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太
學校治理是教育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學治理又是學校治理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學校治理和教育治理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貫徹治理理念對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課堂教學從管理走向治理是核心素養應旨所歸
教學管理是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使之有序運行,提高效能的過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以有效地維持學生適宜行為,保持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的組織活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管理的組織者。課堂教學治理則是教師、學生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和實踐策略進行協商、互動與合作,對教學過程的諸要素進行共同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動態過程,課堂教學治理的實施主體則為教師和學生。
治理與管理不同,治理是主體與主體關系,管理是主體與客體關系。課堂教學管理是由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課堂教學治理通常具有共同、民主、合作與多元的屬性,是協調師生關系,激發師生積極性,以達到共同目標的一種活動。
課堂教學治理由課堂教學管理發展而來,是由單一主體(教師)自上而下的課堂管理到向多主體(教師和學生)參與、多中心課堂治理的轉換,是從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共同發展的過渡,是從強制到平等,從控制到協商,從權威到合作的發展過程。
二、良好課堂文化是課堂教學治理的有效途徑
一是確立課堂文化基本理念。課堂文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顯著影響,營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教學文化至關重要。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治理應以引導人、激勵人和感化人為主要目的,確立學校課堂文化理念應該滲透民主平等的現代文化,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超越自我,強調對話和自我認同,保護師生發展的自信;滲透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勇于反思,及時調整、迎接挑戰,鍛煉誠實守信的人格品質;滲透自主自信的行為文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共同發展;滲透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傳承學校特色,打造現代文明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確立既要符合學生成長特點,又要符合教育規律,既要尊重學生個體生命,又要充分展示教師個性魅力與風采。
二是確立課堂文化的基本內容。課堂文化是由課堂創新性、主體能動性、教學開放性、內部規范性協同運作共同構成的結構系統,是學校文化的子文化,一般包括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在課堂文化的整體構建中,環境文化主要是課堂環境布置,其形式體現的是賞識、寬容、激勵等;制度文化是師生共同遵循的課堂規范、規則和責任;行為文化則應體現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諧;精神文化是課堂文化的靈魂,需對課堂育人價值、課堂的生命感召力、學科文化價值的挖掘。體現對學生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形成平等互助、融洽熱烈的課堂育人氛圍,在智慧的實踐中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在快樂的教學中促進師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是確立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治理強調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其本質是引導學生形成學科思維,使學生學會從學科視角去觀察世界、用學科思維思考問題、用學科語言表達觀點和想法。教學模式是課堂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課堂文化是教學模式的思想和靈魂。學校應以教學模式建構為抓手,培育發展課堂文化,以文化浸潤、滋養教學模式。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改變教師單打獨斗,或偏離主線和底線的狀況,促進教師由“教學有法”走向“教無定法”,再到“貴在得法”的運用自如,從而有效激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奠定再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學科課堂教學模式一是要針對常態的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應符合課堂文化的理念;二是通過全校教師的認真鉆研,形成了各學科的主要教學模式,并對其進行了文字解讀。三是通過教師示范課、研討課、同課異構等形式去推動實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學習模式、學科思維模式、學科應用模式、學科創新模式等。
三、師生共同發展是課堂教學治理的根本遵循
課堂教學治理不僅包括優化教學行為、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還應體現在教學對象的全面發展上,所以課堂教學治理的根本遵循就是要實現教學主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和發展,同時也應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首先,課堂教學治理需堅持教學相長。《禮記·學記》有云:“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币虼苏n堂教學治理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師生的共同提高和發展才是課堂教學治理的根本遵循;
其次,課堂教學治理要遵循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規律。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核心素養強調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能夠積極應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即不僅要注重對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這六大核心素養的培養,實現教學治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及教師隊伍的建設。當然也要注重對教師隊伍適應變化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科綜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的培養。
再次,課堂教學治理要遵循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發展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教育最終要促進人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價值理應關注人、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知識、技能為基礎的,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和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的培養,這與核心素養所主張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是不謀而合的。師生投身于教學活動中,互相啟發,發現問題,在交流對話中生成的新思想和新觀點,解決問題,學生因教學活動得以滋養與開拓,促成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形成。教師在重視學生生成的同時,受教學形式與學生主體的影響,可以產生教學靈感,并形成新的教學思路,補充和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從而也可以形成自身的教學生成。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