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要:本文分析了部分城市商鋪招牌用字的調查情況,對不符合社會用字規范的問題進行了分類討論。調查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招牌用字不規范現象例說,這一部分從四個方面分別進行討論,包括使用錯字、別字,使用錯誤的簡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異體字,濫用繁體字。除此之外還分析了漢語拼音使用錯誤情況,以及社會用字不規范現象的危害性和進行整治的對策。
關鍵詞:招牌誤字;用字不規范;例說;危害;對策
語言是城市的“有聲名片”,文字是城市的“立體名片”,社會用語用字是展示城市現代文明形象的窗口。商鋪招牌作為商業的傳統廣告形式,其歷史由來已久。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店鋪招牌已成為反映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而當前,有許多街道商鋪招牌存在簡體字和繁體字混用,亂用異體字和簡化字,甚至使用錯別字等現象,這不但影響了城市的整體文明形象,也誤導了市民和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一、商鋪招牌用字不規范現象
目前商鋪招牌用字不規范現象主要有四種表現:使用錯字、別字,使用錯誤的簡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異體字,濫用繁體字。
(一)商鋪招牌錯別字例說
錯字,是指在規范的字典里找不到的字。而別字,是指寫出的字在字典中能夠找到,但把甲字寫成了乙字,又叫“白字”。如,將“渡假村”寫成“度假村”,將“精萃”寫成“精粹”,將“停留”寫成“停流”,等等。
更有甚者,某些大的企業也會在宣傳廣告上犯同樣的錯誤。位于長沙市商業中心地區的萬達廣場,總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乃長沙最大的商業場所。據報紙報道,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及美國華納影院等世界500強企業將進駐萬達商業廣場。因此廣場前懸掛了“世界500強鼎立打造萬達Shopping Mall”的巨幅廣告。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其中的“鼎立”按照文意應寫作“鼎力”才對。如此之大的企業也會出現這樣的文字錯誤,由此可見錯別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危害范圍之大。再如吉林市某大街一家飯館招牌上赫然寫著“羊羯子”,一看便知這是“蝎”的誤用字。某摩托修配店招牌上,將“修”字中間一豎省去,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不但誤導了市民,而且有礙城市文明建設的步伐。
(二)商鋪招牌不規范簡化字例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加快,有些人也響應“號召”——提倡“創新”精神,別出心裁造起了簡化字。商店、飯店、旅社的招牌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自造簡化字。如“燉才(菜)館” “羔(糕)點屋”。
吉林某大學附近的商店招牌是這樣寫的,“成都批發另(零)售商店”,店主隨意用音近的字“另”代替了“零”。大街小巷,只要我們留心看一下便隨處可見這些濫造亂簡的漢字,如我們最熟悉的“小賣部”,有很多店主為了省事都把它寫成了“小賣
還有一種更加惡劣的現象,一些店名招牌對成語的濫用濫改又是另一種污染源,它在群眾中引起歧義倒是小事,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卻不容忽視。對于正在吸收知識的青少年們來說,這些濫用行為無疑是一種誤導。如為了突出店鋪的特色,“依依不舍”被服裝店異化為“衣衣不舍”,“一往情深”被改為“一網情深”,成為網吧的名字,理發店門口掛著“我形我素”的店名;還有更加不倫不類的,“大吃一驚”被改為“大吃一斤”后成為小吃店的招牌,吉林市重慶路某美發工作室赫然高舉“得意旺形”的招牌。
一位家長對此現象十分頭痛。她說,現在借諧音亂改成語、常用語幾乎成了一些商家廣告的主要修辭手法,電視廣告每天播放“咳不容緩”,平時一出家門就能看到“食全食美”,有時自己都會犯糊涂,搞不清楚到底是對還是錯,并且這些濫造行為對孩子們學習中文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誤導,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乃至高中,學生用語跟著廣告走的現象屢見不鮮。[1]
(三)商鋪招牌濫用異體字例說
異體字,顧名思義,就是指語音意義相同,但是形體完全不同,在任何情況下替代而沒有歧義的一組字。如淚—淚,煙—煙。長春一飯店為體現本店特色,給飯店掛了招牌叫“羴鱻小吃”,專從字面上看便知這家的羊肉和海鮮是招牌菜了,原來“羴”是“膻”的異體字,我們知道羊多則膻味濃,“鱻”是“鮮”的異體字,魚多則鮮味重,所以應該讀作“膻鮮小吃”??粗?,可是讀起來和聽起來總覺得有些不大對勁兒,所以無論我們在任何場合,都要使用國家選定的規范字,不用已經淘汰了的異體字。再如“算術”寫成“祘術”,“白酒”寫成“白氿”,“貳佰”寫成“弍佰”等。
(四)商鋪招牌濫用繁體字例說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人們崇尚悠久的中國文化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人懷著“化簡為繁以為美”的思想濫用繁體字,這嚴重干擾了社會用字的規范。所謂“濫用”,就是過度地錯誤使用。過度,是指超出一定范圍,在不該使用繁體字的地方使用。例如,把“干燥”寫成“乾燥”,其實“干燥”的“干”的繁體字應為“幹”;把“日歷”寫成“日暦”,其實“日歷”的“歷”的繁體字應為“曆”,等等。[2]
雖然國家政府相關人員正在積極進行“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宣傳活動,但近幾年來,牌匾上的繁體字仍然存在,而且還有回潮的趨勢,如吉林市某一理發店的招牌寫著“麗(麗)人發屋”,長春市某一幼兒園掛著“家寶(寶)幼稚園(園)”的牌匾。“開業大吉”是街頭最常見的四個字,幾乎毫不例外都被寫成了繁體,諸如此類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是不少店主存在以繁體字為美的心理。四平市一家服裝店店名中“風”字有意用了繁體字,他說因為覺得繁體字字形漂亮,所以根本沒有考慮字的繁簡,“只要好看就行了”。在這家服裝店旁邊,還有不少店招牌上大大方方印制著各種繁體字。這樣一來,或為了追求一種“典雅”的效果,或為了看上去有“文化味”,或為了顯示有“文化內涵”,總之出于各種各樣原因,街頭廣告,招牌上的繁體字越來越多。
繁體字的泛濫已經如洪水猛獸,而且某些公共場所所用字還表現為繁簡不一,同一個店牌或廣告牌上既有繁體字,又有簡體字。這種情形屬于嚴重的用字不規范情況。如長春黑水路批發市場掛出的告示牌赫然寫著“吸煙等於縱火,違者罰款1000元”,如果真的要體現繁體字效果,那么“煙”也應用繁體字來表示,但這里都沒有。這些不倫不類的繁體字堂而皇之地矗立于街頭,就像美麗城市一處敗筆,大大損壞了城市的文明形象。當然繁體字的造型的確漂亮,所以應群眾的要求也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對于用字問題做了一些規定。
中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通過,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憲法》制定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我國第一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專項法律法規,第一次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我國語言文字的使用做了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按規定程序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
1.歷史文物古跡遺存的文字(不含后加的示意文字)。
2.姓氏中的異體字。
3.書法雕刻等藝術作品。
4.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5.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6.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如經國家認可的“中華老字號”商店沿用的牌匾;新華書店,郵局,銀行等單位使用的全國統一的牌匾用字等。
7.經注冊的商標定型字。
8.本通告發布以前制作的,單字造價5000元以上的大型金屬、水泥、石刻、霓虹燈等用字(如店招、牌匾,需制作規范字體副牌掛于醒目位置)。[3]
在國家語言文字法允許范圍內,寫繁體字倒也無可厚非,但這些繁體字必須在書寫正確的前提下使用。然而,在許多商家的牌匾上往往會鬧出許多笑話。例如再常見不過的“發廊”的“發”字,在大街小巷,我們幾乎可以找到十幾種寫法,可是卻很少有人留意它們是否正確。如吉林市某一理發店招牌“多多美發”,可能是圖吉利吧,把“發財”的“發”的繁體字“發”硬安在了“美發”的“發”上,其實“美發”的“發”的繁體字應為“髮”。所以即使國家頒布了法律來保護一些店鋪古色古香的味道,但我們在運用繁體字時切實需要檢查一下正確與否。
(五)漢語拼音的運用問題
除以上四點提出的誤字之外,招牌名稱中有些還附有漢語拼音,這些漢語拼音在使用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
1.拼音錯誤。主要是錯拼、漏拼等。如“吉林科技創業園”拼成“JILINKEJIECHUANGYEYUAN”,“技”的拼音被錯拼成“JIE”。
2.分詞連寫方面的錯誤。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名稱在分詞連寫方面都違背了“拼寫普通話基本上以詞為書寫單位”這個準則,由此造成了拼音混亂。有的同一個地名或單位名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拼寫方式,例如“復興門外大街”正確的拼寫是“Fuxingmenwai Dajie”,但在不同的路段出現了下面三種不同的錯誤拼寫方式“FU XING MEN WAI DA JIE”“FUXINGMENWAI DAJIE”。還有的將所有音節全部連寫,不進行分詞,或者不是按詞分寫,而是按字母分寫。還有的連寫時分詞錯誤,對專名和通名的單音節附加成分的處理不符合“與其相關部分連寫”的規定。例如“復興門內大街”被拼成了“FUXINGMENNEIDAJIE”,而本應按 “Fuxingmennei Dajie”分詞。
在一些商鋪牌匾所用英文中出現了不少大小寫不統一的情況。例如:“陽光美食城”的兩處店面,分別使用了“SUNLIGHT RESTAURANT”和“Sunshine restaurant”兩個不統一的英文名稱。英語和漢語拼音混用的問題在專有名稱翻譯問題上,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有的用英文翻譯,有的在英語中夾雜著漢語拼音,例如“中國民生銀行”標注為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LTD”,同樣是使用英文或漢語拼音,又存在著大小寫的問題,還存在同一專名在不同的地段標注不一致的問題。
二、社會不規范用字的危害性
社會用字看起來是一種表面現象,然而其潛藏的深層次的影響,卻值得我們深思。社會用字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所使用的具有一定標識和告示作用的文字,具有很強的社交功能,大致包括影視作品用字,公共場所用字,出版物用字,計算機用字等。這些領域接觸范圍極廣,傳播速度極快,所以更應及時做好規范化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其標識、告示的作用,以提高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社會用字規范的要求如下:要使用國家規定的簡化字,不用已廢棄的二簡字,要使用國家規定的正體字,不用繁體字,不用已被廢止的異體字,要使用國家規定的新字形字,不用錯別字和自造字。[4]
商鋪招牌用字不規范現象屢見不鮮,繁體字、異體字任意使用,甚至同一塊牌匾上雜用多種字體。如果社會用字達不到規范的要求,那么它所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巨大的。
首先,社會用字不規范有礙于城市的文明形象,不利于先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有礙于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社會用字是城市市容文化建設和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用字是否規范,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依據,是城市的文化管理水平和社會文字規范意識的綜合表現。目前,商鋪招牌用字中的混亂現象,一方面反映了某些社會成員這方面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某些地方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繁體字、簡化字、錯別字、拼音運用混雜,并不是一種美的體現,而是一種文字污染,它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其次,社會不規范的用字對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也有很大的阻礙作用。例如,王立是某中學的一名女教師,在談到當今社會上屢見不鮮的用字不規范現象時,她感到十分擔憂。她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時刻要求自己和學生在用字方面要格外嚴謹、規范。然而,一些出乎意外的事卻時不時地出現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們的作業中經常出現“得意旺形”“食全食美”等諧音“成語”,批評他們時,學生們卻振振有詞:“廣告里就是這樣寫的?!钡拇_,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報紙雜志,除了各種用字、措辭、標點符號錯誤等硬傷之外,用典出笑話,未經規范的外來詞隨意使用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借諧音濫用常用語、成語幾近成為諸多商家宣傳語的主要修辭手法,例如宣傳殺蚊劑將“默默無聞”寫成“默默無蚊”,把涂料說成“好色之涂”,宣傳治咳嗽的藥“咳不容緩”。其他還有“盒情盒理”“飲以為榮”“天長地酒”等一大批成語仿制品相繼出現,都冠冕堂皇地隨著各種廣告媒介向市場侵襲,給我們民族的語言學習,尤其對在校學生的語言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再次,社會用字的不規范有礙于公眾整體文化素質提高的效率。文字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構成公眾整體文化素質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文字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規范純潔,必將直接影響公眾文明素質的普遍提升。目前,商鋪招牌用字中的混亂現象,嚴重影響了民眾對文字體系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影響了民眾的交際和獲取信息的效率,因此,嚴重影響了民眾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整治街頭招牌不規范用字的對策
為了提升城市檔次,樹立良好城市形象,配合學校素質教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對于招牌不規范用字現象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健全工作機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要盡早地完善社會用字規范化的管理辦法,《國家語言文字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規范的漢字作為我國法定的文字,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城市中不規范用字現象仍然層出不窮。因而,應盡早地組織完善社會用字規范化的管理規定和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國民用字的法律意識,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同時,文字規范化是一項全民性的大工程。它依賴全社會,同時也回報全社會。因而,有必要加強社會各部門的聯系通力合作。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各級語委主要負責,教育、工商、交通、衛生等社會各部門協同合作,積極配合,是實現目前社會用字規范化的有效措施。宣傳、工商以及城市監管部門,更應加強社會用字規范意識,把商標注冊、牌匾書寫、商品說明及宣傳文字的印刷和書寫等每一步切實管住,強制其使用規范字。
(二)加大對牌匾制作社和廣告設計公司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對牌匾制作人員以及書法家等進行必要的漢字規范化政策和漢字規范知識的普及培訓,使其在牌匾制作或書寫時愿意使用法定規范文字。
(三)加強國家文字政策宣傳。[5]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宣傳媒體,向民眾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通用規范漢字表》,加大對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宣傳力度,使人們認識到使用不規范用字的危害。教育部門應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加強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要讓市民從小打下使用規范漢字的基礎,逐漸改變并消除社會用字的混亂現象。
(四)國家語言文字管理部門和語言文字研究機構,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掌握社會用字方面出現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進一步探討導致當今社會用字中各種不規范現象的原由,并向各級語言文字主管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各級主管部門據此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從而加速社會用字的規范化、文明化進程。
文字的規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城市而言,優美規范的招牌文字標語是街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園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我們要堅決反對這些不規范用字成為這項工程的敗筆和蛀蟲。從我做起,消滅身邊的不規范用字,讓城市更清爽,更美麗,更有品位。
[參考文獻]
[1]周殿龍.社會用字規范問題探索[M].語文出版社,1999.
[2]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手冊[C].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02.
[3]咬文嚼字編輯部.咬文嚼字[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4]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于社會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見[J].語言建設,1994(11).
[5]陳汝東.當前城市社會用字中的不規范現象及其成因和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1999(05).
[責任編輯: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