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麗
摘 要:我國現在所處的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時期,土地流轉制度的完善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時代,土地流轉制度能夠幫助國家做好糧食儲備工作,給國家經濟更好地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土地流轉制度更符合國家和時代的需要,能夠推動我國農村經濟更好地發展。因此,現階段想要推動我國農村經濟更好地發展,就必須發揮土地流轉制度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經濟;發展;影響;
引言
三農問題是我國農業文明逐漸過渡向工業文明的必然產物,實際上,我國從建國以來,三農問題就一直存在,只是在表現形式方面存在一些區別。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程度又有明顯提升,這其中,農村土地的流轉問題更加突出。農業生產逐漸向現代化方向發展,通過利用農用機械耕種和收割,是農村勞動力解放的主要原因,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生產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因此,面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應從正確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積極尋求適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才能引導農業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1農村土地流轉的敘述
農村的土地流轉是指讓農民群眾將自己所有的土地進行合理的流轉給其他經濟方面的組織,這種行為便是土地流轉,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自身需要保留承包的權利,將土地的經營權利轉讓給其他經濟組織,簽訂正式的合同,并且在合同中可以將一些細節具體化,詳細化。隨著這些年各級政府對農村土地轉讓政策制定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規范了土地流轉的管理規則,還有對承包的時間的規定,若土地是出租的方式那么在流轉的土地時間是不能超過20年的。農村的土地流轉是將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到可觀階段的時候,然后在進行土地流轉,這樣的方式對于農業擴大規模和現代化的發展都極其有利。如今的農村農業事業在不斷的發展,合理的土地流轉已經是現代農業的一大特色。
2農村土地流轉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2.1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
有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對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依賴程度過大。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國家加大了對土地的調控,在市場低迷、土地流拍時適當緊縮供地,在土地市場高漲時又加大土地的供應。在當前的財政體制下,很多地區在發展中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在當前土地資源稀缺且又由政府主導的背景下,依賴土地儲備的融資功能成為一些地方政府融資的重要途徑,導致土地儲備規模增加、不斷地滾動融資,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資金需求。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中土地儲備資金總額中土地儲備融資的占比在40%以上,最高的達80%,這種過于依賴的狀況導致無法根據市場的需求平衡供地。
2.2農村地區土地流轉形式較為單一
當前,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在土地流轉方面形式比較單一,多數情況下都是農民小規模的出租土地,屬于農村人口個體的自發性行為。這種小規模土地流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土地流轉能力較差,土地的利用率也無法得到顯著提升。為了降低土地流轉風險,一些農民將土地使用權利以委托的形式交由承包方,所以土地流轉形式較為單一、過程相對簡單,由于一些農民法律意識比較單薄,所以經常發生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只使用口頭協議的方式達成合作,導致土地流轉合作方式當中存在潛在風險問題。同時,這種簡單的土地流轉形式也不利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對農業經濟發展形成阻礙。
3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產生的影響分析
3.1使農業發展變得更加規模化
如今的階段,我國還有一些貧困地區依舊存在著農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導致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是如今有了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大力支持,那么農業經濟便可取得大規模的發展。還有一些大型的農業生產機械等可以讓農村的農業生產從人工推向機械。在農村農業生產時,若是運用大型的農業機械可有效的節省時間,節約人工,還能提高經濟效率,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有了一定的彌補。自主交易和出租土地以及使用經營權這些便可將合理閑置的土地進行利用,避免土地荒廢的情況出現。如今多樣化現代化的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為農村人民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機,有效的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條件。
3.2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就傳統的土地生產而言,農戶要么守在家里耕作土地,要么就是選擇進城務工。農戶的收入主要有土地收入和務工工資收入,而且兩者要想兼得也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樣的模式對農戶的收入不利,甚至可能因為農民進城務工導致土地的荒廢,不利于規模化農業經營的實現。而土地流轉之后,可以讓農戶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時還不耽誤農戶進城務工,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相關農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現有的土地流轉制度,為各個機構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提供渠道。要加大宣傳力度,借助各種新興媒體為土地流轉進行宣傳報道,讓大眾認識到農村土地流轉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積極推廣相關知識,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積極因素,為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3.3建立多元融資渠道
土地儲備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目前,我國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獲得資金,貸款的額度過大帶來的利息成本高且存在很大的風險,利息的增加也會導致土地儲備成本的增加,有時在本息的壓力下,土地儲備機構會短期內向市場供應大量土地,甚至會比土地儲備的成本還低,對各地土地儲備的長遠規劃產生不利影響,違背了當初建立土地儲備機構的初衷。因此,要探索出一條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盡量降低單一貸款的風險,促使資金良性循環。對于融集的資金,要及時盤活、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盡快按照計劃要求將儲備的土地資源上市,實現資金的盡快回籠;另一方面加大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確保其合理使用。
3.4加快勞動力的轉移速度
在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中,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影響,加上土地流轉政策的細化,農戶的收益與生產勞動分離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要解放和發展農村勞動力,進一步緩解工業化進程中勞動力緊缺的問題,在提升了農戶收入的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化增長目標。在農村種植作業中實施土地流轉,能夠提升農業用地的實際價值,開發土地的潛在價值。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租賃土地農戶的穩定性經濟收益,為農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就業天地,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提供了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土地流轉政策的不斷深入,為我國農村土地生產經營形式改變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實現農村土地大規模化、機械化方向發展,這對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產業機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在土地流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未來發展前景較好,積極推動土地流轉政策實施,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高我國農村整體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強.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分析[J].農家參謀,2020(12):24.
[2]張麗.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山西農經,2020(02):63+65.
[3]杜拴弟.土地流轉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16):8-9.
[4]劉麗華.農村土地流轉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09):14.
[5]何建梅.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