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瑜
智慧課堂是信息時代下基于“云、網、端”應用和動態(tài)學習數據分析的新型課堂模式。在教與學的過程,智慧課堂通過動態(tài)的大數據,給師生提供數字化的信息課堂。本文通過英語語法教學案例,深入探討智慧課堂中的動態(tài)數據如何為教學賦能,并通過發(fā)揮智慧課堂教學中數據的價值,提升英語教與學的實效。
一、收集數據:學情診斷,統(tǒng)籌兼顧
眾所周知,智慧課堂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有別于傳統(tǒng)的多媒體技術,智慧課堂的建構得到云端的鼎力相助,因而能實現學情的及時收集和精準診斷。在教學上,教師運用信息化平臺,把微課或預習作業(yè)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移動終端接收任務自主完成并上交。課前學情數據的收集,有利于教師及時診斷學生,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無法量化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程度的情況。教師經過智慧課堂平臺的智能分析和反饋,綜合全面得出全班和個人情況,既總攬全局,又兼顧各方,達到統(tǒng)籌兼顧的效果,為精準教學開了一個好頭。
在智慧課堂的大數據支持下,課前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精準教學都有了更靈活的操作空間。關鍵是教師要在認真研究課標和教學內容基礎上,編寫出既能全面兼顧各教學知識內容,又能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的學習資源和診斷試題,才能全面診斷知識的把握情況和學情的層次情況。可以說,智慧課堂在課前實現的是學情的收集,通過教師的診斷分析,實現統(tǒng)籌兼顧,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
二、釋放數據:精準定向,謀定教學
隨著人工智能在英語教學的應用,精準的數據能讓英語教學拾級而上。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數據釋放是指教師把課前診斷收集到的反映突出內容的數據,設計成一個個可操作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以問題式的針對性教學實現學情診斷中暴露出來的學情薄弱點的教學熔解,最終促進學前診斷的數據向一種新的理想數據轉化。智慧課堂基于精準數據的釋放,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依靠經驗教學,幫助教師“謀定而動”實現精準定向,從而打造高效的課堂。
例如,在《同位語和同位語從句》教學中,通過平臺收集數據分析,教師留意到小李、小陳等幾位同學上交答案偏遲且正確率低。另外,在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在平板發(fā)言,通過留言板看到學生的答題情況,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存疑的知識點。所以,在智慧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平臺釋放的數據,以實際學情為基礎,隨時調整教學內容,進一步改良教學重難點,謀定教學方向,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
三、轉換數據:問題導學,層層深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分析,將學生反饋的數據轉換成“當堂問題”,并形成一個以問題為主線的探究型智慧課堂。教師根據教學實際對學生提出問題,并以隨堂生成的問題為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主動對某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并在智慧課堂系統(tǒng)的幫助下,層層深入。
在《同位語和同位語從句》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重點歸納幾個要點,分別是同位語概念,同位語從句概念以及同位語從句引導詞。教師使用問題導學,拋出“同位語從句概念”問題,利用搶答、投票、討論等課堂互動工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投票,選出大家心中認為能勝任解決問題的同學回答。最終,經過投票,同學們選出了平時熱愛鉆研英語的張同學答疑解惑。雖然只是一次簡單的投票,在選擇和接收回答的過程中,問題數據發(fā)生了轉換,學生不僅達成了知識目標,也達成了情感目標。如此的問題導學教學場景,歸根到底就是巧妙地設計了互動和交流的情景,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在和諧的課堂關系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在智慧課堂,課堂的結束不代表知識點的終點,課后還需要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自我增值,即知識數據需要進一步的提升。經過一節(jié)課的測評和判斷,平板會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情況,自動生成適合學生水平的類題或變題。類題適合學困生,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進行二次學習;變題更適合學優(yōu)生,促進學生高階認知目標達成。類題和變題可以讓學生把自己一節(jié)課的所學盤活起來,從而產生更多的知識效益。
綜上所述,借助智慧課堂的優(yōu)勢,動態(tài)數據一直貫穿英語教學全過程并和英語課堂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的課堂,教師診斷學情,精準定向,有的放矢,讓學生在問題導學的帶領下,在類題變題的驅動下層層深入,最終實現學生語言活動的內化和英語知識的建構,真正實現了為英語教學賦能。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