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2020年5月,忠縣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監督、法治政府建設和市場監管等工作情況的報告。針對每一個報告,人大常委會在給出審議意見的同時,都會附帶一份問題清單。該清單不僅是某項工作“清零式”整改的依據,更是人大常委會常態化開展“兩清式”審議監督的標志。
一張問題清單,含245個問題
對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監督,是人大監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強說,這項監督工作在以前有些“軟綿綿”“羞答答”,導致人大法定職責未能履行到位,權威性也未樹立起來。因此,在2019年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提出了“清單式+清零式”的“兩清式”審議監督。
“‘兩清式審議監督,就是將劍尖直指‘監督軟‘整改軟的痼疾頑癥。問題‘清單式使整改更具可操作性,整改‘清零式讓監督更有實效性。”陳強說。
2019年3月,縣人大常委會年度首個專項監督啟動——對全縣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成為“兩清式”審議監督的首次實踐。
領銜這項任務的縣人大城環委主任委員萬毅感到了壓力。“要使提出的問題更具針對性,調研方式也必須發生轉變。”萬毅說。
2019年3月7日,萬毅帶隊走訪了高洞、馬灌等9個污水處理廠,查看了管網設施設備及運行情況。針對老百姓最有發言權的10個問題,在當地居民中開展問卷調查,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多方意見。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宗祥則率隊開展暗訪,以飲用水水源基地白石水庫流域為主,2天時間內走訪了6個鄉鎮。
“在制定調研方案前,深入一線開展預調研;方案形成后,全面摸排分片區找問題;正式集中調研時,廣泛聽取各部門、鄉鎮和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的情況匯報。尤其注重和有關部門進行反復溝通,共同找問題、共同列清單。”通過扎實調研,一份問題清單誕生了,其問題之多之細,令人驚嘆。
“針對全縣78家污水處理廠,我們共梳理出14類245個問題清單,具體到幾棟居民樓污水管網沒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某個污水處理廠的部分設施沒配套等等,無一不詳細列明。”萬毅說,“這是我自2017年到人大工作以來,監督梳理出問題最多的一次。”
然而,相關責任單位“認領”問題后,其整改完成率卻差強人意。
2019年7月,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上,因整改率僅50%左右,縣政府整改落實情況被一票否決,并被責成限期重新整改。此后,縣人大常委會定下一條標準,整改完成率達到70%,方可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
此舉猶如投石入水,掀起波瀾。辦理部門明白,以往稍稍整改、寫寫報告、走走過場的應付式整改,已經行不通了。
一場多贏監督,讓問題清零
因重新整改,該議題一直推遲到2019年11月才再次上會。這一次,縣人大常委會繼續堅持審議、表決“兩逗硬”,不礙于人情面子,敢于講真話實話。
“政府重新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確了整改責任人、細化了整改措施,并按照問題清單逐一對照,整改力度空前,整改效果提升。最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問題整改完成率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達到84.9%。”陳強認為,這不僅得益于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也與人大的跟蹤監督息息相關。
針對全縣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情況,政府第一次整改效果不佳,讓縣人大常委會意識到,對過程和結果的監督同樣重要,因此加大了過程和結果“兩跟進”的跟蹤監督力度。在重新整改期間,縣人大城環委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府相關部門一起,到涉及的鄉鎮、企業,逐個核實、逐一銷號。
“如果第二次整改的完成率仍然過低,我們不排除采用詢問、質詢等更強硬的手段。因為監督的目的在于每一個問題都得到解決,在于群眾、人大代表‘兩滿意。”陳強說。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忠縣人大常委會已構建起從深入調研發現問題、審議意見交辦、跟蹤督辦、結果反饋、清零式整改的監督閉環,監督成效一目了然。2019年,縣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24項,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問題473個,整改完成了415個。其中,棚戶區改造的問題整改完成率達71.4%,重點交通建設項目開完工比例提升到84.5%,“四好農村路”開完工比例達到74.4%……
監督對象的變化亦有目共睹,形成了縣政府積極統籌、相關部門認真落實的協同聯動工作格局。同時,對行使監督權力的人大工作者而言,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進一步把審議意見督辦好?陳強認為,首先需要人大工作者增強發現問題的本領,提高提出問題的水平,使問題清單更精準、更具可操作性,讓問題變得明明白白,解決起來有的放矢。
“要始終保持監督的定力,堅持‘逗硬式推動、‘清零式整改,所有當年未能解決的問題均結轉至下一年,繼續跟蹤監督。”陳強建議,在必要時開展市區上下聯動監督, 精準發現問題、跟蹤督辦落實。還要持續保持學習的動力,修煉創新的內力。
“自去年以來,我們堅持開展‘四型機關建設,注重在學習、服務、創新和清廉4個方面,提高人大工作者的工作水平。”陳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