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保康縣人民醫院共接收確診患者25人、疑似病例228人,除重癥死亡2人外,其他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無一醫護人員感染。良好的后勤保障是醫院抗疫工作安全正常運轉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實后盾。
保康縣人民醫院設備科三人抗疫防控保障組承擔著全院消毒、診斷、檢查、治療、急救設備的保障和醫用材料的供應職責。作為設備科的負責人,我表態說:“我們科人少事多責任大,大疫當前,正是黨員亮出本色的時候。”
安排布置病區、采購急需物資、協調聯系捐贈、到“疫區”轉運物資、到“紅區”安裝設備……1月20日,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保障組的三個人不懼生死、不畏艱難、日夜奮戰,備足“給養”保戰疫,用自己的職責和堅守,為抗疫一線提供了堅實的醫療物資保障。
疫情正值春節期間,工廠停產、物流停業、交通封鎖,保障組通過各種渠道,緊急搶訂貨源,想方設法通過航空加公路貨運的方式,快速采購運輸醫療器械設備。一個多月時間,先后采購呼吸機、監護儀、消毒機、除顫儀、霧化器、核酸擴增儀等醫療設備435臺(件)。
設備到醫院后,請不到工人,保障組自己動手卸車、搬運;廠家不能上門,保障組利用網絡,與廠家工程師遠程視頻安裝、調試、培訓操作,三個人先后進入4個隔離病區,安裝調試設備107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搬運調試設備,非常不方便,最擔心的是怕防護服被劃破。說不怕是假的,我是黨員,必須沖鋒在前,給其他的同事帶好頭。”我說。
二月中旬,消毒機脫銷,醫院緊急采購100臺消毒機加上從各科室調劑的15臺消毒機全被征用。關鍵時刻,保障組發揮專業優勢,自己在五金店采購日光燈架、排線、插頭、廢舊輸液站架和紫外燈管,晝夜加班,用“土辦法”臨時組裝20臺消毒設備,解決燃眉之急。
醫院一名待產孕婦被確診,院內要建立隔離產房。面對還未完全竣工就被臨時投入使用的新外科大樓,我帶領科室人員與產科、手術室相關專家多次進入隔離病區,確定產房配置方案。保障組一趟一趟調配、搬運產床、麻醉機、嬰兒培養箱、心電監護儀等產房設備,提前兩天將隔離產房布置到位。“衣服汗濕后顧不上換,到維修間用電吹風吹干。”
重癥病人治療亟需無創呼吸面罩。采購的面罩到達縣城后,因封閉管理,車輛不能通行,快遞無法上門派送。“這個時候就是要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收到信息后,保障組成員陳鵬帶著通行證明,步行往返近一個小時,從快遞點背回面罩,第一時間送達隔離病區。
二月十六日,遼寧省支援保康縣人民醫院醫療隊一進隔離區。隊長孟大偉提出:搶救病人需高通量氧療機。“春節期間,廠家沒有生產,醫療器械公司沒有儲備,有錢都買不到。”我在工作群里求助,最后從棗陽市人民醫院借了一臺設備。一天時間,高通量氧療機安裝到位。孟大偉經常說,保康縣人民醫院設備科工作作風扎實、執行力強,后勤保障有力。
醫院防控物資告急,保障組通過聯系韓紅愛心群、博愛保康工作群、大愛清塵群、3003婦基會群、13保康人民醫院捐贈群、聯手行動·守護武漢群等公益組織,為醫院協調募集到彩超、呼吸機、監護儀、血氣分析儀、凝血儀、消毒紙巾等1000余件設備和防護物資。
為防止愛心物資在發放點被其他地區搶領,只要有捐贈物資到位,不管在哪里,我就帶領保障組立即動身,日夜兼程趕往取貨點。渴了喝礦泉水、餓了啃快餐面、困了在車上瞇會,先后十余次進入疫情重災區武漢、襄陽,協調回大量急救設備、防控物資和檢驗試劑。
二月十九日,我接到命令:火速到武漢中通公司,接受韓紅基金會捐贈給醫院的醫療防護物資。我和救護車司機小張天不亮就出發,經過四個小時奔波,中午十二點趕到武漢市東西湖區中通公司。原本以為領取物資很簡單,可沒想到的是中間過程異常復雜。
由于中通公司少備了庫管員的快餐面,庫管員餓肚子鬧情緒,不發放物資。庫管員罷工,意味著醫院600多名醫務人員的防護用品和100多確診、疑似病人的急救設備搬不出來。我心急如焚,把給自己和司機準備的兩份快餐面給庫管員,才得以順利發貨。
我和司機從倉庫把消毒液、消毒濕巾、口罩、呼吸機、醫療垃圾袋、心電圖機、豆奶粉等150件物資搬上車時,已是下午兩點多。“物資搬上車,就等于吃了定心丸。”這時,兩個人才感覺饑腸轆轆、氣喘吁吁、精疲力盡。
兩人來不及休息,就準備返程。可車子還沒有出公司大門,司機就向我報告:由于疫情期間救護車使用頻繁,這次裝地物資又太重,右后輪磨損嚴重,隨時有爆胎的危險。
疫情期間,修理店沒有開門,兩個人硬著頭皮慢慢開,邊走邊觀察。可天公不作美,車子剛出武漢市東西湖區,天又下起雨夾雪,負重的車子在冰雪道路上開起來十分吃力。下午四點車開到孝感服務區,六點到隨州服務區。風雪夜歸路,兩人一路走來,提心吊膽。
車子出隨州服務區300米,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輪胎爆了,好在物資未損壞。我心一涼,眼前一片漆黑,癱坐在地,小張急忙支起三角架,打起雙閃,手足無措。特殊時間,到處都關門閉戶,怎么辦?等醫院派車來接應,從保康到隨州全程二百多公里,不現實。
我抹黑走到服務區,撥打維修電話,可對方說封閉期間來不了。我翻看手機,想從通訊錄里找找熟人,突然眼前一亮,“秦傳勇”這個名字出現在眼前。這不是隨州市曾都區醫院副院長,我的老同學,我忍不住高喊,有救了,有救了。我隨即撥通電話,“老同學,我到武漢拉醫療救援物資的車走到隨州服務區爆胎了,請幫忙聯系個修車師傅。”
同樣是醫護人員,秦傳勇知道這一車“救命”物資意味著什么。問清楚情況后,他二話不說,安排救護車司機送來備胎。感謝之余,我向老同學提出一個請求,“能不能帶兩份盒飯,十幾個小時沒吃飯,我們饑寒交迫。”晚上八點,車又上路,我長出了一口氣。
三月三日,保康縣新冠肺炎指揮部接到命令,幫助老河口市指揮部、襄州區指揮部完成干警、在押人員核酸檢測任務。當日,兩個市縣就送來400份標本。醫院以前是每天按照70人份儲備5日試劑,這么大的標本量,按醫院儲備的檢測試劑,任務肯定完不成。
下午五點,我接到任務,想辦法協調試劑,第二天早上8點向縣指揮報告檢測結果。做核酸檢測要八個小時,留給我的時間僅七個小時。采購肯定來不及,我馬上向襄陽縣市區具備核酸檢測資格的醫院挨個求援,最后,襄陽市中心醫院、襄州區人民醫院答應借1000人份的檢測試劑。我馬上驅車趕往襄陽,試劑運回醫院,已是凌晨十二點多。
保障組三個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可在疫情面前,人人沖鋒在前,舍小家顧大家。
陳鵬夫妻雙方父母都在鄉下,妻子也在醫院參與抗疫,雙胞胎兒只有兩歲多。從1月22日到3月20日,陳鵬沒有休息過一天,多次進入隔離區,安裝、調試、維修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等設備。
我的女兒看到我拖著疲憊的身體,沒日沒夜奮戰在抗疫前線,既擔心又心疼。她安慰我:“爸爸,您保重身體,安心抗疫,年邁多病的奶奶交給我照看,碩士生考試一定以優異成績回報您”。春暖花開,我抗疫凱旋,女兒果真以專業第二名的成績順利通過研究生初試。
(作者單位:湖北省保康縣人民醫院設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