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輝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開始復習時,學生對數學復習熱情飽滿,上課專注,課后積極主動地復習,有疑能問、有錯能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能刷題。隨著復習的深度、廣度逐漸增大,有的學生上課聽得懂而課后重做就蒙,有的學生復習熱情下降,有的學生學習力不從心,甚至有的學生恐懼數學。這些問題暴露出學生沒有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缺乏科學有效的復習方法,缺乏解決數學問題的核心思想和關鍵能力等等。因此,教學中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通過回歸教材、回歸舊題、回歸能力、回歸育人等途徑,加強有針對性的反復訓練和總結歸納,提升關鍵數學能力,培養核心數學思想,從而提高數學復習的效率。
二、例探高三數學復習方法
1.回歸教材
復習資料上的知識是碎片式的,教與學必須回歸教材,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夯實基礎,完善知識體系。
教學片段一:在二次函數的復習中,求解析式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例題如下:二次函數f(x)=ax2+bx+c(a≠0)滿足:(1)不等式f(x)+2x>0的解集為{x│1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1)思考:同學們是否知道函數與方程的關系?(2)回歸教材:請翻開人教A版(以下沒有特殊說明的教材都指這版本)必修1第87頁,并用紅筆劃出“函數y=f(x)的零點就是方程f(x)=0的實數根,也就是函數y=f(x)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的橫坐標。”(3)思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關系是什么?(4)回歸教材:請翻開必修5第77頁的表格,并填充完整。當這幾個環節完成時,也掃除了知識盲區,學生就容易掌握了。 回歸教材也可以從教材的例題、習題中研究解題思路、答題規范、試題的共性與變化。通過不斷回歸教材、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學生找到學習的活水源頭,既完善了知識體系,又提升了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回歸舊題 刷題太消耗精力,關鍵是不一定有效果。回歸舊題是指重新審視所學有疑問、錯誤之題,尋找解題原理,進行錯因分析,總結歸納、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方法。 高三數學復習不僅要穩步向前推進,更要常回頭看看。復習新內容前,要有針對性地溫習舊內容,要有重復性和連貫性。為了確保復習的效果,課程設計需要推陳出新、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要加強交流,實時了解學情。因此,回歸舊題的基本原則是針對性、互動性、重復性、銜接性。 教學片段二:在復習不等式在某區間上恒成立時,一般的思路是:首先根據需要是否分離參數,其次轉化為求函數最值問題,最后解不等式。通過學情反饋需要強化已學內容,復習自然向下一節課延伸。 例題:當x∈(-∞,-1]時,不等式(m2-m)4x-2x<0恒成立,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教學處理環節為:(1)是否需要分離參數?(要)(2)分離參數的過程運用了什么運算?(指數運算)(3)用什么方法求函數的最值?(函數的單調性)(4)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驟是什么?(解方程、畫函數圖像、觀圖得解集)(5)自然引出復習新內容《指數與指數函數》。 回歸舊題可以向課外延伸。先由數學科代表統計測試的高頻錯題,定時抄到黑板上回滾練習;再派學生代表利用學校規劃的碎片時間講解,答疑解惑。對同一類問題,學生可以分組討論,或者教師分層輔導,力爭消滅疑難的舊題。以書面作業的形式重做測試的大題,要求書寫工整流利、表達規范、推理嚴謹,結合作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評講。 為了確保回歸舊題的復習效果,學生要做到有疑必問、有錯必糾,跳過已會的舊題,有針對性地反復訓練,滴水也能穿石。 3.回歸能力 數學復習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會做而計算出錯、能做而做不全、方法不恰當而受阻、速度跟不上而做不完,等等。深究其因,宏觀上說明數學思想匱乏,微觀上說明數學能力不強。數學核心思想主要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思想、函數與方程、方程思想、整體思想,等等。數學關鍵能力主要有:抽象概括、運算求解、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據處理,等等。回歸能力就要回歸到教學過程中去,適時滲透數學思想,在細處突破學習難點,提升數學關鍵能力。對教學而言,能力提升顯得更重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反復訓練,不能急功近利。 4.回歸育人 高三的教學以復習為主,數學課堂相對枯燥、單調,影響復習效果。高三數學復習應重視在課堂中適時滲透立德樹人理念,設計有趣的教學情景,用數學應有的形式回歸育人功能。 ????????????????????????????????????????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