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新課程教育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體系和教學方式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并且深入貫徹和執行新課改目標下的教育要求,聚焦學生個人發展與綜合素養的培育。而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的教學內容,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習慣的培養,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享受閱讀的樂趣。基于此,針對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重點探討在新課改目標要求下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133-02
【本文著錄格式】劉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8):133-134.
在當下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根本的教學內容,閱讀作為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在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過程中,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心智發育成熟,實現在認識問題方面思維方式從感性到理性的遞進和升華。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并能夠養成良好的整理閱讀信息的習慣,有利于幫助學生強化語文基本功,從而進入語言知識的大門。但是應試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將更多的教學時間分配給基礎知識的學習,反而留給閱讀教學的時間有限。雖然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措施來合理解決這一問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從客觀上看,初中階段的教學課程種類和內容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鞏固課堂知識以及作業任務量等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相較于小學階段留給課外閱讀的時間也大大縮短,與此同時,由于當前知識化和智能化的時代發展特點,同時國家和學校對于人才教育和培養的倡導,使得很多家長在學生的周末時間為其安排滿滿當當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學生的課余時間被消磨殆盡,所剩無幾,而且高強度的學習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不堪重負,更別提留給課外閱讀時間了。而學校和教師希望能利用課外時間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往往不能實現,基于此,應該倡導家長為學生留出一定的閱讀時間,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展開高效的課堂教學。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一點,即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由于初中語文閱讀跨度大、容量多,涉及較多的經典名著內容,在沒有充足時間來提升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去閱讀和欣賞經典名著或超出其閱讀鑒賞能力范圍之外的書籍,很難獲得較好的成效,同時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教師方面
在傳統講授法的傳承和影響下,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時,總是習慣性地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內容,然后設置幾道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雖然學生參與了課堂閱讀學習,卻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更深層次的含義,從而閱讀效率低下,不利于引起學生的閱讀激情。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大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重點主要圍繞考試可能涉及的閱讀知識展開,反而忽視了對課外知識的講解和延伸,而且即使在課堂教育中開展閱讀教學,更多的是將各種文體的教學重點放在解讀文章內容以及寫作手法的講解上,忽視了對文章深層內涵的引導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得課堂閱讀教學只是浮于表面,教學效率較低。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閱讀是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交流非常關鍵的紐帶。在對文章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全文的閱讀和鑒賞,能夠切身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情感、觀點和所要表達的含義,通過不同層次的閱讀和鑒賞,能夠逐層不斷收獲更深層面的情感和精神。但是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鑒賞力,且在沒有有效的閱讀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只會停留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更深層次的情感,而這也不是閱讀教學所要實現的最終效果。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盡可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分析和鑒賞能力。
(一)基于教材體系,拓展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更加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同時涉及到的文章閱讀和鑒賞內容較少,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缺陷和不足。教材體系內容的局限性,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和閱讀潛力,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平板教學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接觸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學素材,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針對學生普遍對較難文章在閱讀和理解方面存在的較大困惑的問題,可以從教材本身出發,教師在進行相關文體類型的文章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開展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法。
(二)發展閱讀審美,重視誦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新課改教育目標要求下,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審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價值,這為學生在今后的語言類課程的學習中打下了堅實的閱讀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清楚認知培養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具體內容和教學方法。一般來說,閱讀審美能力就是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時體會文字的美麗,能夠在心中創設文字形象,進而感受文章情感和畫面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就某篇文章進行有感情的誦讀示范,然后讓學生能夠按照相同的方式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同時對于文字較美或者情感深刻的段落,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引讀等,從而讓學生切身感知文字的魅力。
(三)培養閱讀思維,組織合作學習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課程種類和內容體系相較于小學課程變得更多和更深刻,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和鍛煉。此外,通常來說,一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5分鐘,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開展高效的閱讀教學,并讓學生收獲一定的閱讀和鑒賞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嘗試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課堂交流,通過分享交流閱讀體會和觀點的方式來整體培養和提升學生優良的思維意識和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發散思維、自主探究,挖掘文章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和情感表達,并在長時間的練習中強化學生思維意識。
(四)強化語言表達,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僅僅表現在口語表達方面,還表現在文字書寫表達方面。為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化被動為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綜合提升學生整體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文章類型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過自身語言能力表現出來,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在練習中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文體的文章,采取設置問題的方式,來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但是這對教師的閱讀鑒賞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只有相對深刻或有啟發意義的問題,才能促使學生陷入更深的思考,并能夠在此過程中提升自身思維縝密度,并最終在語言表達和寫作方面表現得更加精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有必要時刻遵循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和目標的指引,不斷改進和完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切身體會文字語言的魅力,進而激發閱讀的興趣,更投入地探討文章的相關內容和情感表達,幫助學生構建出更加嚴密和靈活的思維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性提升。
參考文獻
[1]程凌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9(36).
[2]王清涼.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課內外,2019(35).
[3]鄢美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