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對跟自己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給予更多關注。植物在學生的校園和校外生活中都十分常見,本文就如何利用校園植物資源提出了一些實踐方案,希望可以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和對生物學課程的興趣。
【關鍵詞】校園植物 ?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實踐活動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關于新課程標準下實踐教學在生物課堂中應用的研究——利用校園植物資源提升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GS[2018]GHB3832)。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190-02
2017年新修訂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需要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形成以生命觀點、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為主要內容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生物學專業(yè)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解釋其中的生命現象。植物作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將其作為教具使用。而對于尚未成年的高中學生來說,校園是一個安全的實踐場所。因此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學生興趣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上,同時體會大自然的魅力,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
一、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種群和群落》中,涉及到了一些基礎的生態(tài)學知識,其中,種群密度的調查、群落的結構以及群落的演替等內容都是以植物為例進行說明的。并且,這些章節(jié)在考試中也是作為常常出現的高頻考點。因此,利用校園植物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提高成績。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基礎的生態(tài)學實驗方法。
例如,校園草坪上散落分布的蒲公英可以作為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材料;整齊種植的行道樹、草坪上星星點點的野花、連成一片的三葉草,分別體現了均勻型、隨機型和集群型的種群空間分布特點;高大的喬木、稍低的灌木和地表的草本植物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等。帶領學生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去學習這些知識,更加直觀,學生學習效果也更好。在活動中,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分析統(tǒng)計結果,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二、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幫助學生樹立生命觀點
學生在校園里生活、學習時,會注意到校園內各種植物,但是學生能夠叫得出名字的并不多,也很少去觀察其表現的生命現象,更不會思考其中所蘊含的生命規(guī)律。為了提升學生對植物的認知,我們成立了興趣小組,在春秋兩季組織“校園一日游”活動,帶領學生去認識植物,觀察它們從萌芽長葉到開花結果的過程,從中體會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我們還可以對校園內比較相近的植物進行辨析,比如玫瑰和月季、牡丹和芍藥、垂柳和旱柳等。第一次游覽活動結束后,有學生在觀后感中寫道:“經過這次活動我才知道,原來只出現在電影和小說里的櫻花、鳶尾竟然就在我每天生活的校園里,我十分期待明年春天的來臨。”在春季游覽活動中,學生拿著相機去捕捉校園中的美景,再添加一些適當的文字,經過排版整理之后在校園里舉辦了一次校園植物圖片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植物之美。
三、利用校園植物資源提升學生社會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在很多方面接觸到環(huán)保知識,知道目前一些重大的環(huán)境問題都與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有關;也在學習過課本知識之后知道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制造有機物,但是并沒有意識到保護植物與保護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獲得這些知識只是通過文字或者其他表面形式,沒有真正深入地去了解、觀察植物。通過這次游覽校園的活動之后,學生不再把“保護植物”為一個口頭宣傳,而是真正發(fā)自內心地將“保護植物”和“保護環(huán)境”踐行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這種環(huán)保意識是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利用校園植物資源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學生在認識植物的過程中,通過拍攝發(fā)現了平時沒有注意過的植物之美。在游覽校園的過程中,學生們采集了銀杏葉、月季花瓣等,并用這些材料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剪貼畫。此外我們還利用葉脈較清晰的梧桐葉制作了葉脈書簽。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生物科學是六大基礎學科之一,而植物學又是生物科學的一大分支,教師應當利用好校園植物資源,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同時植物作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被忽視,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去欣賞它們的美,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莎莎.利用校園植物資源有效開展生物技術實踐活動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1):15
[2]陳穎.生物校園植物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7,(9):38
[3]肖崇德,王新,田樹青.“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設計、實施與建議[J].生物學通報,2016(12):10-1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5]張麗萍.注重高中生物實踐教學,提高學習生物的趣味性[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5):119-121
作者簡介:
馬培杰(1992.12-),女,本科,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