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雪山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初中生處于青春叛逆期的特殊性,老師和家長們應積極有所作為,為了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為人處世的基本法則,他們在日常就更加重視對初中生道德與法制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當前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之下,我國的相關教育學者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德治和法制教育實踐的開展,并讓這種教育進入初中生日常的課堂行為過程中。
【關鍵詞】初中生 ?道德與法制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78-01
為了有效加強對初中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學校專門開始了一門《道德與法治》課程,讓學生們通過日常課程的學習來增強自身意識。但是,從教學課堂開展的情況來看,它并不如校方所期待的那樣使人滿意。而初中生在中學階段可能會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不能夠正確理智的辨明一些事情,這往往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制的事情,更嚴重者甚至會誤入歧途。由此可見,加強初中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為老師,如何把這種有效的道德與法制教育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老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把對初中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實踐過程中
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們要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同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把對學生們的這種道德與法制意識教育貫穿教學實踐發展的始終。因為道德與法制教育是一種德育思想,學生們對它們的接受自然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還是需要老師們做出一些及時有效的行為方法的指引,切不可操之過急,從而引發這些初中生的抵觸心理。所以,如何巧妙的將對學生們的這種道德與法制教育引入日常實踐就顯得極其重要。
老師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這就需要他們學會分析這些初中生們當前的心理與情緒,做到因材施教。而這種教學目標的制定則更多的需要德育老師去進行設計,根據不同的學生去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往往對外在的一切有著一定程度的抵觸或逆反情緒,但是導致他們這種心理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就需要老師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加強學生們對于這些不良情緒與行為的管控能力,從而有效的避免他們走上歧途。同時,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道德與法制思想的增強意義重大。
因此,如果可以的話,學校可以專門邀請一些心理專家來為這些初中生進行及時的德育課堂教育。不僅如此,老師除了要讓學生們學到書本上一些有關道德與法制方面的知識之外,還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尋求一些社會上有關道德滑坡和破壞法制的真實案例,讓他們進行具體的小組談論,讓學生們在自己的探究交流中真真切切的意識到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這些初中生在以后的行為實踐中才能夠更加謹言慎行,更好的去約束自己,讓自己的一些行為處在合理的法律法規之內。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在學生具體行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學校要定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在具體的情境中增強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意識
為了能夠更好的去推動道德與法制教育的實施,學校應該讓學生們在具體可行的情境中來增強他們的德育意識。因此,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給學生們創建一個帶有濃厚氛圍的德育課堂教育環境,讓他們在這些活動行為實踐中去了解更多的法德知識。
定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老師們盡量要鼓勵每一個初中生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來增強道德意識與法律素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道德與法制教育宣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組織學生搜集相關德育和法制的常識,通過演講比賽、話劇表演和詩文朗誦大賽等形式來進行。同時,老師多鼓勵這些初中生們來參加這樣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所展示給同學們的那些道德與法制理念內化為自己心靈的一種意識,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在新媒體教育教學時代下,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巧妙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把這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引入具體的課堂,利用網絡教學。比如,在對學生們進行三觀教育的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PPT和音頻以及視頻等的形式來展示一些相關的法律講堂和道德故事等,讓這些初中生在這種教學的引導下去啟發思考。所以,這種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的開展也是必不可缺的。
三、積極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家校共同聯合來加大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力度
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過程中,建立一種積極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良性互動,老師可以比較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學生在家里的一些具體德育行為實踐,而同時家長也可以比較清晰的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的一些行為方式。如此可見,這種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對學生們的德育行為實踐有很好的管理。
對初中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的過程,它本身就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配合,而這種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的建立就很明確的反映了這個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可以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課中去進行。不僅如此,家長還應該讓孩子在學校里接受到的德育教育應用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正確價值觀念的指引和德育意識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將這種良好的德育行為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實施。而這種家校合作機制的建立就是當前社會比較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德育教育教學模式,因為對學生的教育任務不僅僅在老師,而且還有學生家長的督促。另外,這種方式也可以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家長和孩子之間,以及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立一種交流互通的平臺,方便三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所以,這種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的建立來加大對學生們的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效果是較為可觀的。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德育與法制教育教學在他們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老師們重視對他們德育意識的培養與構建,而且家長們也是比較關注的。同時,通過以上的一些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指引,我們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德育與法制教育對于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影響作用。因此,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積極有所作為,為學生們去營構一個良好的德育與法制環境。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我看中小學“法治教育”[J].湖南教育(上),2013,(7):23-45.
[2]賈靜.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實施路徑及存在的問題[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56-78.
[3]李希貴.法治教育的三個誤區[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56):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