼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實際行動投入反細菌戰運動,為粉碎敵人的細菌戰作出了積極貢獻,書寫出一段段真實生動的歷史篇章。
本期策劃所刊發文章的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2.《毛澤東年譜》 (1949—1976) 第一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3.《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4.《遼寧文史資料選輯》第29輯(鴨綠江畔的豐碑——遼寧抗美援朝紀實),遼寧省政協學習宣傳和文史委員會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當代遼寧簡史》,《當代遼寧簡史》編輯委員會編著,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6.《印記——遼寧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巡禮》,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遼海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7.《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圖鑒》,遼寧省檔案局(館)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