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琨
2019年秋季始,全國小學各年級統一使用統編語文教材。老師們在使用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疑惑,特別是對于教學目標。結合近幾年的研究和實踐,筆者認為統編版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設置需遵循以下三個方面:
一、緊扣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統編教材以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結構組元,核心也是語文要素。統編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云認為:“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即統編教材依然首先要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因此,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把“雙基”目標先列出來,即使是高年級也不例外。
如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的教學目標:“會寫‘蒜、醋、餃、攤等15個生字,會寫‘熱情、自傲、餃子等20個詞語;默讀課文,了解老北京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分清詳略。”又如六年級下冊《藏戲》的教學目標:“了解藏戲的形成和特色,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學會從不同方面寫事的方法。”
二、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
統編教材通過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來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深入分析編者意圖、課文所傳達的情感和價值觀等,并通過教學目標的設置、學習活動的開展來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
如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單元《我是中國人》,就可以設置“觀察圖畫,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這樣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和民族團結觀念;五年級下冊《青山處處埋忠骨》,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查找中華兒女為國捐軀的資料,談談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中華兒女為國捐軀的偉大,增強愛國情感。
三、提升思維的能力和品質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教育必須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思維品質的提升。”統編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系統地編排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和品質提升的內容。這是我們解讀教材時尤其要注意的。
1.設置思維能力發展的教學目標
統編教材從學段、學年和單元對語言運用訓練進行了系統的編排,來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思維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等,對想象進行了系統的訓練。同時,也在不少課后練習安排了相關訓練活動。如二年級下冊《一匹出色的馬》“讀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三年級下冊《燕子》“邊讀邊想象畫面”、四年級上冊《觀潮》“你的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以及各冊中古詩詞的課后練習“想象畫面”等等。設置此類課文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思維能力發展目標明確表示出來。
2.設置思維品質提升的教學目標
統編教材還通過“課前導讀、泡泡、課后練習、口語交際、習作和語文園地”等安排來促進學生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如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的泡泡“我從這句話,體會到了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深刻性的訓練,其課后練習“如果給課文配畫,你覺得可以畫幾幅?試著給每幅畫取個名字”、習作“我的樂園”和語文園地中“讀句子,再選一幅圖畫照樣子寫一寫”等,都是對思維獨創性的訓練。本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要求“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主要信息”,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這些對思維品質提升的訓練也要寫進教學目標。
除上述兩方面外,我們也要在其他方面合理安排,分配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訓練,并形成一種自覺意識。應重點設計和開展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陳先云老師說:“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突出了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的編寫理念。”我想這應該是老師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唯有在此基礎上設置準確的教學目標,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少走、不走彎路。【此文系廣州市南沙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編號NSKY2020019)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