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玲
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教育新態勢序幕的拉開,傳統的教育督導方式受到了沖擊。大數據、智慧化的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督導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其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來提高教育督導的時效性和便利性,有利于教育督導效益的提高。
一、互聯網+下農村小學教育督導存在的不足
第一,互聯網+數據整體規劃不完善,數據庫內容分散,缺乏統一規劃。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已有一段較長的時間,但是由于大家對教育督導的冷淡,很容易從主觀意愿上把這個冷門的教育指導團體給“束之高閣”,不同部門的督導數據資源上傳收集就顯得較為隨意,各自為政,這種分散、關聯性不強的數據結果,必然導致數據的不全面、不集中現象,這樣的數據問題也是后續督導后續綜合分析產生偏差、失真的重要原因。
第二,數據結果獲取不夠針對性。在農村小學里,由于上傳數據主體在意識形態、技術手段、方式方法等的差異,導致教育督導的分析方法單一,功能性和呈現形式難以滿足分析的需要。其系統功能的缺失必然影響教育督導評估的結果。在導出、查詢、篩選等功能項目的選擇上的單一化缺失,也大大降低了督導結果分析的效率。
第三,數據資源不夠全面完善。雖然農村小學學校已盡力把自己學校該有的數據和資源都悉數上傳到數據庫,但由于學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分科、分組等不同收集對象和方式的不同,導致出現某項目內容數據漏傳,某部門數據提供不及時等現象。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資源類別問題,大多農村小學能提供的都是一些結構性、固化性結果的數據,如學校各部門人員配置數、學校各項目資產數、學校物件設備配置情況等,而對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監測的數據、學校發展性、過程性評價數據等不夠全面。
二、互聯網+在農村小學教育督導中的應用對策
(一)利用互聯網+提高農村小學督導理念的創新
農村小學雖然在地理上、設施配備上和人員構成上相對于發達地區顯得有點先天不足,而且常態下的各項教育督導工作也顯得低效、零散、信息繁雜紊亂,但是這并不是作為督導引領著放棄推陳出新、更新換代的借口。
在意識形態上,農村小學教育主體首先要摒棄過去的陳舊觀念,以發展的眼光擁抱互聯網帶給教育行業的生機,不要仍然依賴于傳統的調研、座談、考察、聽匯報、看資料等約定俗成的督導工作程序,我們必須要堅持大數據創新的工作理念,推動教育督導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中積極發展的。思想上要建立“大數據”思維,在潛意識里時刻關注社會的新動態和新風向,養成以變促改的教育督導新思路,從多渠道獲取教育督導的新動態、新走向,培養“大數據”分析問題的習慣,把準教育督導脈門,提高利用互聯網對農村小學督導的理念建設的引領功能。
(二)利用互聯網+提高農村小學督導結果的精度
互聯網給人們最大的作用在于數據結果上更精確,更有說服力。農村小學也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運用信息技術得出數據結果報告后,結合整體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對督導評估形成更全面、準確、科學的教育督導指引和決策。互聯網所提供督導結果的精度,往往能體現學校在辦學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和教學行為所存在的缺失和優勢,更利于農村小學就督導結果提出的有益建議和整改措施實行更精準的教育教學調整,從根本上上發揮教育督導的最大價值。
(三)利用互聯網+革新農村小學督導的機制
作為督導對象的農村小學,制度建設本來就先天不足,教育機制不完善,所以更加需要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大力推動制度上的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利用互聯網不受時空限制、傳播快,普及迅速等特點,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人力成本加快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體系的建設,盡快完善農村小學的教育督導管理系統、評價體系、網絡信息平臺、網上數據庫等項目,全面改善各類教育督導建設,以更開放的姿態打破信息滯后、行動落后、評價反饋遲緩等農村小學固有的僵局,最終實現大數據共享,運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推動農村小學教育督導科學化、信息化的發展。
在互聯網+的時代,農村小學教育督導既有挑戰,又會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小學教育督導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打一場“信息+教育督導”的硬仗,讓農村小學教育督導體系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不斷革新,提高現代化信息技術水平,讓農村小學教育督導更智能化,決策更科學化。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