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醒”過來、“暖”起來、“旺”起來
36℃的高溫,沒能阻擋人們出行的腳步、消費的熱情。
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重慶全市消費市場總體呈現貨足價穩、運行有序的平穩態勢,主要商圈和重點監測商貿企業零售額達到32.8億元。其中,重慶重點監測的八大商圈零售額共計達到17.23億元;全市汽車銷售總額達到7.58億元。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經濟復蘇,消費市場“醒”過來、“暖”起來、“旺”起來的有力印證。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時,也提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提振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直接途徑。事實上,以消費“撬動”經濟,一直是重慶的孜孜追求。
2019年12月,重慶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重慶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0年4月23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出席全市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時強調,要下更大氣力釋放消費需求,加快推進復商復市,全力恢復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持續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隨后不久,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提振消費穩定經濟增長的通知》,提出為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要大力培育品質品牌消費、激活夜間時尚消費等。
一邊是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的迫切需要,一邊是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遠大目標,重慶兩手抓、兩手硬,步履從容且堅定——
作為重慶母城以及商貿核心區的渝中區,著力優化消費供給,聚焦“首店、首牌、首秀、首發”,推出時尚渝中計劃,千方百計提振消費;從“重慶餐飲一條街”到美麗文旅大街,南岸區南濱路從文化破局,逐漸形成一種以文化帶動消費、消費促進產業升級的“南濱路文化現象”,打造了別具風格的文旅消費平臺;大渡口區為創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借用智能化技術,推出半島逸景農貿市場,讓廣大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兩江新區則打出系列“組合拳”,以領導直播帶貨、發放消費券、舉辦線上線下多場活動等方式,多措并舉筑牢消費堡壘……
數據顯示,直轄以來至今,重慶逐漸形成了中央商務區、區縣核心商圈和鄉鎮(社區)便民商圈三級發展格局,培育百億級商圈12個,建成智慧商圈10個。同時,重慶還建成中華美食街17條、中國美食之鄉7個、市級特色商業街22條、市級美食街(城)35處,建成市級夜市街區33條。
消費“馬車”拉動經濟逐步快行。數據顯示,2020年4月,重慶社零總額增長0.9%,疫情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增幅高于全國8.4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大勢奔涌向前,如何讓消費市場“醒”過來、“暖”起來、“旺”起來,實現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在本期特別策劃中,重慶市委黨刊(CQDK)全媒體將鏡頭聚焦于重慶進一步提振消費、穩定經濟增長上,帶你探索讓流量產出更多真金白銀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