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欣煉
想象力與創造能力是審美內涵的基本要求,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活動中,一定要逐步強化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這就要求,老師應該打破固有的美術教育方法,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過程中開展整體創新與優化,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潛心于美術實踐里,從而豐富其審美素養,促進其個性化成長。
一、初中美術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意義
就美術學習而言,無論是技能的訓練還是個人創作,都要依賴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是一幅繪畫創作成功的必備條件,也是提高美術作品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初中階段美術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情景展現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自我的想象,逐步開發自己的潛力。
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想象力與另外一些能力不太一樣,它是在實踐過程中顯示出來的一種能力。初中生對他們周圍的東西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這是美術訓練的有利條件。在開展美術繪畫創作時,如果引導得當,他們往往能迅速和周圍熟悉的事物建立聯系,并通過思維想象,把具體事物轉化成繪畫作品。在整個環節中,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拓展。
美術的想象力對初中生審美能力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在開展初中階段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特別關注學生對美的感受。通過長期的想象力培養,初中生自我的審美素養得到充分發展,欣賞能力得以提高,并形成獨特的理解、表現周圍事物的能力。
二、初中美術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策略
1.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想象力的飛翔提供充足的空間
想象力的發展,要求具有充分的空間,然而,如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傳授繪畫方法與教學示范占據的時間過多,學生缺乏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他們的想象力不能得到發揮,對美的理解也很匱乏,以致不少學生喪失了開展美術創作的興趣,創造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約。比如,在學習《春天的暢想》這一課時,原來的美術教育方式僅是讓學生按照自我的感知來開展繪畫創作,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發揮自主思維,感知能力受到固化,他們以為描繪春天就是畫水、畫山、畫花鳥蟲魚等,創作思維有很大局限性,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不能有效得到激發。基于此,美術老師就要優化教育方式,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同學們呈現春天在細微處的變化,比如花兒的綻放、小鳥的孵出和樹枝的抽芽等一些動態視頻,使初中生們從中感受到萬物復蘇的氣息,隨后傳授給同學們畫畫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畫出春天所蘊含的生命力量。學生獲得廣闊的發展想象力的空間,思維能夠自由飛翔,對繪畫的興趣也會更強烈。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營造鮮活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他們開展想象與創作的意識。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里獲得思維方面的發展,再結合老師的指導,才有興趣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從而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比如,在學習《裝點我的居室》這一課時,老師讓在家有獨立居室的學生介紹一下他們房間的結構特點,裝配有哪些東西,給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隨后,老師引導學生裝飾自己的房間,如床、桌椅、門窗、燈具等室內設施,讓學生按照個人喜歡的色彩來裝點這個想象中的居室,如此營造的教學情境,將大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3.加強實踐活動,為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拓展思路
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課堂教育與課下實踐同等重要。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應該自教室向課外擴展,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空間。例如,引導學生親身感受生活大賣場,讓他們觀察商販們與顧客的動作表情,體會生活的真實性,獲取更多藝術創作的素材,如此,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多元化的表現途徑。美術課程是一種藝術,藝術來自現實生活,如果提高了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他們在繪畫創作時就能夠獨立開展思考,也就能在無形中發展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中,美術老師須大力開展課堂創新,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情境,并向廣闊的生活拓展,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涵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實現個性化成長。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