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衛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歷史教學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史料解讀方面。但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農村中學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令人擔憂。農村中學生史料解讀面臨怎樣的困境,又如何應對呢?
一、農村中學生史料解讀的困境
1.農村中學歷史史料教學相對薄弱
在農村中學,因為條件限制,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有些教師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及對歷史學科特點認識的不足,認為歷史學科無非就是把時間和影響等知識點背熟即可。上課時老師也是照本宣科,對于課文中的史料一帶而過,課堂沒有吸引力。在乏味枯燥的教學狀況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中,對歷史學科的認識也僅限于背誦知識點,缺少對歷史材料的閱讀與理解能力。雖然有部分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進行史料教學,但他們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史料教學的重要性;同時由于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和資源相對落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史料教學基本上僅限于課本中的簡單史料解讀,很少補充其他內容和形式的史料,也缺少對學生的引導,使得農村中學生在歷史資料的收集、分析方法和比較歸納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2.農村中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
在不久前,筆者所在的中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中學生都喜歡上歷史課,尤其是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重視歷史課。許多學生認為歷史在中考中只占50分,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歷史學科上,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課后背背知識點即可。這種想法讓農村中學生忽視了對歷史學科的更進一步的探究,也限制了對史料解讀能力的培養。
3.農村中學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相對偏低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古今中外,內容豐富多彩,也與眾多學科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也就是說想要提高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除了要學好歷史學科,還要對其他學科有所涉及。但是因為農村中學生的整體素養相對偏低,使得相當部分學生雖然喜歡上歷史課,但是對史料解讀一知半解,特別是在課堂上和考試中對文字史料的解讀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看不懂史料。因為古代史的文字史料基本都是用文言文記載,這就對中學生的文言文賞析有較高的要求。而農村中學生受限于整體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在語文包括其他科目比城市中學生基礎知識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時也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都影響了農村中學生對史料解讀的水平,部分農村中學生因為自身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甚至連史料也看不懂,更別提對史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了。
4.農村中學生課外知識相對不足
史料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要學好歷史,提高史料解讀能力,除了在學校學習的途徑,還需要豐富的課外知識。很多農村中學生接觸的史料一般都是課本中的文獻史料,因為所處環境的限制,周圍沒有圖書館讓農村中學生閱讀相關的歷史文獻,也沒有博物館等歷史場館讓農村中學生對實物史料進行探究。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但是農村中學生缺少正確的引導,不會利用網絡進行史料解讀學習,所以對于課外的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接觸的非常少,這也限制了農村中學生對史料解讀能力的提高。
二、農村中學生史料解讀的提升方法
1.教師要重視史料教學,引導學生多解讀材料
課堂教學是學生對史料認識最直接的來源。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史料教學,要把有效的史料教學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獨立處理史料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國內外歷史史料教學的相關成果,做到與時俱進,并且能夠理論聯系實際,豐富自己的史料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運用史料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獨立對史料進行解讀。特別是針對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可以指導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最后得出結論。這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與相關試題之間的對接,形成記憶,從而提高未來作業或考試中解題的準確性。
2.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史料解讀的能力
在農村中學,因為不少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在對枯燥的史料進行解讀時會出現畏懼的心理,導致他們解讀史料的能力不容樂觀。在這樣的狀況下,最為主要的便是要提高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讓他們愛上歷史學科,通過愛上歷史學科來激發他們加大對史料解讀的投入。首先,要在日常教學中告訴學生材料題只要仔細閱讀,認真理解總能找到解讀的切入點。其次,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史料問題,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史料,并嘗試解讀史料,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的史料儲備來幫助學生開拓視野,讓學生接觸到課外的一些歷史資料,加深學生對史料解讀的理解,讓學生的歷史資料解讀能力逐步提高。
3.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獲取史料,幫助學生加強對史料的理解
隨著網絡和電腦的普及,農村中學生的視野不斷擴大。近年來國家也不斷的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農村中學基本上都用上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這也給提升農村中學生史料解讀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多了解各類史料,在網絡上學生可以更加容易接觸到相關的史料,如影音史料;或者鼓勵學生對課堂上接觸的史料在課后通過網絡進行進一步的探究,以鞏固知識點。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平臺幫助學生獲取史料信息,比如通過網絡獲取海量史料資源輔助備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類史料幫助學生加強對史料的理解和識記,或者播放歷史影音視頻資料,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當時的歷史。這些都對農村中學生史料解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4.加強對中學生進行材料題解答技巧的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中學生進行材料題解答技巧的訓練。在日常史料解讀訓練中,要結合考試的題型來進行相應的答題技巧訓練?,F在試卷的材料題問答主要有三種設問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回答問題。這種提問方法告訴學生此類型的問題基本上只需要從材料中找出答案來回答即可。第二種類型是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過的知識來回答問題。這種提問方式要求學生依據材料給出的提示,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和技能來解決這些問題,要盡可能做到史論相結合。第三種類型是開放式的、要求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情況,并從自己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相信學生在經過學思練結合鍛煉下,史料解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