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暉
閱讀素養是一種基本技能,關系到個人的發展乃至國家的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以PISA2018為例,在閱讀素養框架的文本特征中,對當今時代的閱讀越來越細化,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混合文本中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文本正是大量的混合文本,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筆者以2018年廣州市中考物理第21(3)題為例,通過數據統計、獲取學生思維過程反饋等方法,分析學生受力分析的典型錯誤成因及對策。
一、PISA2018視角下的中考物理閱讀素養題
(2018年廣州市中考物理第21題)21.小明每天測量同一個雞蛋的質量,再把雞蛋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浮沉情況后,取出放好.下表(略)是他記錄的部分數據及現象.(雞蛋的體積保持不變,g=10N/kg,ρ水=1.0×103kg/m3)(1)(2)略;(3)根據表格的現象你如何判斷雞蛋存放時間的長短?
按照PISA2018的定義,本小題屬于由實驗表格和圖示所組成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這是當下數字閱讀的最基本元素。PISA2018將閱讀策略定義為由“文本處理策略”和“任務管理策略”所組成的矩陣。其中任務管理策略是PISA2018首次明確列出,旨在幫助讀者為完成閱讀目的而進行的設定目標和計劃、監控與調節。它采用目標導向的閱讀方式,重點關注學生對閱讀策略的把握與應用,它使整個閱讀活動的目標處于動態之中,讀者根據閱讀目標隨時調整自己的閱讀任務和閱讀策略。
二、在PISA2018閱讀策略視角下,對比學生設定閱讀目標的優秀思路和典型問題
本題的設計意圖是要學生通過歸納實驗中同一只雞蛋在不同天數的現象,根據規律找到一種在某一時刻判斷雞蛋存放時間長短的可行方法。錯誤的學生明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他們在一開始設定目標時,就沒有按照“理解題目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再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去閱讀題目中的信息”這思路走,其閱讀目標和計劃一直都是比較表格中各行數據的不同點,這是一種沒有目的的閱讀。第二個問題是學生在表述之后也沒有評估和反思意識。學生提出根據“雞蛋質量越小”來判斷“存放時間越長”的這種方法后,他并沒有反思“如何做到既不知道存放時間,又能在兩個不同的日期里測出雞蛋質量進行比較?”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訪談發現部分學生寫的判斷方法是“雞蛋質量越小,存放時間就越長”的原因是在背套路,其套路是往年有根據數據歸納兩物理量關系的題目,所以本題看到有表格,就以為問題是歸納雞蛋質量與存放時間的關系。這類學生是“自問自答”,所以才沒有理解今年的題目不是要回答的不是兩量的關系,而是根據實驗得到的一些規律去解決問題,而且解決方法要符合邏輯。
三、在PISA2018閱讀策略視角下,審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評價與反思情況
評價與反思并不是題目明確要求才去做的,還應該存在于整個閱讀過程中。也不僅僅針對本章本身,還應該包括對自己表述的語句。平常我們會引導學生算出數據后評估所得數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同樣地我們也應該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表述進行評價與反思,評價所表述的內容能否滿足問題的要求,反思所表述的內容會不會造成別人的誤解。其實學生在閱讀及表達自己觀點時都要有評價與反思意識,學生依據什么評價、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完整?其實作答完整的標準還是回到問題本身,也就是依據所作答的內容能否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潛意識認為別人也有表格的信息,所以當他回答“觀察雞蛋在水中沉浮的位置”,他認為別人會根據表格的信息自動補充現象與結論。這類學生不明白這類題目的潛臺詞是:別人是沒有題目所給的表格信息,所以你的答案不僅僅要告知操作方法,而且還要告知看到什么現象及根據現象可得到什么結論。這就要求學生能從別人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答案,他們不是生來就具備這種技能的,我們平時可抓住這些典型答卷全班點評,讓學生理解別人的想法,也體會到如何能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閱讀素養貫穿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平時我們的課本和其他科普讀物就有大量的素材給我們提供機會,但往往我們都太重視要給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而把過程與方法給忽視了。其實,知識和技能會遺忘,以后也不一定用得著,而在教學過程中所培養的意識(或說思維習慣)才是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東西。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第十八屆特約教研員”專項研究課題“基于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日常質量分析——以學生說題為形式”,課題批準號:GZJYTY2019-103】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