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晟
外科手術是手術的簡稱,通常稱為手術。它是指在外科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通過手術設備或手術器械進入人體或其他生物組織,并通過外力去除病變,改變結構或植入外來物的治療過程。即在外科手術治療后,應做好術后注意事項,具體內容如下:
1 手術的行為與分類
手術行為。手術前根據手術注意事項檢查患者的姓名,床位數,住院號,性別,年齡,診斷,手術位置等,以防止接錯患者,注意患者的術前準備,生化檢查。進入潔凈手術室的醫務人員的衣服必須符合穿著規定,操作帽應同時覆蓋所有面部毛發。戴帽子之前,應將長發盤繞并固定,衛生保健人員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和形象,不要涂指甲油,注意洗手,不要畫濃妝,不要戴首飾,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應輕巧,不允許奔跑,跳躍,打架,不要進行不必要的動作,不易產生灰塵或進行大型動作,嚴格禁止在手術室吸煙,進食和從事非工作活動。
手術分類。(1)緊急性,如果是非緊急的手術,由患者根據需要決定的手術,不涉及生命危險。緊急手術就要立即執行手術操作,以保留生命、四肢或身體功能。(2)目的,治療型手術用于治療已知病變的手術,探知型手術是根據醫學成像的發展,用于檢測病變的手術很少在人體上進行(3)手術程序類型包含移植手術、整形手術、截肢手術、切除手術等。(4)常規儀器有機器人手術、內視鏡手術、顯微手術、鐳射手術等。(5)根據手術的入侵程度可分為微創手術和一般手術,微創手術主要作用就是,減少切口、減少失血,避免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并加速愈合的手術。一般手術就是剖開身體后進行的常規手術方法。
2 手術滅菌方法和手術技術
2.1 滅菌方法
無菌術。微生物在人體和周圍環境中很常見。一旦皮膚的完整性受損,微生物將侵入人體并傳播絕大多數無菌手術切口均能很好地愈合,但細菌通常在人體和周圍環境中發現,因此應采取措施防止細菌進入傷口,無菌術是一種預防措施,包括滅菌方法,抗菌方法和相關的規章制度,通常稱為滅菌。滅菌就是消毒,它指殺死或消除培養基上的所有微生物以實現無菌處理。
滅菌法。通過物理方法消除外科器械和敷料上細菌的常見方法是:高壓滅菌,煮沸和燃燒。(1)高壓蒸氣滅菌法,這是臨床上最常用,最可靠的滅菌方法,溫度隨著蒸汽的壓力變化而變化,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能殺死一切細菌,進而達到滅菌的效果。(2)煮沸滅菌法,溫度是煮沸滅菌法的關鍵,水溫達到100℃后,就可以進行滅菌,若溫度達不到就不能實現滅菌的效果。(3)燃燒滅菌法,將要滅菌的器械直接放在火焰上,燃燒一定時間后,就能達到滅菌的效果。
抗菌法(1)化學滅菌的方法通常用于一些不適用于熱力滅菌的器械,剪、刀、縫針等常用70%的酒精浸泡消毒,塑料類、可以用10%的甲醛溶液進行消毒。(2)氣體熏蒸滅菌法,主要適用于不能浸泡、不能高溫消毒的器械,如精密儀器、纖維類物品等。對于塑料,有機玻璃和其他醫療器械和縫合線,通常使用40%甲醛(福爾馬林)溶液,將其置于容量蒸籠下,加入高錳酸鉀,然后熏蒸1小時以達到消毒目的。
2.2 手術基本操作
(1)切開。切口應選擇將其放置在病變附近,以便可以通過最合適的方式使病變暴露,同時保持切口部位的生理功能,而不會破壞重要的解剖結構。(2)止血。止血不徹底容易造成感染,無法分辨解剖結構,影響手術。常用止血方法有:結扎止血,首先用血管鉗夾住出血組織,然后用絲線結扎出血處。電凝止血,用血管鉗夾住出血點后,用電凝器與血管鉗接觸,燒灼出血點止血。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縫合止血、止血藥止血等方法。(3)結扎 。止血、縫合時都要結渣,方結,第一個結與第二個結相反,因此滑開并不容易。它用于結扎較小的血管和各種縫合線。三重結,又稱加強結,在方結的基礎上,添加另一個結。第三個結與第二個結相反且強度更高。外科結,第一個結被纏繞兩次以增加摩擦力,因此第二個結不易打滑和松開,因此更可靠。(4)縫合。縫合是手術的基本技術之一,重建被切割或受傷的組織器官的通道以恢復其功能,這不僅是保證良好愈合的基本條件,也是基本的手術技術之一,縫合基本步驟是進針、拔針、出針、夾針。縫合的方法有單純縫合法、內翻縫合法、外翻縫合法、皮內縫合法等。(5)引流。從體內去除空腔內容物的方法,目的是使膿胸或積液及時排出,并使死腔狹窄或閉合。常用的有卷煙式引流,紗布、橡膠管等。
3 術后注意事項
3.1 一般反應及處理
(1)疼痛,麻醉消失后,患者開始感到切口疼痛,患者應安靜地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減輕疼痛。(2)發熱,術后的初始階段是組織分解的階段,其特征是輕度發燒且不考慮飲食,如果發燒持續超過一個星期或持續上升,應考慮并發感染。(3)惡心、嘔吐,常見原因是麻醉反應,麻醉藥作用消失后可緩解,如果沒有其他原因,請不要進行特殊處理,但要防止誤吸。(4)呃逆,手術后出現呃逆可能是直接刺激神經中樞或引起的,可以使用眶上神經壓迫,短期吸入二氧化碳,胃腸道減壓、針灸等方法。
3.2 營養
如果是進行的腹部手術,一般要禁食1-2天,恢復初期可以食用一些流食,禁食和少量飲食期間,應從靜脈供應水,電解質和營養。如果不是腹部,術后反應小的情況下,就可以漸漸恢復日常飲。涉及到全身麻醉的大手術時,手術后的患者多表現出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先進行輸液,如果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就要采取胃插管,注入流食。患者正常飲食功能恢復后,可以指導患者,采用一些專業的營養師提供的營養治療恢復方案,配合機體恢復。
3.3 溝通交流
醫護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關懷,幫助患者消除心理方面的擔憂,做好術后心理輔導,加強與患者的語言溝通,提醒患者家屬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控制好患者心情。及時提醒患者不要用手觸碰傷口,家屬要做好保護,如果術后傷口出現任何不適的癥狀,就要及時和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以便更好的恢復治療。
3.4 術后活動
術后有效的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根據患者手術的大小、手術部位、自身的恢復情況在醫護人員允許的前提下,進行適量的術后的恢復運動,不同的手術部位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采取相應的活動,如果是腹部手術,患者就要多臥床幾天,但是為了防止腸粘連,可以在床上進行一些活動,有助于手術恢復。肥胖的患者血液循環較差,應該多進行一些肢體活動,以防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