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將,顧業平,周恩澤,趙龍橋,龍泉安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六總隊,貴州 凱里 556000)
研究區位于三都--丹寨汞、金、銻成礦帶內,是貴州省重要的Pb-Zn-Hg-Au-Sb多金屬成礦帶(顧業平,2017),地理坐標:東經107°49′03″~107°56′03″,北緯25°50′00″~26°07′07″。對該區典型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諸多發表(張燕,2012;譚華,2019),以往的地質、科研工作成果頗豐,為本次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以往工作和研究或程度較低,或立足于單個礦種的點上評價。因此,對該區進行整體工作和研究,分析成礦條件和找礦遠景具有重要意義[1]。

圖1 研究區構造地質簡圖
研究內出露的地層有南華系、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及泥盆系地層。區內構造發育,主要有苗龍、水龍向斜,斷層主要由近南北向和近東西向構成,以楊勇關--爛土斷層和野記--地祥斷裂帶為主干構造,始于雪峰期,經歷漫長的構造演化在燕山期定型。
這兩條斷裂控制了區內構造格局。區內成礦受構造控制明顯,以東西向斷裂為主要控礦構造(張燕,2012),與東西向斷層交匯處,是礦體形成的有利部位[2]。
根據本次化探結果,共圈定6個綜合異常。分別為①HT甲21Au-Sb-As-Zn-Ag、②HT乙32Au-Sb-As-Pb-Cu-Ag-Hg、③HT乙33Au-Sb-As-Hg、④HT乙34Au-Sb-As、⑤HT乙35Au-Sb-As-Pb-Zn-Cu、⑥HT丙36Sb-As-Hg-Pb-Zn-Cu-Ag,各異常特征見表1。
位于苗龍金銻礦外圍空白地帶,賦礦層位為寒武系三都組一段,礦化體長240m,傾向170°~197°,傾角62°~82°,呈透鏡狀產出。金礦化體最大厚度為2.38m,最高品位13.7×10-6,銻礦化體厚1.20m,最高品位5.91%。經鑒定,礦石呈針柱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組分及含量:輝銻礦:65%~70%;硅質:15%~20%;原巖(炭泥質、白云石等):5%~10%;黃鐵礦:<1%;毒砂:<1%;方解石:<5%;白云石:2%。
位于研究區北部斷層破碎帶中。F2上鉛礦點最高品位為0.21%,寬1.0m;F40上鋅最高品位為0.16%,寬0.8m。蝕變主要有方解石化、重晶石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深部工程發現鋅礦化,鋅高品位為0.25%。綜合資料表明,礦石主要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為方解石、重晶石、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呈它形--半自形粒狀。礦石結構主要為巨晶結構,次為他形--半自形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浸染狀構造、脈狀、塊狀構造等[3]。
研究區屬三都--丹寨汞金成礦帶,與區域內其他金、鉛鋅礦床類似,其成礦與地層、巖性、構造等條件密切相關。寒武系都柳江組、三都組及奧陶系窩塘組為主要含金銻地層,巖性多為不純的碳酸鹽巖,區域礦產多為地溫熱液礦床(譚華,2019),斷裂構造是其控礦的主導因素,為礦液運移、沉淀、富集的場所。

表1 綜合異常特征表
研究區位于重要成礦帶,礦點分布較多,圈定了6個綜合異常區,工程驗證均見礦化。金最高品位為13.7×10-6,銻最高品位5.91%,金銻礦化與構造線套合較好。
構造發育,細砂巖、泥巖及其過渡巖石巖性組合利于成礦(陳興,2019),區內含金礦巖性為泥質灰巖、泥巖、粉砂質泥巖等,具有利于成礦的巖性組合條件[4]。
研究區都柳江組及三都組為賦金銻地層,巖性為泥灰巖、泥巖等利于成礦巖性組合;構造發育,具備導礦和容礦構造空間。區內圈定了6個綜合異常,通過工程驗證均有礦化,金銻礦化與區內構造套合較好。綜上,該區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