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鳳祥 姚國平
【摘 要】實施空間的局限性是制約綜合素質拓展教育有效開展的現實問題。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著眼于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在著力構建“區域大教育”格局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功能強大的綜合素質拓展教育空間。
【關鍵詞】綜合素質;教育空間;學習樣態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6-0052-02
【作者簡介】1.顧鳳祥,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江蘇無錫,214072)副主任,高級教師;2.姚國平,江蘇省無錫市蠡園中學(江蘇無錫,214072)教科室主任,正高級教師。
綜合素質拓展教育具有實踐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需要一個具有開放性、支持性,激發多種思維、滋養多樣性的學習環境,借以適應人類學習的復雜性、個性化。因此,進一步拓展教育時空、豐富學習樣態,引領學生沐浴在更為廣闊的教育發生“場”,成為綜合素質拓展教育的應然選擇。
前期調查顯示,實施空間成為制約拓展教育走出教室、走向現場的瓶頸,除了每學期固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學校很少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現場。訪談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視野比較狹窄,多局限在本區域的風景名勝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場所,對區域內場館、場所、場域的開發利用不夠充分;二是思路比較單一,簡單地認為只有走出校園的拓展教育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拓展教育”,很少考慮把校園作為拓展教育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加以創設和融合;三是組織保障問題,教師普遍提出走進實踐現場,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外出時,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監管、如何進行現場指導成為困擾教師的主要問題。
濱湖區著眼于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在著力構建“區域大教育”格局的基礎上,拆除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圍墻”,消弭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隔閡”,有機整合優質的社會、學校資源,讓學習空間由學校向全域拓展,由單一向多維轉化,打造出一個超越條塊界限,功能日趨完善的綜合素質拓展教育空間。
一、研學旅行,拓展空間長度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2016年11月頒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濱湖區教育局以省重點課題“區域青少年綜合素質拓展教育行動研究”為依托,以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為突破口,創造性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走向社會,在行走的大課堂中實踐、體驗、成長。濱湖教育人開發了研學旅行活動的區本課程,如“跟隨課文做研學”“走出校園看家鄉”等,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整合,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研學旅行拓展了學習空間的長度,濱湖學子在研學旅行中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綠水青山、偉大成就、光榮歷史,觸摸到了家鄉的人文底蘊、風土風情、家風美德,同時在活動中激發了他們的探索興趣,錘煉了他們的學習品質,磨礪了他們的堅韌品格。
二、資源共享,拓展空間寬度
綜合素質的拓展教育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加強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為此需要統籌使用各種資源,包括整合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協調校內外相關部門的關系,聯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特別是加強與校外活動場所的溝通協調,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力量的整合,為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濱湖區毗鄰太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人文薈萃,教育資源豐富而獨特,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近6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分布了眾多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還有數量可觀的著名旅游景點、設施設備一流的文體場館和極具特色的現代觀光農業示范園區等。在充分挖掘、整理系列優質社會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經過反復醞釀和科學論證,濱湖區教育局順勢提出“淡化行政隸屬關系,強化區內資源共享”的理念,以“平等協商、加強溝通、增進合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原則,創建了“濱湖區域大教育協同發展聯席制度”。區域內不同隸屬關系的景區、場館、高校、部隊、院所等單位打破行業界限,抱團集結,共建共享,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教育的內容、創新了學校教育的形式。在這種密切協作的機制保障下,學校教育的界限被打破,拓展教育的寬度被延展。正是教育空間的拓展,青少年在與社會、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提升了他們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知。
三、引資共建,拓展空間高度
在綜合素質拓展教育活動中,學校除了積極爭取校外活動場所支持、建立課程資源的協調與共享機制外,還應充分發揮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的作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專用活動室或實踐基地。
在打通行業壁壘,拓展學習空間寬度的同時,濱湖區教育局引導學校打破界限,走出“文化孤島”,與區域內的其他行業單位共建共享,把特色鮮明的拓展教育實踐基地永久“固化”在校園內,完美拓展了學習空間的高度。如濱湖區人民防空辦公室在濱湖中學內建設了“人防民防教育基地”,濱湖區法制教育辦公室在蠡園中學內建設了“法制教育基地”,濱湖區環境保護局在雪浪中學內建設了“環保實踐基地”等,一流設施,高位運行,體現學習空間的專業高度。另外,區教育局還支持學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自建特色課程實踐基地,如雪浪中心小學的四季田園課程基地、蠡園中心小學的學軍實踐基地等。學校精心布置學習活動環境,設計學習活動項目,為學生營造新的學習和成長空間,讓其在基地活動中磨煉意志、陶冶情操。
濱湖教育人在不斷探索中,著力促成綜合素質拓展教育空間的立體可視。在以后的實踐中,我們將在以下兩個方面深入推進。一是在濱湖區“卓越教育聯盟”背景下,不斷豐富區域優質教育課程資源,打造“卓越教育聯盟”學校課程基地,搭建多元聯通平臺,實現區域學習空間建設水平的提升;二是結合智慧校園的建設,以“互聯網+教育”為創新導向,打造區校兩級共建共享平臺,突破傳統時空限制,實現時間和空間范圍的延伸,為拓展教育提供高質量、常態化的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