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隋朝末年,洛陽一帶發生了饑荒,很多人都流離失所,有個名叫徐文遠的私塾先生,他也受生活所迫來到了滑縣附近以打柴為生。
沒多久,徐文遠遇到了在瓦崗寨當起義軍首領的學生李密,李密非常敬重恩師,就把徐文遠請到了瓦崗寨當軍師。李密是個心胸開闊的正人君子,徐文遠經常和李密一起討論軍情,有時候甚至因為對問題的看法不一致而吵到半夜。
徐文遠另有一個名叫王世充的學生,他是另一支起義軍的首領。為了擴充隊伍和人馬,他在半夜偷襲了瓦崗寨,把李密和徐文遠都擄走了。王世充知道老師很有才華,就奉老師為軍師,但王世充是個心胸狹窄并且多疑的小人,他擔心老師和李密會串通起來對付他,就有意將徐文遠和李密隔離開來。
徐文遠非常尊敬王世充,對王世充非常謙恭有禮,偶爾和王世充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徐文遠也都會立刻順從他的意思,從不與王世充產生爭執。就因為這樣,很多部下都說徐文遠是墻頭草:李密好說話,他就會經常和李密吵架,王世充難說話,他就對王世充恭恭敬敬。
這些話慢慢傳到了李密那里,李密也非常不解。有一次,他們在校場上相遇,李密就問徐文遠說:“老師,您在給我當軍師的時候,經常會為了一個問題和我吵到半夜,但為什么對王世充卻言聽計從,恭敬萬分呢?”徐文遠說:“你是坦蕩的君子,他是多疑的小人,我可以和君子吵到半夜,卻不能對小人有半點兒反對。”
李密又說:“那樣您不就是輕君子重小人嗎?”徐文遠笑笑說:“和君子吵架并不是輕視,而是坦誠;對小人恭敬也不是敬重,只是保持距離。”
后來,王世充因為沒能聽取徐文遠的意見,被李世民所殺,而徐文遠和李密卻都被李世民攬到軍中并受到重用。李密被封邢國公,徐文遠則被高封為太學博士。
沒錯,與君子相交可以袒露心聲,與小人相交卻要如履薄冰。生活中,當別人都對你恭恭敬敬、彬彬有禮的時候,你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很多時候,這種表面的恭敬只是不愿意對你坦露心跡罷了。這時候,如果你能多去反思自己,那么一切還有改善的機會,如果你只顧享受其中,那你就永遠也得不到知心人,聽不到真心話,那樣危機離你就不遠了。
(摘自《啟迪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