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儉
2016年初,在全教會議上出臺了一個有關核心素養培養的征求意見稿,著重提到核心素養是學生未來發展戰略要求。實質上,這個意見稿就是要求我們廣大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重點,在思維能力發展過程中要切實提升思維水平,致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數學思維教學方式的現狀
目前,我們往往為了追求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主體性發揮,往往著重關注數學實驗和操作活動,而并沒有真正重視數學思維訓練教學,未能真正按照數學思維發展的規律,造成抽象和具體安排的次序經常混亂出現。還有,我們往往沒有很好關注學生的學習思維的表達,特別是數學語言能力的發展,常出現流于形式的所謂問答。教師沒有提供真正的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經常出現匆忙結束學習過程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逐漸養成不愿意獨立思考的習慣。針對弊端,可以開展“思維可視化”教學來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可以適當運用特殊的思維圖示技術把本來聯可以看見的思維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這就是“思維可視化”。
二、“思維可視化”教學的開展
1.呈現教學內容。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是培養進一步思維的起點,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想象新舊知識之間是如何轉變的,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組成要素,逐漸形成思維結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將新舊知識的內容逐步呈現,形成框架體系,將零碎的知識文本通過“思維可視化”形式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識要點,領悟知識之間的內在結構,也使得學生清楚地理解知識的外延,準確地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以及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從而把握知識結構中的重難點,使思維越來越清晰。
2.梳理知識內容。我們準確把握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科學地實施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其自己的知識庫,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我們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編導出一個知識框架,通過繪畫框架思維導圖形式,形成自己所熟悉的知識體系。這樣,大大就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也為后續學習提供很好的基礎保證。
3.體現思維過程。如果讓學生能把曾經所學的知識用思維導圖描述給教師看,這樣就體現出學生已經深度進入學習狀態。當這種方法使用得當,學生就能有效地呈現出每一步的思維過程,整個分析和操作過程都能清晰可見,這樣,既可以清晰地表達思維的每一個環節,又能快速有效地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4.有效解釋概念。大家都知道凡是數學學得比較好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對數學的概念掌握比較透徹,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只是重視了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而嚴重忽視了幫助學生如何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真正含義。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開展“思維可視化”教學,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提升。
5.實現知識網絡化。知識是有聯系的,特別是數學知識,連貫性更強,更賦予網絡化。我們就要抓住這個特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教學中,通過對比方法,把這個知識架構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樣既能解決了教學任務,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對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思維可視化”教學的發展
1.符號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地制宜去引導學生利用有趣的符號來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將自己的思考過程中使用個性化方式記錄下來,這種教學有可能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寶劍。
2.圖示化。我們在解答一般復合題目的時候,當信息與信息之間、以及信息與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不一定很明顯,不容易找出有效解題方法的時候。就可以運用線段圖等手段,使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比較隱蔽的數量關系得以具體化揭示出來,從而尋求解題途徑,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使用圖示法完成題目。例如,重疊、盈虧、行程、工程、年齡、分數等各種類型的題目都可以借助圖示使信息、問題、數量關系直觀化,這些問題用常規方法很難完成,但是圖示法卻易如反掌。
總之,自從開展了“思維可視化”教學,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思考數學的思維水平也明顯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多種多樣。顯然,“思維可視化”應用于數學課堂,能有效地落實核心素養,讓教師的教對學生可視,讓學生的學對教師可視,讓數學可視。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