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霞


摘?要: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格魯吉亞的漢語教學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本文通過調研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漢語教材使用情況,試圖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改善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漢語教材使用情況,提升漢語課質量,促進格魯吉亞漢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格魯吉亞;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漢語教材;使用情況
中圖分類號:H19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6-0081-06
一、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概述
(一)格魯吉亞漢語學習歷史概述
格魯吉亞(Georgia)是古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之一,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1991年宣布獨立,第比利斯亞非學院也在同年創立,專門進行東方語言教學和研究。1992年,亞非學院正式設立中文系,是整個外高加索地區第一個設立中文專業的高等學府,格魯吉亞的漢學研究和漢語教學工作也是從這里開始的。隨著中國和格魯吉亞(以下簡稱“中格”)兩國聯系的加強,從2002年開始每年有一至兩名中國教師到第比利斯亞非學院來幫助完成漢語相關教學。
目前,格魯吉亞主要進行漢語教學的是第比利斯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和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自由大學的孔子學院和開放大學孔子課堂除了在自由大學和開放大學開設漢語課外,還有很多下屬教學點,包括各中小學、私立學校以及其他大學。從2012年開始中國國家漢語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漢辦”)開始通過考試選拔向格魯吉亞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和漢語公派教師。除了漢語教學,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和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先后已經開展了各類文化活動,培養漢語專業人才,也培養了很多中國文化的愛好者和中格友誼的傳播者、推動者。
2019年是格魯吉亞漢語教學重要的一年,格魯吉亞教育部部長和中國駐格魯吉亞大使簽署了漢語進入格魯吉亞國民教育體系諒解備忘錄。格魯吉亞公立中學的學生未來可將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
(二)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概述
2018~2019學年,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除了在開放大學開設漢語班外,還有23個教學點,有超過五百名漢語學習者。除了漢語課程以外,孔子課堂還舉辦了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如每兩周在孔子課堂本部舉辦的“相約星期六”系列文化活動,走進各個教學點的“中華文化進校園”等活動。2018~2019學年,孔子課堂共舉辦了將近20次各類文化活動,包括“相約星期六”系列、中國文化進校園活動、中秋節文化活動、圍棋比賽、趣味運動會等。
開放大學孔子課堂設有專門的圖書室。圖書種類眾多,圖書大多來自國家漢辦的捐贈,也有部分來自使館和個人的捐贈。各類漢語教材約有1300冊,其中也包括配套練習冊和教師用書。有《快樂漢語》系列、《新實用漢語》系列、《發展漢語》《YCT標準教程》等十多種教材,還有《中國古詩詞多媒體趣賞》《漢語圖解詞典》等輔助書和工具書。圖書室主要供教師使用,因為學生數量遠超圖書數量,所以不能贈予,也不賣書給學生。
二、教材的調研
本文是針對第比利斯孔子課堂以及教學點漢語教材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教師角度出發,調研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情況;第二部分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情況和學生反饋的調研,分析教材的適用情況;第三部分,重點分析教材,總結主要使用的教材及其特點。
(一) 教師使用教材情況
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進行漢語教學共9位漢語公派教師和16位漢語志愿者教師,參與本次調研的有21位教師。
1.教材的選擇
在漢語教材的選擇上,14位教師表示教材是自己選的。實際上,孔子課堂的漢語課沒有指定教材,多數是由教師自己選擇的,極少數是由學生選擇和任教學校選擇的。選擇的教程大部分是綜合教材,其中《HSK標準教程》系列是成人考試輔導教材,《快樂漢語》系列和《漢語樂園》系列是兒童教材。
2.教材的使用
教師表示大多數學生沒有相應的教材,并且在格魯吉亞買不到,所以部分學生常常需要復印教材,或者是學生不使用教材,跟著教師做筆記。所選用的教材都是以英語為媒介語,多數教師在漢語課上使用的媒介語是英語,少部分教師使用的媒介語是俄語。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部分通過抽取各個教學點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來分析漢語學習過程中教材的使用情況。一共發出105份問卷,有效回收88份,回收率為83.8%。
1.學生基本情況
漢語班學生以中小學生、大學生為主,少部分社會工作學生。學生的年齡范圍在八歲到三十歲,主要是八至十八歲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女生占70%,男生占30%。
調研學生學習漢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感興趣,其次是想去中國學習或者工作。同時,有8位教師表示,學生完全沒有漢語考試方面的壓力,11位教師表示部分學生有漢語考試壓力,2位教師表示學生普遍有漢語考試壓力。綜合來看,興趣是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動機,并且基本上沒有漢語水平考試的壓力;部分想去中國學習、工作,或者想在格魯吉亞從事漢語相關工作的學生有一定的漢語考試壓力。
調查漢語學生的學習時長,發現88個學生中,有53個學生,也就是60%的學生學習時間在一年以下,結合開設的漢語班級的情況,大多數是零基礎和初級班,只有少部分中高級班。一周漢語課的時長范圍在45分鐘到6小時之間。興趣課的時長一般在兩個小時及以內,必修課和考試輔導課的時間較長。76.14%的學生認為,漢語課的課時安排很合理,沒必要增加或減少。86.36%的學生課余學生漢語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甚至超過一個小時。可見,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認可漢語課,并且主動去學習。
2.學生對教材的反饋
調查發現,教師所教的學生數量遠多于教材數量,但是在格魯吉亞買不到相應的教材,所以學生常常需要復印教材;也有教師認為學生常常需要復印練習冊等輔助資料。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很多學生沒有漢語教材,學習資料也不完善。雖然大部分學生知道漢語課程使用的教材,卻沒有教材,再次說明漢語課中教材的缺乏。再根據教師反饋,沒有教材學生需要跟著教師做筆記,如果學生缺課或者不做筆記,就不能自主學習、復習本課內容。
(三)教材的分析
在調研中,只有15%的教師表示有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提出過不滿、質疑和反對,主要的問題是學生認為,教材的翻譯不準確、不恰當和內容不貼合實際。所以這部分筆者重點來分析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使用的主要教材《快樂漢語》和《HSK標準教程》。
1.《快樂漢語》(英文版)
《快樂漢語》系列共有三冊,適用對象是母語為英語的中小學生,該教材從最初的設計到編寫出版再到投入使用,都努力做到適合年齡在11~16歲之間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需求。根據調查發現,孔子課堂及教學點使用的主要漢語教材之一是《快樂漢語》。
參與調研的21位教師,其中11位教師對《快樂漢語》做出了詳細的評價,主要從詞匯、課文、語法、漢字、練習、文化、版式設計這七部分進行,用1、2、3、4、5分別表示強烈不同意、不同意、介于同意和不同意中間、同意、強烈同意。綜合每一部分的平均得分情況來看:(1)分數值范圍在2.98~3.92之間,分數值總體不高,對各部分的評價介于同意和不同意中間到同意之間;(2)得分最高的是版式設計、語法部分和練習部分,得分最低的是課文部分、文化部分和漢字部分。
首先是詞匯部分,“詞匯所對應的外語釋義準確”這項的分數最低。雖然只有15%的教師表示有學生對教材中的翻譯提出過不滿、質疑和反對,但也能反應出這一部分存在的問題;第二是課文部分,平均得分3.07分,分數偏低,主要表現出課文的內容不夠豐富,內容貼近生活,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等問題;第三是語法部分,分數比較平均,分值也相對較高,尤其教師同意語法的后面學習中有復現;第四是練習部分,3.8分,教師還是比較認同課文部分,但練習部分沒有交際性活動的體現;第五是文化部分,分值較低,教師的認同度較低,尤其體現了文化內容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展示現當代中國的特點,也不能體現中西方文化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第六部分是漢字部分,分值較低,主要體現出缺乏“漢字知識”的講解;第七部分是版式設計部分,分值是幾項中最高的,能體現出教師對《快樂漢語》版式設計的認可。
2.《HSK標準教程》
《HSK標準教程》是與HSK考試內容、形式及等級水平結合的教材,適用范圍比較廣泛,沒有明確規定學習者的年齡范圍。全套教材對應HSK考試的6個級別。
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相當一部分漢語課使用的是《HSK標準教程》系列,參與調研的教師中有9位教師對該系列教材做出了詳細的評價,評價標準和上述《快樂漢語》一致。
從表2可以看出各部分的分值情況:(1)分值范圍在3.33~4.19之間,各部分的分值比較均衡,分值相對較高。分值表明教師對教材的認可更接近同意及以上;(2)分值在4分以上的是詞匯部分、語法部分、版式設計部分,得分最低的是文化部分。
從以上的分值來看,教師在使用《HSK標準教程》的過程中,對該系列書整體比較認同,尤其表現在詞匯、語法和版設設計部分,但是也發現該系列書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練習部分。具體表現為:第一,詞匯所對應的外語釋義準確還存在問題;第二,課文內容的豐富性和在引起學生的興趣方面還有所欠缺;第三,課后練習的數量還需要調整;第四,也是主要的問題,教材不能很好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通性和差異性;第五,教材中展示漢字筆順的部分還需加強。
三、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漢語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對教師、學生以及教材的深入調研,總結分析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選擇單一
首先,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漢語課使用《HSK標準教程》系列和《快樂漢語》系列,其它教材有個別教師使用,或者作為輔助性教材使用。可以說,漢語的教材選擇是比較單一的。雖然是由教師自行選擇教學用書,但是通過訪談發現,《HSK標準教程》的選擇是因為和HSK考試緊密結合,對于大學生來說,通過HSK漢語考試意味著有更多去中國學習進修的機會。對于在中小學普遍使用的《快樂漢語》更偏向默認選擇,但是參照傳統的默認選擇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教學點的實際情況。比如:筆者在一個教學點聽課時發現,學生的年齡在10歲以下,學生們對詞匯的學習非常感興趣,但是教材使用的卻是《快樂漢語》,這明顯對于該班級的學生就不是很合適。
其次是使用單一,就是說教師上課時只使用一本教材,沒有其他輔助性教材。雖然85%的教師表示會使用配套的教師用書、詞語卡片、練習冊等,但是這也屬于一套教材范圍。大部分教師只使用一本教材,只有兩三位教師表示會結合多本教材進行教學。教材沒有完美的,每個教學點的學生情況也各有特點,所以結合多本教材,選擇更適合的教學內容也是必要的。
(二)漢語教材缺乏
在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圖書室約有1 300冊各類教材,但是其中598本是《快樂漢語》系列的教材、教師用書和練習冊;209本是《HSK標準教程》系列的教材、教師用書和練習冊,100本是《YCT標準教程》系列教材、活動手冊。僅僅這三個系列的教材就已經占了教材總數的近70%。可見其他系列的教材數量不是很多,很多教材只有一兩套,或者沒有完整的一套。由此可見,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教材資源雖然數量不算少,但是種類缺乏多樣性。
通過調研也發現,孔子課堂的學生大部分是沒有漢語教材的,即使有漢語教材,也大多是復印的教材。而且愿意復印教材的學生多為大學生或者要參加考試地學生,學習與HSK漢語考試掛鉤,復印漢語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學習。這不僅說明漢語教材缺乏,也能說明對大部分興趣班學生來說,教材并沒有引起重視。
(三)主要使用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問題
主要使用的教材是《快樂漢語》和《HSK標準教程》,通過學生反饋和教師詳細評價,筆者發現這兩種教材其實存在一些相同的問題:第一,課文的內容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課文內容較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感覺吃力,從而喪失興趣;其次,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這點在調研中也反映出來了,有教師表示有些學生由于教材中的內容遠離生活提出過不滿和質疑。教材內容所反映出來的思想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教材不能很好地體現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也不能很好地展示現代中國的風貌。
這兩種教材,經過使用教師的仔細評價,發現文化部分是最大的問題,也是導致不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因之一。進一步來說,大多數因為感興趣學習漢語的格魯吉亞學生,通過漢語課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異同點、了解當代中國的風貌是比學習漢語語言本身更重要的事。通過漢語課培養熱愛中國、親近中國的格魯吉亞青少年,對于中格兩國的發展更重要。
四、解決措施
上文調研發現了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在這里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有所改善,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推動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漢語教學質量。
(一)干預教師對教材的選擇
結合孔子課堂師資情況,2018~2019學年的25位教師中16位教師為志愿者,2位留任志愿者,其他14位是新志愿者,而且都是在讀研究生和剛畢業的研究生。可以說,新任志愿者教師是沒有教學經驗的,所以對漢語教材的了解較少,而且在進行教學之前,對各個教學的詳細情況也不甚了解。所以,孔子課堂干預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是必要的。在新志愿者教師投入漢語教學前,組織教師進行教材的圍讀,首先讓新教師對教材有初步的了解。雖然各個教學點每年的學生情況會有變化,但是孔子課堂對各個教學點的情況會有大致了解,孔子課堂可以結合教師對教材的圍讀情況和教學點的情況,制定相對統一的教材選擇標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不是絕對的統一,不是所有的教學點都必須選擇統一的教材,而且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學生的需求、漢語課的性質等情況制定標準,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
其次,應該改變單一使用教材的情況,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應形成“一本為主,多本為輔”的方案。無論是教師認同度高的教材還是認同度低的教材,都有明顯的缺陷。沒有一本十全十美的教材,一本通用的教材不能適用所有的具體教學。在調研的過程中,讓教師推薦他們認為優秀的一套教材,教師們推薦有:《快樂漢語》和《跟我學漢語》結合使用,《體驗漢語》(口語篇)、《長城漢語生存交際》《發展漢語》《體驗漢語》《博雅漢語》《漢語教程》《YCT標準教程》等。教師在一段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會發現一些更適合自己教學的教材。在教學中需要尋找另外的教材來彌補正在使用中的教材的不足。所以,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堅持“一本為主,多本為輔”是必要的。孔子課堂在對教材的選擇進行干預管理的同時,教師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教學實際去選擇其他輔助教材來教學。
(二)豐富教材資源的多樣性
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教材主要是來自國家漢辦的捐贈、使館和個人的捐贈。使館和個人的捐贈雖然沒有辦法操控,但是對于國家漢辦的捐贈,孔子課堂是可以申請的。孔子課堂通過擬定具體的教材,向國家漢辦申請捐贈。現在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教材資源70%是《快樂漢語》《HSK標準教程》《YCT標準教程》這三種,其它的教材資源偏少。所以孔子課堂今后向國家漢辦申請捐贈時,應先進行調研,尋找更加適合格魯吉亞漢語教學的教材,申請多種教材,豐富教材資源的多樣性,增加漢語課教材的選擇。
除了紙質版的教材,開放大學孔子課堂也要努力開發網絡教材資源,讓網絡上的教材資源也成為孔子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彌補紙質教材的不足,豐富教學資源的多樣性。
(三)課堂講義和網絡資源的運用
在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圖書室中有一套由第比利斯自由大學孔子學院編寫的中文和格魯吉亞語版的《實用漢語》,這本教材是根據老版的《實用漢語》編寫的。雖然有這本翻譯教材,但是由于《實用漢語》本身版本老化、很多內容都已經過時,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教師使用,甚至部分教師都不知本土化教材的存在。參與調研的教師紛紛表示在教學中需要本土化教材,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教師們也正在努力編寫適合格魯吉亞漢語教學的本土化教材。但是本土化教材從編寫到投入使用存在著很多困難,尤其是在格語翻譯、資金、版權等方面。格魯吉亞的本土化教材對于格魯吉亞的漢語教學是必要的,但是仍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投入使用。
將真正的本土化教材投入教學,為了解決大部分學生沒有漢語教材的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孔子課堂組織編寫漢語課堂講義并投入使用。由于學習漢語的學生數量遠遠大于孔子課堂擁有的漢語教材的數量,因此建議孔子課堂可以自行印制一些講義,在足夠的漢語教材投入使用之前,代替教材讓學生來使用。把漢語課的內容簡明扼要地編寫在講義中,幫助學生課后復習和糾正錯誤筆記。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在檢查學生的筆記時,發現很多學生的筆記都存在錯誤。但是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逐個對他們進行糾正,而課堂講義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糾正錯誤。另一方面,因為學校對漢語興趣課沒有要求,所以有的學生不想做筆記,而且由于格魯吉亞本身的教育制度,學校對學生的出勤率要求不是很嚴格,尤其漢語是興趣課,所以會出現學生缺勤率較高的情況。對于這些沒有筆記和缺勤的學生來說,在課后復習和快速跟上課程進度時講義能揮發很大作用。如果印制的講義能夠大小適中又便于攜帶,學生可以隨時翻閱,對漢語的學習也會有一定幫助。
第二,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網絡和手機應用軟件與生活的聯系愈發緊密,在格魯吉亞,學校和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制不是很嚴格,所以學生除了年齡特別小的,基本上都有手機。針對這些情況,可以向學生推廣一些學習漢語的手機應用軟件。雖然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目前暫時沒有能力自己開發手機應用,但可以從市面上已有的應用入手,選擇一些適合格魯吉亞學生使用的手機應用軟件。除此之外,推廣使用現有的網絡學習資源也是必要的。對漢語學生來說,只靠有限的課時來學習,進步無疑是緩慢的。想要更快進步,課后除了復習,自學也是必要的,學會利用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可以使漢語學習不止拘泥在課堂上。但是對學生來說,尋找和鑒別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和孔子學院可以挑選一些優質的漢語學習網絡資源,向學生進行推廣,像網絡孔子學院等。開放大學孔子課堂也可以自己建立學習網站,根據格魯吉亞學生的特點,打造一個投放實錄課程、分享漢語學習趣事、漢語課件、師生互動的網絡平臺。
五、結?語
本文是一篇關于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調研報告。
首先對格魯吉亞及格魯吉亞的漢語學習歷史和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做出了介紹。第比利斯開放大學孔子課堂在2017年11月舉行了揭牌儀式,雖然創辦歷史很短,但目前有20多名漢語教師,有超過五百名的漢語學習者,創辦了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在格魯吉亞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文對開放大學孔子課堂的教材進行調研,分析調研結果發現在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漢語教材使用中存在教材缺乏、教材選擇單一、主要使用的問題也有明顯的缺點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開放大學孔子課堂應干預教師對教材的選擇、豐富教材資源的多樣性、投入使用漢語課講義替代漢語教材、積極推廣網絡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馬琳娜吉布拉澤.格魯吉亞漢學發展與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4(4).
[2]陸雅晴.中國與格魯吉亞關系的現狀分析與未來展望[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王晶.格魯吉亞漢語教學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4.
[4]于洪月.兒童教材《快樂漢語》分析[D].蘭州大學,2012.
[5]梁孔孔.快樂漢語教材分析及在格漢語教學使用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4.
[6]周鼎.歐洲孔子學院(課堂)教材使用情況研究—荷蘭萊頓大學孔子學院為個例[D].山東大學,2015.
[7]楊麗冰.立陶宛漢語教材使用情況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