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飛
摘 要:市政工程屬于各城市的關鍵工程,它是從上世紀80年代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工程事業之一。市政工程不僅影響各城市的排水系統運行狀態和城市修建進度,而且也是涉及城市美觀與居民生活環境的關鍵議題。
關鍵詞: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工程作為城市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如果施工質量不達標,會嚴重影響市政道路的穩定運營。與其他工程不同,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施工,影響因素較多,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施工效果,本文重點探討給排水管道施工要點。
一、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施工準備內容
施工單位在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施工之前,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明確施工方案內容,加強事前質量控制力度,確保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的有序施工,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發生概率。
施工單位在進入施工場地前,對工程所在區域的地質條件進行全面勘察,并詳細記錄下給排水管道的具體施工位置,檢查下游接管位置是否合理,若發現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和設計圖紙不符,要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進行改正,避免在給排水管道施工中出現意外事故。
此外,施工單位還要加強管材質量檢驗,如果市政道路給排水管材質量不符合規定標準要求,會給后續施工帶來較大影響。
二、提升市政道路給排水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開挖溝槽
溝槽的開挖,主要是提升給排水管道的穩定性,為給排水管道施工提供一個穩定的施工平臺。在開挖溝槽的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了解道路四周環境,避免溝槽開挖施工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結合施工區域地下水位特點,進行深入分析,不斷優化給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此外,在溝槽開挖過程之中,要合理選擇開挖技術,密切監測地下水,避免溝槽出現大面積滲漏,進一步提高管道溝槽穩定性與安全性。溝槽開挖采用機械施工方法較多,可以提升溝槽施工強度,給排水管道溝槽開挖施工結束后,還要進行加固處理,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二)管基施工
通過加強管基施工,可以進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施工人員要結合給排水管道的實際運行情況,澆筑適量的混凝土,避免管基出現沉降,提升管基的穩固性。
(三)管道施工
如果混凝土管徑小于300mm,可以采取人工下管方式,若管徑超過600mm,則需要采取吊機下管方式。采取人工下管施工方式,地面施工人員將管材有序傳給溝槽底部施工人員。若開挖溝槽的深度超過3m,施工人員需要使用非金屬繩索,將管身兩端系住,避免出現串心吊裝現象。如果采取混合開槽或者支撐開槽方式,受支撐的影響,需要自槽一端,進行有序的下管,在槽底部位,將管槽運送到安裝部位,有序安裝,下管過程中,確保管道位置正確,并合理控制管道的中線與標高。
與混凝土管材不同,若采用HDPE波紋管,當開槽深度小于3m,采取人工抬管施工方式,槽深超過3m,采取人工壓繩施工方法,嚴禁使用金屬繩索將管道兩端勾住。管道中存在向上放標志,施工人員要按照施工標志,有序擺放管子。在下管之前,施工人員要結合管材與管件質量標準要求,逐節檢測,一旦發現不合格的管道,嚴格禁止下放。在施工前,要將基面雜物徹底清理干凈,測量人員進行精確放樣,確保管道標高滿足設計要求?;觾炔康闹危S著管道的下放逐漸拆除,采取相間拆除方式,有效提高基坑壁穩定性。
(四)回填施工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鋪設完畢后,需要及時回填,溝槽回填中砂與粗砂到管頂以上500mm,管頂500mm以上,需要回填素土,回填密實度滿足設計要求。塑料管道回填自管底基礎到管頂以上500mm范圍之內,需要采取人工回填方法,禁止采用機械推土回填方法。
如果是HDPE波紋管,驗收結束后,及時回填施工,回填到管底基礎到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采取人工回填方式,回填過程中,管道兩側要均勻、對稱回填,避免管道與構筑物產生較大位移,若條件允許,可采取對擠限位方案。管道溝槽回填可以采取分層回填方式,每層回填高度不宜超過200mm,管頂500mm以上位置,可以采取機械回填方式。
(五) 雨水接入管施工
雨水接入管采用HDPE波紋管,埋設深度比較淺,為了避免市政道路路基碾壓施工對管道產生較大影響,雨水接入管需要在道路路基施工結束后進行。若管道施工需要在基層鋪設之前進行,管道埋設深度比較淺,覆土量較少,會影響市政給排水管道的使用壽命?;鶎愉佋O完畢后,采取人工破除方法,同時采用翻斗車,將基坑開挖材料有效運輸。市政給排水管道埋設結束后,施工人員要結合回填施工需求,采取分層回填方法進行回填施工。如果覆土厚度比較小,溝槽還要使用C15混凝土進行包裹施工。雨篦子在市政道路路面施工結束后安裝。
(六)閉水試驗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閉水試驗要滿足以下要求:
(1)閉水試驗需要在管道灌滿水歷經24h之后開展。
(2)閉水試驗水位要符合設計要求,試驗段上游管道內頂部以上2m。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的滲水量觀測時間不宜少于30min。
(3)給排水管道內部無雜物,檢查井與管道外觀質量驗收達標。將管道中的預留孔全部封堵,避免出現滲水現象。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按照施工階段來劃分,在試驗水頭的上下位置,分別是設置小于1m的透明管,為觀察水位變化提供更多便利,灌水和補水全部使用自來水,使用漏斗灌入,同時設置水表,準確計算補水量。
(七)施工注意事項
(1)市政給排水管道溝槽開挖期間,禁止擾動槽底土壤,不允許出現超挖現象,溝槽開挖施工之前,設置臨時排水體系,防止槽底出現大量積水。
(2)確保管座混凝土質量達標。管道的安裝要滿足設計要求,管道底部坡度合理,嚴禁出現倒流水現象,管道內部禁止出現泥土與砂漿等雜物。
(3)檢查井的井壁保持垂直,嚴禁出現通縫,灰漿飽滿,灰縫平整度滿足設計要求,嚴禁出現空鼓與裂縫現象。檢查井流槽保持平順,踏步安裝穩固,禁止出現垃圾。
三、市政排水管道的工藝要求
在施工設計階段要將管材的擺放位置進行明確標注,位置的選擇與確定要便于后期的使用和運輸。施工現場通常會借助起重機來實施管道的運送和起吊任務,該項工作進行時要重點關注機械的停放位置,確保邊皮穩定,此外由于多數管道較脆弱,在管道的起吊和運送中要做到輕拿輕放,必要時要對管道做出保護措施。管道堆放場地原則上必須平整開闊,在管道存放時,可以利用工具對管道實施墊穩、捆綁等工作。此外,現場材料管理人員要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對管材堆放層高做出限制與管控。管道搬運時,要遵循從上到下這一基本順序,有效防止管道散亂和坍塌事故的發生。在管道安裝中要兼顧地基的穩定性,管道和槽壁間的距離確定要合理適中,有效避免管道發生碰撞及管道破裂等情況發生。
四、結語
隨著我國的國力增強和社會進步,在市政給排水管道的修建中已逐步使用科技含量較高的機械設備與高效率的技術工藝,為我國管道的修建做出了速度與質量保證。同時,在管道的施工中還存有某些問題與弊端,通過本文的描述與闡釋,希望能為今后的施工創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紀東.大口徑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新工藝——率開槽項管施工技術介紹[J].給水排水,2016,38(12):100-103.
[2]丁穎.非開挖排水管道拖拉法施工技術及驗收初探[J].給水排水,2016,32(s1):210--212.
[3]唐建國.導向鉆(拖拉管)管道敷設工藝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I].給水排水,2017(30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