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輝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在我國境內發生的價格行為受價格法約束。
該法第三條規定,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市場調節價是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
同時,該法第十八條對政府必要時可以實行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進行了規定,包括: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重大的極少數商品價格、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價格。
而該法第十四條對不正當價格行為進行了界定: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等等。
不難看出,海底撈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不在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范圍,目前也沒有海底撈存在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證據,故其漲價屬于正當市場行為,不能從法律角度進行批判和懲戒。消費者如果覺得自身不能接受其漲價行為,可以選擇“用腳投票”,拒絕光顧。
本次漲價事件最后以海底撈道歉、回調價格收場,正是因為消費者反對漲價的輿論影響擴散開來以后,商家害怕因漲價導致顧客減少、反倒降低了經營收益,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