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蕓
【課題】本論文為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書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23-01
我國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書法更是我國歷史文明中的精華,對中華民族有著深遠重大的意義,我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青春常在,經久不衰。所以文化史家認為:“漢字、漢語以其獨特形式,風格千古相傳”。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書寫藝術,書法教育是寫字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是實現寫字教學向美學藝術欣賞邁進的開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正確掌握語言文字,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標志;寫好漢字,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掌握的最起碼的基本功。”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對書法越來越重視,突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中小學教學中進行書法教育是繼承并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需要,對于培養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塑造和培養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書法教育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可在各個學段發揮出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進行書法教育能夠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書法水平和文化修養,為學生往后的社會發展做好鋪墊,不僅如此,在中小學教學中進行書法教育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
一、當前書法教育現狀及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筆者在各種聽課、作業檢查活動中發現,很多小學生書寫隨心所欲,既不注重間架結構,也不重視書寫筆順,更有甚者,或缺點少撇,或畫蛇添足,或連筆成書,或錯字橫陳;學生作業中要找出幾本書寫正確規范、字跡美觀大方、卷面清新整潔的“樣本”來無異于大海撈針,本該一筆一劃、橫平豎直的方塊字一個個變得“連滾帶爬”、沒棱沒角、似是而非;學生書寫問題近年來呈現出日益嚴重的趨勢,成為了擺在實施素質教育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課題。
相信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和我有同感:這絕不僅僅是令人不快的問題,長此以往,漢字危矣!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漢字書寫不認真、筆順不規范、結構不美觀的現狀呢?痛定思痛,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小學校和教師對漢字書寫和書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近年來,我們穩步推進素質教育,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卻忽視了學生的書法教育。我們的課程表,要么根本沒有安排專門的寫字課或者書法課,要么“名存實亡”,寫字、書法課被語文課擠占;要么缺少專門的師資力量,教師面對課程安排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勝任這樣的教學任務,只好撞鐘度日,無所作為;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書寫之所以不被重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書寫并非教師考核和學生考試的加分項。教師板書潦草,不納入績效考核,不影響年終考查;學生書寫潦草不影響分數和綜合評價。這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堂內外降低學生寫字的高標準,嚴要求。
二是中小學校缺少專業的書法教師。書法老師都是兼職,沒有進行過書法專業學習和訓練,當然就更不用說教學生了。
三是繁重的學習任務極大阻礙了中小學學生學習書法、寫好字的愿望。有的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重,作業量大,學生只求能盡快完成作業任務,又哪里會顧及字寫得美觀不美觀,規范不規范。作業敷衍潦草就在所難免了。
四是寫字訓練僅僅局限在語文或者書法課堂上,缺乏與其他教師,以及與家長的有效配合,使得寫字教學呈現出一曝十寒的效果。而想要練出一手好字,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促成的,學生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刻苦訓練,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和認識到我國中華書法的精髓。
二、開展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1.開展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于寫字教學和書法教育,教育部在1998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用)》;在 2002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又一次強調了教導中小學生寫字教學的重要意義;在往后2013年教育部又推出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在中小學教學中進行書法教育,并明確制定了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對書法掌握程度的要求。
我國教育部在2011年的《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文字,這就是書法。對寫字與書法、寫字課與書法課的關系進行反思,將語文學科識字教學與書法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書法給學生帶來的心智的開啟進行探討,從而揭示中小學書法教育目標的真正價值所在。
2.書法教育能夠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中小學的書法教育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欣賞和書寫實踐。韓盼山先生說過:“書法藝術教育重點在教育,書法藝術本身則只是一種媒介或手段,意在通過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審美享受,提高審美境界,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由此可見,書法教育并不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為唯一教學目標的,學生通過進行書法技能的練習,進一步提高了對我國書法的領悟和理解。有心理學家表明:只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進行書法教育時,不能僅僅讓學生進行書法練習,還要定期開展與書法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書法活動中提高本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中小學中開展書法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書法的學習中鍛煉大腦思維,進而強化學生的智力,為學生往后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繼承。
三、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幾點建議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較為稚嫩,對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強,在課堂上很容易出現發呆、走神的現象,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殊時期,本身的叛逆心理較強,因此,在進行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想法設法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班級內學生對書法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書法教學中,學生只有經歷一段時間的書法練習,對書法的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切實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其次,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法習慣,如果學生帶著錯誤的書法習慣進行練習,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學習書法的效率,不利于學生的書法練習。
在正式進行書法教育之前,無論是拿筆的姿勢、寫字的態度以及下筆的力道,中小學生或多或少會不規范的地方,很多學生更是形成了“獨特”的寫字習慣,俗話說得好:習慣養成自然,習慣成就未來,對于學生不良的寫字習慣,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糾正指導,讓學生以規范的動作和認真的態度進行書法練習。
再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書法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教導學生一些書法基本功和書法的技巧,還要重視帶領學生了解書法中的精神,切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精神面貌,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