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挺銳 曾燕林
一、理論基礎與核心概念的界定
敘事療法是基于家庭治療和社會建構理論的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鼓勵人們通過重寫自我故事來帶出生命的力量,重塑自己生活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敘事療法的焦點在于故事的敘說與重構,即在咨詢師運用外化對話技術,引導來訪者把人和問題分開,通過傾聽故事,建構故事來重新尋找成長的力量。其核心理念是“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即認為人和問題是分開的,需要把貼上標簽的人還原,使之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問題,積極地利用未曾注意而被遺漏的片段,重構具有正能量故事,以喚起當事人發生改變的內在力量。敘事療法主要通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變得更獨立自主、更有動力和能量。
二、敘事療法助力小學五年級學生緩解厭學問題
L,10歲,我校5年級學生。L是由媽媽和班主任陪同過來的,L偷拿鄰居的手機和家里的錢自己外出上網,已經兩天沒上學了。據母親和班主任描述,L存在典型的厭學特征。
(一)走進舊敘事,探訪心世界
敘事療法認為人在敘述自身故事的時候,通常會把自己所關注的選擇性地表述出來,從而透露出問題所在,而問題的產生通常是自己生活經驗的重要部分和主控敘事互相矛盾,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難以發現自我故事中的“閃光點”。通過走進L舊敘事,探訪L心世界發現,存在于案主周圍的主流敘事有以下三個:第一,學習缺乏主動性。第二,學習習慣差。第三,網癮少年標簽。
1.媽媽舊有敘事。
L媽媽:L出生于老家廣東梅州,小時候跟著奶奶生活,一直到6歲,要上小學了,我認為佛山教育資源較好,就咬咬牙,把孩子接到佛山上學。接過來后發現,孩子對學習完全沒有興趣,整天吵鬧著要回村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更沒有所謂的學習習慣,連握筆姿勢都是不正確的。
L媽媽:我以前讀書成績很優秀,可以說很拔尖,因為家里環境所迫,無法上大學,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學業有成。
L媽媽:我們為他創造很很好的學習環境。他有獨立的房間,房間有配套的書桌和椅子,房子的采光也很好,平時很安靜,適宜學習。L學習時,我會在旁邊輔導,對于L的學習難題,我會親自解釋。我真的是想盡辦法輔導他學習了,但效果卻讓我非常失望。
L媽媽:L平時很少主動學習,作業如不催促,就難以完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L經常走來走出,喝水上廁所,又提出作業很難,不會做,要休息一下大腦,睡一下再做或者完成一項作業。不知什么時候開始,L沉迷上了打游戲,曾偷拿家里的錢去上網打游戲。這真的讓我十分寒心。
在媽媽的敘事中,L曾是留守兒童,是因為奶奶的疏于管教導致其從小沒有培養好學習習慣,言語中更透露出她把自己未曾實現的遺憾強加于L身上,認為自己為了L犧牲了很多,整天照顧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他,想盡辦法管教他,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哄也哄過,一心撲在他身上,到頭來他卻不領情,更氣的是,L還沉迷網絡不能自拔,這讓媽媽很難以接受。
2.科任教師舊有敘事。
班主任(語文老師):L本學期已經請假4次,這次還偷他人手機離家出走,這行為確實讓人寒心。L的作業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做作業態度敷衍。平時會耍小聰明偷懶,如討好小組長不交作業等,經常需要留下來才能完成作業。
數學老師:L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時會在書本畫畫,有時會把筆拆散重裝,有時和同學聊天,甚至有時會趴桌睡覺。其實,L邏輯能力挺好的,頭腦很靈活,但作業考試經常因抄錯題而失分,多次與其聊天,他總是滿嘴答應你會改正,但認真不夠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
在科任老師的敘事中,L頭腦是很靈活、聰明的,但L學習缺乏動力,態度不端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馬虎應付,多次與其談心,個別輔導他,但效果不大,L堅持不下去??迫卫蠋熢诙魍⑹┎还苡弥?,因為精力有限,難以長時間地個別輔導他,難免有時會忽略到他。這對于L學習效能感和在班級的歸屬感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
3.案主L舊有敘事。
心理老師:對于現在的學習,你有什么的看法?
案主L:學習成績差,好多60多分的,別人都是90分的。
心理老師:看來這個成績讓你不滿意?
案主L:當然不滿意,我的好朋友H和Z成績都是很優秀的。我天生不是學習的料,我不喜歡學習,我也學不會,我一看到書就頭疼,老師上課的內容我也聽不進去,我的家人和老師都說對我很失望,已經不太管我了。(L嘆了一聲氣,眼神里閃現出失望表情)
心理老師:你嘆氣了,看起來你挺在乎家人和老師對你的看法的。
案主L:其實我也想好好學習,成為爸媽的驕傲,老師眼里的好學生,我也曾努力過,但是我控制不了自己。媽媽嘮嘮叨叨的,每天在我耳邊說為了我怎么樣,犧牲了什么,罵我不爭氣,每次她這么一說,我就情緒就來了,我不需要她的犧牲,在她眼里,只有學習,其他都不是事,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學習機器。在學校里,剛開始老師還會對我進行個別輔導,但因為我實在太笨了,老是不會做,現在老師也放棄我了。
心理老師:現在的處境如此,你內心有什么感受?
案主L:其實我也很焦急,我也嘗試向我的朋友請教學習方法,但他們說,只要我多讀多背,多用功就好,但是我真的記不住。他們總是認為是我的懶,所以成績差,是我自己造成的,但他們沒有看見我的努力啊。就像他們打游戲一樣,沒有天賦,怎么樣也打不贏我。
心理老師:聽你這樣說,你打游戲好像很厲害。
案主L:我打游戲還不錯,在班里應該沒人能打得比我好!這應該是我唯一比他們強的地方吧。其實我認為打游戲挺好的,還可以賺錢,打得拔尖還能出國比賽,拿世界冠軍,只是這很難,再加上我英語那么差,應該沒什么機會出國。
通過案主L自我敘說的故事版本里,是充滿失敗與挫折的,自己通過努力,成績不見進步,母親的嘮叨和責罵,科任老師的放棄,讓他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不幸的、被拋棄的。L使用的敘事主流生命故事的框架是單一的、充滿自我否定的,存在問題的,所以,L的生命故事充滿著悲傷與否定,充滿不幸的色彩,使他忽略了他固有敘事框架外的“閃光點”以及“閃光點”里蘊含的潛在的具有可塑性的、自我改變和自我實現的力量。
(二)解構舊敘事,找尋新事例
敘事治療師通過走進來訪者的舊有故事,通過外化和解構問題,把問題對象化,讓問題成為問題本身,把問題和人分離,引導來訪者自己問題成為專家,挖掘自己故事中的富有希望和價值的特殊事件,并從中得到安慰和力量,從而認識到自己可以改寫、主宰自己的故事。
1.外化問題,探索原因
在本案例中,L需要把負面情緒外化為“學習失敗者”,探討這個“學習失敗者”如何讓他陷入不幸,變得自卑,影響了學習,讓他感覺被拋棄的,不斷思考“學習失敗者”與個人自我評價的關系,讓L發現兩者的沖突,從而找出例外,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撕掉“學習失敗者”標簽。
(1)提出質疑,抽離標簽
心理老師:你覺得目前最困擾你的事情是什么?
案主L:學習成績上不去,媽媽嘮嘮叨叨,老師好像已經不喜歡我,放棄我了。
心理老師:那你認為導致你現在處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案主L:學習成績不好唄。
心理老師:對于你的之前你的學習,如果用詞一個來概括,你覺得可以是什么?
案主L:學習的失敗者。
心理老師:你覺得之前的自己是學習的失敗者?
案主L:對,徹底的失敗者。
經過外化對話技術,案主L已經踏出了敘事的第一步,把他本人和“學習失敗者”分離了出來,下面需要做的就是讓案主L清晰認識到:他的不幸、自卑和被拋棄感都由因為學習失敗者這個標簽帶來的,把案主L的關注點聚焦于如何打敗戰勝這個“學習失敗者”上。
(2)問題探究,了解影響
心理老師: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個“學習失敗者”是什么時候出現找到你的?
案主L:應該是我從老家到佛山的時候吧?我記得很清楚,當我來佛山的第一天,媽媽給我買了新書包,新衣服,然后對我說:“L,你已經長大了,要讀一年級,你來這里讀書不容易,你要好好學習,不要老是想著玩,要有出息!”
心理老師:那這個“學習失敗者”還什么時候出現影響你呢?
案主L:在我立志要好好學習的時候,他就出來告訴我,每次你立志都會倒的。還有,我認真寫數學題的時候,他也會出來跟我說,就算你解出來,別人也不會相信是你做的。
心理老師:那這個學習失敗者是怎樣影響你的呢?
案主L:他讓我沒法專心學習,沒法控制我的情緒,白費了爸媽的心血,浪費了教師的教導,讓我開始討厭和否定自己。
本過程主要讓案主L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講述這個“學習失敗者”是如何讓他對產生影響的:是“學習失敗者”的標簽讓他學習失去動力和興趣的;是“學習失敗者”控制了他的情緒,讓他對家人發票脾氣的;是“學習失敗者”干擾了他的學習,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的。
2.找尋替代,改變心態。
外化讓來訪者的問題徹底暴露,接下來需要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商討出擊敗“學習失敗者”的方法。在案主身上尋找可替代的故事,提高案主擊敗“學習失敗者”信心和力量,發現更自信,更積極樂觀的自己。
心理教師:你愿意一直生活在“學習失敗者”的影響下嗎?
案主L:當然不,不愿意,沒有人想一輩子做一個失敗者。
心理教師:那你希望能有什么改變?
案主L:我希望我學習能夠進步,我不再讓家人和老師失望,他們能夠喜歡我多一點。
心理教師:為什么你希望他們能夠多喜歡你一點點?
案主L:因為我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他們能夠以我為傲。我希望他們能夠開心,他們開心我也會開心的。
心理教師:當你學習遇到困難時,當“學習失敗者”出現的時候,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學習上,想著這樣可以讓父母和老師開心,這會怎么樣?
案主L:這樣的話,我可能也會開心一點,不用陷入自我否定當中,而且還會更有動力一點。
通過解構故事來幫助案主不斷地清晰自己的認知圖式,反思自己的想法,為發展可替代的適合的故事做充分準備。
3.獨特描述,潛力男孩。
“問題外化”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尋找獨特的結果就是跳出舊故事,開拓新故事的契機。當來訪者不再受主流敘事的控制,他就會發現他之前忽略的、具有積極力量的生活經驗。這就是他們的獨特的結果,也就是懷特所定義的“閃耀時刻”。
心理老師:可以聊聊你用新想法對付“學習失敗者”之后生活有什么改變嗎?
案主L:現在的我發現別人對我的態度不一樣了??赡芩麄兛吹轿业呐透淖兞税伞?/p>
心理老師:你有什么努力和改變啦?
案主L:現在的我脾氣好多了,不會隨意和媽媽吵架,我更能夠理解媽媽了。寫作業的過程中,“學習失敗者”對我的影響也少了,我現在更能夠專心我的學業,字也寫得更好看了,昨天我的語文古詩默寫全對了,班主任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我,我很開心。
心理老師:哦?看來你進步很大哦,整個人看起來都不一樣了呢。那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你嗎?
案主L:現在的我是一個富有潛力的男孩,我相信我能夠通過努力,我的學習一定能趕上去的。
敘事療法的作用過程主要是通過尋找出來訪者的消極的自我認同,在舊敘事的基礎上,發現隱藏在來訪者身上的積極力量(“閃光點”),使用可替代故事與來訪者共建積極的自我認同,重找自信與希望的過程?,F在的案主L認為自己是一個富有潛力的男孩。
(三)重建新敘事,鞏固心動力
在敘事治療中,外部人見證是鞏固來訪者取得治療成效的一個有效方法。
1.媽媽:主動學習的孩子。
心理老師:最近L在放學后表現的怎么樣啊?
L媽媽:感謝老師,現在L放學后會主動拿出作業來做,學習變得主動起來了,不用我整體提醒他,要求他了。遇到不懂問題還會問我,講一遍不懂還會要求我再講一遍,變得不那么怕學習難題,現在的他還會主動找自己學習的不足,玩游戲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并有了自己的目標。
2.班主任:努力改變的孩子。
心理老師:最近L在學校表現的怎么樣啊?
班主任:他最近變化很大。上課認真了,沒有出現趴臺睡覺,玩小玩意的情況了,作業也都能夠完成,字也越來越好看了,聽說他讓他媽媽帶他去練字了,看到他的改變,我非常開心。對了,之前考試他還進步12名了,我真的很欣慰,希望他能一直努力保持下去。
在外部見證者鼓勵和支持下,案主會更容易構建起積極主動、富有力量的自我。
三、敘事療法運用的總結與反思
(1)敘事療法挖掘案主“閃光點”,發現例外事件,有助于與案主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有厭學問題的學生一般輔導教師難以接近,“天下老師一般黑”,他們的刻板印象是老師都是只在乎成績的,只要成績差就是壞學生,難以信任教師。而敘事療法中強調挖掘案主的“閃光點”,實事求是地對其內在力量進行呈現,這對于常被否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很受鼓舞的事情,建立信任的關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敘事療法外化問題擬人化,把問題和人分開,可以很好地顧及案主的“面子”。在敘事療法中,案主所要戰勝的不是自己,需要對付和解決的是外化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案主與輔導教師是在統一戰線,這樣既保留了案主的顏面,又可以提升案主的主動性和自信心,達到實現案主自我成長。
(3)邀請外部見證者(重要他人)來重建生命敘事,可以鞏固新敘事的結果。在外部見證者即重要他人對案主的關注和鼓勵,對案主的肯定可以讓案主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動力,在案主出現負性生活事件的時候備受鼓舞,從而可以更好地鞏固新敘事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