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玲
《肖邦故園》作者是伊瓦什凱維奇。作為肖邦的同胞,作者懷著對肖邦深深的敬意,以肖邦故園為切入點,借描述故居的歷史和現狀,回顧了肖邦傳奇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特別表現了肖邦的愛國情懷。
文章可以分五個部分。1~2段是對肖邦故居的歷史回顧。作者用富麗堂皇的建筑群和肖邦出生的簡樸小屋進行對比,突出表現肖邦故園的偉大價值——它是波蘭人朝拜的圣地,舉行精神宴會的殿堂。作者用故園這一特殊的場景——肖邦的出生地——來表現肖邦對于故園的真情感才。
3~8段是第二部分,重點闡述肖邦故居及周邊環境與藝術家創作之間的密切關系。作者在這里提示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是巨大的。故園在肖邦的心中已然成為祖國、鄉村的象征。這很清晰地告訴我們,對故鄉的思戀始終縈繞在肖邦心中,他的音樂滲透著對故土的綿綿情思。
9~12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集中體現了肖邦故園的深切思念與深沉熱愛,直至用音樂來寄托情思。作者用沉痛的語言既說明肖邦對祖國的不舍,也說明他人生之路和藝術之路的悲壯凄涼。肖邦心懷故土,他的創作始終從祖國獲得精神資源。
第四部分是13~19段,寫肖邦故居的現狀,人們從這座小屋及肖邦音樂中獲得精神力量。這是主題升華的部分。作者用側面襯托的手法表現出肖邦故園的巨大藝術影響,肖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文章引用舒曼的話,稱之為“藏在花叢里的大炮”。肖邦之家是“民族的最堅韌的紐帶”“民族精神的基礎”,波蘭人民認為肖邦所創作的音樂在民族解放戰爭中是他們斗爭的武器, 是引導他們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
20~27段是文章的第五部分,這是文本中最華美的樂章,作者通過細膩的筆法描寫了肖邦故園四季的美景,將其與肖邦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在人的一生中,影響最深的莫過于童年與青年時代的點點滴滴,兒時的嬉戲、故鄉的風物、親人的關愛,一幅幅畫面會永遠鮮活于頭腦之中。
文章圍繞“故鄉——人——音樂”之間的關系展開,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故園與人的關系,二是音樂和故園的關系,這二者說明故園因人被后世記住,音樂因故園而不朽。作者就像一個技法高超的攝影師,不時變換鏡頭,由人到事、由景及物,由故園到祖國,情感一步步提升,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作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作者的確就是這樣的“巧者”。難怪如皋中學的劉國良老師評論說這是“一次燭照心靈的美妙探尋”。讀后頓覺每一個毛孔有說不出的暢快,為之傾倒,仿佛經歷了一場情與景的盛宴,走進靈與肉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