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忠學
摘 ?要:打造文化校園、書香校園,傳承地方民族傳統文化,辦好具有地方文化底蘊的學校,作為一名鄉村學校的管理者和帶頭人,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從規范校園文化管理、營造書香文化校園、以校園文化引領學校工作等幾個方面入手,就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做個校園文化的使者,談談本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做法和自身的體會。
關鍵詞:校園文化;書香校園;使者
多年的工作得失讓筆者深刻感受到:學校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細節決定成敗,要拿捏好過程,把控好每一個細節。文化管理和傳承才是開啟成功的那把鑰匙,校園文化才是旅程中燦爛的花朵。從大處說,文化是讓一個民族立于世界永盛不衰的本源,這句話同樣適應學校。
一、規范校園文化管理,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在征求地方老教師、部分群眾意見并匯集教職工集體智慧,經商量探討,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教育方針以及我校80余年的辦學歷程和文化背景,確定了學校現在的文化基因:以“依法治校,德育為首,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為辦學宗旨,以“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為校訓,以“自主、和諧、尚德、奮進”為校風,以“愛生、敬業、博學、善導”為教風,以“樂學、善思、好問、苦練”為學風,以“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迎著朝陽當思如何努力,踏著晚霞要問是否進步”為辦學格言。
學校利用“三風一訓”作為引領,貫穿教學始末,成立了語文文化組、數學文化組、美術文化組、體育文化組、音樂文化組、書法興趣組、校園綠化美化組,每組設有組長,執行組長負責制,各組定期開展組內會議,定期開展活動,活動定內容、定計劃、定目標,分工明細又有合作。每學期活動結束,學校組織評比考核,鼓勵表彰先進,總結得失,對好的校園文化作品進行宣傳、公示、展覽。在學校文化長廊、運動場周邊墻壁、教學樓和綜合樓的樓層上,在課間校園廣播時段,在花園綠化美化范疇,因地制宜融入校園文化元素,讓校園文化隨處可見、無處不在、觸手可摸,成為看得見、體會得到、參與得了的不離不棄的精神食糧。
通過組織讀書活動、作文競賽、詩歌朗誦、校園舞蹈、課外興趣活動等,全員參與,齊心協力,把學校發展、校園文化成果展示出來,把師生好作品、好面貌展現出來,打造充滿活力的書香校園。開展班隊會、集隊會,開展班規班風、校風校紀學習教育活動,開展身邊好人好事學習榜樣宣傳教育活動,每學期評比“新時代好隊員”、“德育模范隊員”、“進步隊員”,讓地方辦學歷史文化繼續積淀、傳承,讓校園“小文化”成為學校的DNA,成為偷不去、盜不走的精神食糧,成為這塊水土特有的價值取向和品質定位!夯實學生人生起航的步伐,筑牢他們駛向彼岸的風帆,讓學生從小做個好孩子,從現在開始做個奮進的少年!長大后會感恩、會回報、會貢獻,繼續為學校校園文化播撒種子!
二、以校園文化引領學校工作,凝聚師生情懷
校園文化精神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學生視野具有深遠的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素質教育的實施還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給予學生情感的精神食糧,使學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發展、快樂生活、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在實際工作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并結合學校實際,每年利用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書畫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國旗下的講話、校園文化站廣播等,充分挖掘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和展現才能的主動性,學校文化得到了傳承與創新。如:“三八婦女節”組織活動為母親、女教師獻禮物,“清明節”組織祭奠掃墓已故的祖輩及英烈,“端午節”、“國慶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母親節”、“父親節”進行愛的傳遞和感恩教育,“植樹節”活動周進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教育熏陶活動。同時 ,每年春季學期利用“六·一”(為時一天)、秋季學期設立“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周”,由學校少先隊大隊處精心組織,讓老師帶領本班學生盡情施展自己的文藝、美術、體育、音樂、舞蹈等才能,讓師生積極參與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育人氛圍,享受校園文化帶來的歡聲笑語,感受校園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充分以校園文化為紐帶把全校師生的精氣神集中起來,亮出學校的文化“大餐”,強化學校辦學文化底蘊的傳承。讓良好的校園文化成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健康成長的“營養素”是學校辦學的努力方向和核心所在!
三、營造書香文化校園,讓讀書承載文化
讓讀書成為傳播校園文化的種子,努力推進愛書讀書活動,嚴格開展課內外閱讀,教師帶頭讀書,師生每學期讀3本,假期讀4本,每年讀10本——把這當成“作業”去完成,從小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開放“教學樓圖書角”,開放學校閱覽室,讓學生隨時可以借書,隨處可以讀書,也讓老師走進閱覽室參與讀書,引導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愛書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想讀書的“欲望”:讀內容健康之書、讀傳統文化之書、讀新時代之書;讀古文、讀詩詞、讀文學散文、讀科幻故事、讀英雄故事,讀雜文小人書,讓學生明白讀書可以讓人獲取知識,可以讓人明理立志,可以讓人博古通今;明白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人生夢想的實現要讀書!同時要求學生做好讀書記錄,寫好讀書筆記,把看到的、讀到的、學到的記錄下來,并通過口語交際、作文、感想表達出來,老師督促檢查、批閱,好的作品在學校“讀書展板”展出或者讓學生在班級、在國旗下分享給全體同學,由語文文化組收集并推薦上報發表等。
另外樹立榜樣,引領未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從小就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夢想成真時當上了總理!偉大的毛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借助榜樣的引領培養勵志的孩子,插翅飛出山區的溝壑,實現父輩的期盼,圓兒時起航的夢想,收獲文化給予的能量!
校園文化工作不可小覷,學習傳承校園文化,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管理做起,從生活做起,從學習做起。成功是拼搏來的,幸福是苦出來的!“今天我以學校為榮,將來學校以我為榮”我們在行動。書籍、教材、夢想、文化、幸福相依相存!我們不能做到“大文化——民族文化”的創造,但是“小文化——校園文化”工作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