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華
核心素養教育是21世紀新型教育。在高中政治課堂推進核心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但因為我國教育發展事實上的不均衡,尤其是農村中學,推進實施核心素養教育仍遠遠不盡如人意。因此,認真分析研究農村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有力措施,大力推進農村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既非常必要又十分緊迫。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逐步樹立起科學的學生觀
通過長期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及實踐,我們得到共識,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求我們老師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分數。我校是農村高中,很多學生整體素質較差,這是客觀現實,但是我們每位老師有著共同的觀點,就是每個學生身上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公平對待每個不同的個體,讓好學生學得更好,差學生也學得開心。
二、探索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實行民主教學可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情感投人,從而產生強烈的驅動力。為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我們嘗試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探索。
1.改革課堂交流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學生參與、表達的權利。教學應該是變單向輸送為雙向互動,學生的參與的興趣才能被調動起來,才有可能在問題的碰撞中產生智慧火花。我在上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單元“民主管理”時,提到村民自治時,就有學生問“在農村不少地方進行村干部換屆選舉時,有個別候選人請吃飯,送油,送米,送現金,這些行為是不是有序的政治參與?犯不犯法?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政府怎么處理?”由于這種現象是在個別學生身邊發生的,扣準了學生的思想疑惑,因此參與問題解決的興趣高漲,進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基層民主管理,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能力。
2.實施開放性、實踐性和體驗性教學,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提出質疑——進行探究——釋疑能力
農村人文地理環境使得多數農村學生過于內斂,不善表達,對時政敏感性不強,知識面過窄,學習依靠強記死背的多,探究能力遠遠不足。結合我校學生特點,要提高學生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自信,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挖掘他們的能力。于是我們嘗試開放性、實踐性和體驗性教學,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切實推進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
在講到傳統文化的繼承時,我組織一個關于潮汕民居及變遷的調查小組,形成探究目標,學生們通過訪問、現場拍照、查閱資料等途徑,對潮汕民居的變遷、構成、影響因素、意義等都做了詳實的社會實踐調查,掌握了潮汕民居的第一手資料。在這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問題,教師順著學生思維的拓寬、加深而進行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這就是釋疑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自己學習自己解疑,不僅增強了信心,在探究、釋疑過程中還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教師逐步轉變角色,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上,一是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盲目傳教者,而是要自覺地完成從被動地教教材到主動地靈活運用教材的轉變。二是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唯一角色中解放出來,要以平等的身份、朋友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積極互動。我在講《民主選舉—投出神圣的一票》這課時,把整節課分成了四個問題,把全班分成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探究一個問題,并派出代表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老師在課堂上只充當了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完全是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公共參與、法治意識均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四、開展課堂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僅僅是使學生將核心素養內化于心而已,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培養新的技能,學習新的知識,真正實現核心素養外化于行。如為讓學生了解我鎮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我帶領高二級60名學生參觀了我鎮最大的制衣廠睦隆世家制衣有限公司,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仔細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積極提問,不僅了解了制衣流程和相關知識,還體會到書本上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如此廣泛的應用。這次參觀讓學生們近距離的接觸了制衣廠的生產線制作,也感受到了大企業的企業文化。隨后,同學們又參觀了墻新村的文化公園、籃球場、老年活動室設施,參觀的同學們看到了我鎮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生活化的課堂體驗由校內延伸到了校外,學生的興趣高漲,學科核心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五、建立和完善學生的評價機制,為學科核心素養落地保駕護航
要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順利進行,改革對學生傳統的評價模式刻不容緩。農村中學一定要適應時代賦予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學生的評價體系。第一,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定科學、目標多元、方式多樣、簡便直觀、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第二,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要密切關注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收集積累學生學習過程和發展水平材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總之,實施核心素養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農村中學尤其艱難,我們政治學科教師不僅要提高認識,更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提高。這樣才能使核心素養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