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 馬國清 張磊 蘆帥 馮慧 呂勇



【摘要】本文對生產實習的課程修訂進行了探索,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相關要求,結合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面的訴求,以畢業要求指標點為基礎,層層遞進,合理規劃,實現從指標點到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課程考核再到持續改進的完整閉環,從而大幅提升了教學質量,保證了學生畢業要求的有效達成。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 ?課程修訂 ?生產實習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面上項目(編號:M2018X310),煙臺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編號:jyxm2017051),煙臺大學科技項目(編號:JX18B3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06-02
1989年由六個國家的工程專業團體發起的《華盛頓協議》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國際互認協議[1]。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以及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國內地方類工科院校開始逐步著手轉型為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高校[2]。在此背景下,我國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這一舉措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進而提高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3]。
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以及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并明確指出工科專業畢業生要具備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等多項能力[4]。這些新的標準將無疑將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1.畢業要求指標點在生產實習課程中的分解與匹配
在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國內各高校更加側重并強調對于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作為走向工作崗位的基礎條件,生產實習已然成為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以煙臺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為例,生產實習是為本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實習課程,是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部分專業課的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結束后進行的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任務是通過頂崗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汽車類加工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增加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對現代汽車生產企業的了解。讓學生掌握現代汽車零部件的生產方法,了解汽車的加工工藝和典型成型技術,了解汽車的四大工藝流程,為學生步入企業進行生產工作打好基礎。因此,學院在進行培養方案以及畢業要求的制定時,尤其注重對該課程實習環節的規范與優化,并對其所支撐的指標點進行了詳細而嚴謹的論述,具體支撐情況詳見表1。
2.基于指標點分配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構建
2.1課程目標的設定
針對生產實習對相關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需要建立與之匹配的課程目標與內容。而課程目標需要從培養目標角度出發,并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規劃與修訂。考慮到生產實習的自身課程性質,其可有效增強學生在車輛工程專業領域的認知水平、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團隊協作以及面對不同工作要求的應變能力,再結合其所分配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對其課程目標進行了相應設定。為便于考核生產實習課程對各指標點支撐的達成情況,其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為一一對應分布,具體設定如下:
課程目標1:使學生了解汽車產品的實際加工生產過程、加工條件,掌握車輛制造工藝和工裝設計,能夠設計車輛整車、總成、零部件、工藝流程和控制系統。課程目標2:使學生了解車輛工程專業相關行業的實際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了解企業生產、產品設計及研發、產品檢測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工程實踐實習經歷理解車輛及其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以及產品應用對社會、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課程目標3:使學生了解汽車整車產品、汽車零部件的生產環境等,具有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意識。課程目標4:使學生了解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工程管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在工作、學習過程中人際交往及團隊協作能力;學生通過在生產企業向工人師傅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培養良好的專業思想、職業道德及行為規范。課程目標5:培養學生在生產實際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適應工廠實際工況環境,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各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2.2課程內容的規劃
課程內容的合理規劃是對完成課程目標的有效保障,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具體要求下,針對生產實習課程內容的制定既需要滿足實習單位、實習學生以及專業培養方案的具體狀況與需求,還需保證該課程可以有效支撐其所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在以往的實習過程中,學院組織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到某一企業進行觀摩學習。但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學生大都是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流水線式的參觀,且考慮到生產安全以及行業機密等因素,學生無法完整的學習到整個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態度往往不夠端正,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更有甚者會對實習產生抵觸情緒,實習效果不甚理想。
綜上問題,本研究在制定具體課程內容時提出了以學生、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指導思想(參見圖1),結合各方面的需求與目標,在其中尋求最合理的平衡點。基于此,對具體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并保證其各教學環節可以有效支撐課程目標的設定,參見表3。
3.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方法
為了保證課程目標可以有效達成,需要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機制,生產實習依據全程監控的理念進行考核,包括三個部分:平時成績、實習筆記、實習報告。具體要求及評分方法如表4所示:
表4課程考核與評價
將學生各考核項的得分匯總后,可根據公式計算課程分/總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有效指導該課程的持續改進。
4.結語
工程教育認證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對生產實習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考核機制進行了針對性的修訂。結合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面的訴求,以畢業要求指標點為根本,層層遞進,合理規劃,實現從指標點到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課程考核再到持續改進(指標點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合理修訂)的完整閉環,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保證畢業要求的達成,使學生具備高認知、強動手、能創新、善交際以及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優秀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樂,王立勇.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文教資料, 2015(27):115-118.
[2]楊希.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J].陜西教育(高教),2015(12):33.
[3]楊淑伶,金朝永,王振友,等.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大學數學微課的實踐[J].教育觀察,2018(17):76-78.
[4]王澤民,龐靈歡.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金屬學與熱處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 2019(2):130-132.
作者簡介:
袁正(1989-),男,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機械工程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張磊(1976-),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機械原理與設計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