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恩容
摘? ? 要:為促進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水平更高,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本文對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進行分析。首先,概述了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功能,主要功能是防止結構出現裂縫、調整沉降差等。其次,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質量控要點進行解讀,包括后澆帶施工方案設計、后澆帶施工前準備工作、施工寬度及施工間距的精準把握、施工模板支護等。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質量控制
1? 引言
后澆帶技術是指在建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由于結構自身收縮不均或是沉降不均出現的有害裂縫,可能會對建筑結構穩定性產生影響的一種調整技術。根據建筑的設計要求、施工規范在基礎底板、墻、梁等部位預留的臨時施工縫。
2?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功能
2.1? 防裂功能
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低溫季節很容易在養護、硬化的過程中出現收縮的情況,進而產生向內收縮的應力。而高溫季節下落實混凝土結構施工,混凝土結構內部又可能會因溫度過高而出現膨脹的情況,形成向外擴張的應力。如此,混凝土結構就可能出現裂縫。因此,施工技術人員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操作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溫差對混凝土結構產生的影響,然后依據技術操作規范在基礎底板、橫梁、墻體等位置進行施工縫預留。如此,才能保證混凝土結構即便出現熱脹冷縮現象,由于結構暫時被分為了若干個分結構,結構的整體性依然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經過長時間的靜置,結構的內外應力作用已經消失時,就可以進行澆筑,將分結構聯結為一個整體。
2.2? 調整沉降差功能
落實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時,由于建筑整體重力會對地基產生較強的壓力,因此,地基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沉降。如果幅度較大,那么房屋建筑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就會無法保障,此時就可以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對建筑結構的整體進行結構分離。先用后澆帶將高層建筑與裙房結構進行暫時分割。主體結構的所有施工操作步驟全部落實完畢后,同時結構的沉降概率也已達到50%以上時,就可以通過在澆筑的方式將高低層連接成一個整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技術操作人員還要對建筑材料的受力程度進行詳細核對,計算出建筑的沉降量后,科學對應澆帶的澆筑時間,保證建筑工程的沉降差問題可以得到妥善解決。
3?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3.1? 后澆帶施工方案設計
合理的施工設計方案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效率與質量,對后澆帶施工技術作用發揮來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對后澆帶施工方案進行規劃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對每個位置的施工操作都進行科學規劃。凹形縫、凸形縫、階梯縫以及平直縫是建筑后澆帶施工方案中常用的幾種技術操作方法,設計人員需要依據工程建設項目的實際需求與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后澆帶施工形式。例如,墻板結構件上的斷面間連接穩固性提升,預留斜縫后澆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處理效果;橫梁結構件連貫性提升,可以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方式讓鋼筋間的連接緊密程度更好。
3.2? 后澆帶施工前準備工作
為保證工程建筑施工操作落實的更加高效順利,施工人員需要提前進行準備,營造出良好的施工環境。通常情況下,準備工作需要對以下三點進行重視:首先,是后澆帶施工養護。此部分需要配置更加專業的技術人員,先對澆筑平面進行全面清潔,去除雜物。然后保證后澆帶施工步驟落實完畢后,獲得更加高水平的養護。結合工程建設實際,澆筑平面的砂石顆粒、松軟混凝土等雜物必須處理干凈。同時,還要對預留縫兩側的混凝土進行鑿毛處理,處理完畢后用清水將鑿毛過程中產生的顆粒沖洗干凈,這不僅可以保證后澆帶施工平面的清潔。還能保證需要進行澆筑操作的結構表面擁有一定的濕潤度。其次,保證水泥凈漿涂抹質量。并對混凝土界面進行處理。最后,是后澆帶混凝土的正式澆筑操作。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后澆帶施工操作落實時就不會再出現兩側裂縫或是滲水問題了,這可以讓施工的效率得到保障。
3.3? 施工寬度及施工間距的精準把握
在落實后澆帶施工技術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對建筑工程結構的整體性進行保障。如果各個模塊被過度分割,就無法保證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與穩定。施工人員在組織后澆帶施工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對施工寬度和間距進行科學確定。如果建筑為20多層的高層建筑,那么鋼筋結構就會承受巨大的樓體結構重力。此時,為了讓鋼筋結構的穩定性更好,不出現變形或是斷裂的情況,就需要配合后澆帶施工技術。落實施工操作時,首先要設置一個大跨度的后澆帶,然后將鋼筋切斷。最后,使用電焊連接的方式處理。如此,不僅可保證鋼筋結構受力強度,還能防止建筑材料構件因受到巨大壓力出現彎曲、變形問題。通常情況下,后澆帶寬度不得小于6m,但是不同施工規模的建筑可能會存在略微差別,施工技術人員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4? 施工模板支護
如果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要使用后澆帶技術處理,那么首先要保障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已經施工完畢,同時,間隔時間要達到2個月以上。但是,具體時間還要季節而定,如此地區的氣候常年溫暖、潮濕,那么時間間隔可能還需要適當拉長,甚至可達十個月之久。在間隔期間,裙房可以繼續進行施工。所有施工環節全部落實完成后,主樓和裙房之間會出現一個梁板結構。如果傳統模板支撐系統無法承擔上層結構與施工帶來的荷載,那么為了保證支護力可以達到標準要求,經過科學的數據計算后,施工人員可以在后澆帶下方與兩側進行1m寬度的模板支撐,保證模板支撐結構的承受能力。如果此時的支護力度還是無法滿足施工建設需求,那么施工人員可以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已經滿足施工標準后,將相關荷載去除掉,進一步處理支撐結構。有效降低負荷,并讓模板的承載應力得到有效減少。
4? 結語
落實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時,施工人員需要依據建筑的實際需求對應更為適宜的操作方法,同時對技術操作落實之前的準備工作進行重視,對相應的作業要求進行充分了解后,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段慶方.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2):1574.
[2] 梁連軍.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35):7~8.
[3] 郭斌.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
[4] 王瑜.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的應用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上),20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