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常馨予
村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好壞,事關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鞏固。近年來,撫順縣從完善工作機制入手,大力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較好地解決了村干部“難選、難當、難管”的問題。
完善選拔機制,解決村干部“難選”問題。近幾年來,撫順縣委堅持以發展為核心的用人導向,把群眾公認作為選拔的首要標準,堅持10項黨組織書記選拔否決條件,大力選拔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選好配強村“一把手”。對于沒有合適村干部人選的村子,縣委堅持“有政治頭腦、有發展理念、有辦事能力、有創造精神”四項標準,從縣鄉機關和事業單位中選派合適人選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發揮他們人際交往廣、致富信息靈、協調能力強等特點,帶領群眾致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同時,注重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優化投資環境,鼓勵、引導和支持“能人”回村任職、回鄉創業,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及時發現好苗子,進行跟蹤培養、定向培養,有計劃地安排他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等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
撫順縣馬圈子鄉召開第十一次村干部例會
完善教育培訓機制,解決村干部“難當”問題。針對許多農村干部面對新形勢存在“本領危機”的問題,縣委加大了培訓力度,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開展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課堂集中專題輔導講座、基地現場教學、實踐鍛煉、實地考察學習和引導自學“五位一體”的教育培訓模式,采取組織調訓、集中培訓、遠程教育培訓、分散自學等方式,分期分批組織農村干部學習。同時,通過縣級領導干部、鄉鎮干部下鄉入村送學的方式增強培訓的實效性。近幾年來,縣鄉干部送黨課入村近200期,培訓村黨支部書記1000余人次。
完善考核評比機制,解決村干部“難管”問題。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了考核細則,強化鄉鎮對村干部的管理和村干部實際工作業績的考核。各鄉鎮黨委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定性和定量考核機制,結合實際制訂百分考核責任狀,采取“雙述雙評”的方式,對村干部實行百分考核并與工資掛鉤,構建民主公正、科學規范的群眾監督評價體系。全面實施兩個“提高”: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在選拔推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方面優先考慮;定期對表現突出的優秀黨組織書記和村集體進行表彰。提高村干部的經濟待遇,工資與目標考核掛鉤。同時,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建立關心關愛離任老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對連續任職10年以上、年滿60周歲的老村干部給予每月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從一定程度上激發現任村干部的工作熱情。在嚴格兌現工資和獎勵的同時,對作風不實、履行職責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的黨組織書記堅決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