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堯

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在服務發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主城都市區融合發展是貫徹落實中央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發揮三個作用”重要指示的政治要求;是進一步提升重慶城市能級,聯動成都都市區形成“雙引擎”驅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動力要求;是從整體上帶動“兩群”,從而促進全市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榮昌將以國家高新區、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貨運機場“三件大事”為基礎,大力建設成渝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和國家畜牧科技城“三區一城”,努力實現產業引領做大經濟、交通引領做大規劃、規劃引領做大城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為重慶主城都市區增光添彩。
當好主城都市區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2018年2月,榮昌高新區獲批升級為全國首個以農牧為特色的國家高新區,目前已形成智能裝備制造、食品醫藥、輕工陶瓷和農牧高新“3+1”主導產業,工業產值達850億元。榮昌將持續用好國家高新區這塊“金字招牌”,打造成渝之間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高地。
一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修編國家高新區規劃,到2022年建成區面積突破25平方公里,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提速構建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數個百億級重點產業和一批十億級龍頭企業,成為成渝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
二是推動產業特色化發展。持續推動一頭豬、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四篇文章”轉型升級,加大科技創新,驅動“老”產業取得“新”突破,把傳統產業做成集群化發展的區域特色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以做強“一頭豬”為例,發揮“榮昌豬”品牌優勢,建設以“榮昌豬”為主導的山地生態畜牧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通現代農牧業全產業鏈。
三是推動產業協同化發展。立足自身資源優勢,與全市支柱產業配套發展,增強供應鏈的穩定性。以榮昌電子電路產業為例,大力引進PCB及上下游企業,加快建設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為全市電子產業提供支撐。
四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政治生態海晏河清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始終把企業家當成自己人,深化實施“百名干部進百企”“只跑一次、只找一人”“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營商環境觀察員”等“榮昌制度”,全力營造“企業需要無時不在,企業不需要無影無蹤”的營商環境。
建好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重要“一園”
榮昌是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核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獲批建設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全國生豬看榮昌”已經初步形成共識。榮昌將立足自身優勢,建好國家畜牧科技城的“四梁八柱”,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
一是搭好科技平臺。優化完善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體系,突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積極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加快在全國5個以上省市建立分中心,目前已與河南汝州簽訂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首個區域運營中心戰略合作協議。生豬大數據公司爭取在2022年上市,助力榮昌建成影響成渝、輻射全國的現代畜牧聚集地。投資52億元建設重慶市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生豬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二是建好科技基地。支持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做強,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科研機構。支持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擴容提質,2025年校區在校學生規模達到1萬人。新創辦兩所全日制大學,重慶農牧科技學院2020年正式招生。
三是用好科技人才。鼓勵和扶持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專家大院等,匯聚一批高層次人才,實現“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合作,為打造畜牧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撐。
深化交流合作提升開放水平
榮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黃金結合點”,是重慶都市區深化與成都都市區、川南城鎮密集區合作的重要橋梁。榮昌將擔負起“橋頭堡”的特殊使命,積極推動榮昌貨運機場建設,建設具有西部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一是擴大朋友圈。發揮榮昌農牧比較優勢,聯合瀘州、內江、自貢共同建設農牧業協同發展示范區,構建現代畜牧產業帶。做實“榮永瀘內”國家高新區產業聯盟。建設成渝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動與毗鄰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平臺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多地合一、多規合一,到2022年形成互聯、互通、互補、互促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是建好開放平臺。力爭榮昌貨運機場2020年納入國家規劃,建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探索“飛地”模式,聯合自貢、內江打造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區。
三是打通開放通道。啟動50平方公里航空物流經濟區規劃編制,與比利時列日機場合作打造空中中歐物流走廊,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對外開放通道,加快完善“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榮昌擁有陶器、夏布、折扇三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首批、重慶首個全國文明城及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全國綠化模范城、國家森林城市,2017年度、2019年度均被國務院辦公廳表彰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榮昌將圍繞“城市建設提品質”的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新型城市。
一是做優城市規劃。按照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規模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劃好城市發展的邊界,推動城市沿瀨溪河、G348雙軸擴張,為增長極建設提供平臺。以軌道交通為重點,加快建設快速路網體系,形成“45分鐘周邊城市通勤圈”。
二是加速城鄉融合發展。加大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力度,高質量推進5項試點任務,建立健全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加快形成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全國首批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中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三是持續補齊短板。引進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構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一體發展的教育體系。合理規劃醫療衛生布局,大力推進區內醫療機構與知名三甲醫院合作,加快建設渝西川南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推進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三甲醫院項目建設。協同推進毗鄰市區縣生態保護與修復,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河流穩定達到III類水質標準,空氣優良天數突破300天。
四是大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提速智慧城市建設,大力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努力打造中國西部陶瓷之都和非遺體驗之城、運動健康之城、美食休閑之城“一都三城”。
主城區都市區提質擴容是提升榮昌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新起點。榮昌將搶抓這一歷史機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決策,全面落實市委的安排部署,當好主城都市區的“橋頭堡”,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新擔當、干出新作為。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