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梅
【摘要】數學作為最基本的理性學科,是財會專業等多種專業教學的基礎知識,學好數學不僅可讓中職學生獲得更加長遠的學習發展,還能夠促進中職生的專業成長,為使其更好地習得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打好基礎。
【關鍵詞】中職數學 ?財會專業 ?體現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228-01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學的重要性也愈發的突顯出來,對于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數學同樣關鍵。尤其是財會專業,與數學的關系更為緊密,那么如何在中職數學的日常教學當中體現出財會專業的特色,是我們主要研究的課題。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進行“分層教學”
受財會專業知識本身較為復雜的特點所影響,教學計劃和內容不能盲目的統一處理。校方相關部門應該在學期開始前,充分對學生實際情況和市場變動情況進行分析,清晰認識到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知識體系不完整,而現在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正在教育改革推動下積極進行轉型,在此基礎上,針對財會專業的學生專門制定相關的教學規劃,盡可能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基礎、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適當的進行“分層教學”,面對不同種類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會怎樣去學好數學。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適當的配合財會的專業知識進行輔助講解。
二、數學應該充分起到財會專業的輔助作用
現在被廣泛應用的各版本教材,幾乎還是沒有跳脫出傳統教材的模式,對學生本專業需求的契合度相當有限,而在中職財會專業的數學教學當中,要充分改善這點,在吃透財會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深度分析和總結其對數學方面的需求,適當的對固有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改良或再加工,將散布在財會專業中的數學知識統一整合,幫助學生理出一條科學的專業道路。
在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當中,要時刻注意數學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并積極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善,教師要學會適當的將數學知識按照財會專業的需求進行分解,把原有的數學教學模式拆分開來,從根本上扮演好對專業課的輔助角色。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時常告訴學生,要想學好哪一門專業課,首先必須要掌握這部分的知識,積極的根據專業課進度,來調整數學方面的教學內容,爭取讓數學成為學生鉆研其他專業,尤其是財會專業的得力助手。
線性代數、概率、數理統計、方程組解析技巧等數學知識,都在財會專業當中被廣泛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在財會專業課程應用到這些知識之前,通過數學課堂提前進行深入講解,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可是比如像幾何之類的數學知識,在財會專業當中應用的較少,但對日后職業能力的提升會有幫助,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完全可以將這部分知識適當的省略,留作以后詳細講解。
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學會適時的從旁給予學生點撥和引導,部分內容完全由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體會可能并不是很深,可以讓學生在日后的實習期間再進行感悟自學,在充分的社會實踐下,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知道這些知識會在什么情況下用到,因為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會直接進行工作,所以要讓學生有效的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工作中,同時充分發揮數學知識的基礎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前提下,使教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更加明顯。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和具體崗位進行親密接觸時,學生會對教師講解過的內容有更全面、更直觀的認識,真正做到讓數學課堂一改之前的枯燥,徹底“活”起來。
三、結合專業特點、學生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數學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總會頻繁的遇到和財會專業有關的學問,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敏銳的捕捉到財會專業中需要的數學能力和具體數學知識。數學本身并不缺少樂趣,前提是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廣泛的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合理融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有更強的代入感和參與感,同時,多去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所以,教師應該從身邊真實的客觀環境出發,積極的和教學內容相融合,進一步提高數學和財會專業雙向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最好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去講解書本上固有的知識,而是要將其升華,從書本當中脫離開來,鼓勵學生將思維發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
此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現代技術,通過教室中多媒體設備的使用,適當的向學生展示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幻燈片、視頻、音頻等文件,讓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知識的接收,對數學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從促進財會專業學習的進步。
在教學當中,教師也要積極的尋找數學和財會專業的共同性,并以財會專業所涉及的具體問題為前提,充分實現兩者之間的激烈碰撞,這很有利于凸顯財會專業的特色。這樣一來,在數學方面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下,財會專業的特點才會得以有效顯現,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實踐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進一步完善數學教育中的評價機制
在中等院校財會專業的數學教育當中,對學生的評價是不可或缺的。定期適當的考核評價能夠及時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教學方法改善的機會,不過評價的途徑和方法不能太過單一。單純的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這顯然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科學的。因此,學生評價的方法,要通過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多種途徑來實現,讓評價過程和結果完全公開化、透明化。而且在具體對學生的評價當中,也要采用“分層評價”的思想,對待基礎和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真正讓這種評價成為督促中職學生,特別是財會專業的學生向前的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中職數學中體現財會專業的特色,首先要明確數學對財會專業的輔助作用,在財會專業具體課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其次,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市場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課堂學到的知識,更好的應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學生只有將數學有效的融入到財會專業,才能使自身有全方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由海英.和諧統一,共筑美好——論中職數學與財會專業課一體化教學[J].教師,2018(24):109-110.
[2]賴鴻燕.凸顯專業特色,構建中職數學教學新模式——以財會專業的中職數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25-126.
[3]粟發新.與財會專業融合的中職數學教學[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12):115-116.
[4]杜佳麗.財會專業功能化下的中職數學課程改革[J].教育界,2014(36):154-155,156.
[5]李志穎.發展中職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實踐探索[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