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因為生活優渥,現在的很多孩子對于我們生存的環境毫不了解。如此,怎么去談環保?為了幼兒的環保意識的加強和環保行為習慣的養成。本文針對孩子現今的一些行為習慣,談談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孩子環保意識的加強和環保習慣的養成,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培養他們?
關鍵詞:環保意識;環保行為;幼兒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科技越來越日新月異,然而我們多生存的環境卻一天不如一天,甚至農村的生態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在這個人與生態環境這個不平衡的生存條件下,如何把我們的環境逐漸改善。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才素質,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抓起。幼兒環保意識是在幼兒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隨著認知水平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開始發展,在有了這樣的環保意識,幼兒的環保行為才會隨之發展并養成。但是,現在的幼兒缺乏主動性,環保意識差,個別幼兒意識到了,卻不付儲于行動,使之言行不一致。因此,用教育和訓練的方法,可以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提高幼兒素質。
二、幼兒環保意識和行為薄弱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環境因素
現在幼兒在家里,倍受父母的嬌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導致養成了諸多不良習慣。家長對于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現在很多的家長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接受知識面多廣方面,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視若無睹,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對于這些不好的習慣長大了自然就會改掉了。其實一個孩子在關鍵期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正的,即使要改正,在后期也會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督促孩子改正,與其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習慣的糾正上,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后期就不必再去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周旋。
(二)社會環境因素
現在的成年人環保意識普遍比較的低,對于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還沒有意識到已經遭到的嚴重的破環,對于環保也不夠重視,繼續“殘害”我們生活環境。我們的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社會本身就不是一個有著環保意識的環境,還能指望著孩子會有高度環保意識嗎、會有良好的榜樣引領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嗎?答案當然是不會。所以我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滲透著環保教育,讓幼兒形成環保意識,讓幼兒的環保行為慢慢的建立。
三、幼兒園環保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一)在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而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里逐漸形成的,環保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的各個方面。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幼兒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如:桌椅、玩具擺放整齊,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在日常生活中餐前、便后洗手時,引導幼兒節約用水。如:餐后散步,不踩踏草坪、不摘花朵、樹葉,自己有垃圾要扔進附近垃圾桶等。再如:自然角養殖動植物,知道關愛和愛護動植物。
(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注意將環保教育滲透其中,然而如何五大領域的各科教學活動結合環保教育,這仍需要我們老師通過平時觀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后再有的放矢對幼兒進行提高環保意識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環保小衛士的主題活動,我們結合健康領域《我真能干》、體育《環保小衛士》,通過身體力行做一些環保的事。語言領域《山坡哪兒去了》《煙斗薩克斯》;藝術活動《美麗的小區》《變廢為保》等活動教育幼兒,讓幼兒知道,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綠化,讓小鳥有一個美麗的家。通過社會活動《我們喜歡的環境》《我們是環保宣傳原》等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們要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下,我們必須時刻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在唱唱跳跳剪剪貼貼畫畫玩玩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個成員,逐漸明白人與大自然應當和諧相處的道理。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這些知識,久而久之存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幼兒的良好習慣形成了。
(三)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幼兒園良好的行為習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因而通過游戲向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幼兒最易接受。從而使幼兒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體育游戲《青蛙捉害蟲》,通過讓幼兒在四散追逐活動中,使他們懂得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我們不能捕殺它們。同樣,“貓捉老鼠”的游戲使幼兒在初步懂得生物鏈的關系的基礎上懂得不僅我們要愛護貓,從而養成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習慣。其次,在我們的手工花藝坊中,我們教師多數是利用廢舊的材料作為孩子的操作對象,如我們平時做環境剩下的邊角料、飲料瓶、卷筒紙芯等廢舊材料,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回收利用。在幼兒游戲的時候,幼兒用的多了,看的就多了,就有了收集這些廢舊材料的習慣。
(四)在垃圾分類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
在第(三)點中講述到,美工游戲區中的一些材料都是廢舊的材料,這其實就是垃圾分類回收中的一部分。為了讓幼兒能更好的了解、認識、掌握垃圾分類的做法,首先,我們在班級的環境創設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自然材料和一些可回收的廢舊材料,如:樹枝、樹葉、紙箱、紙板等。讓幼兒了解這些是廢舊材料,是可以被回收利用制作成玩具和布置環境的。其次,在環境的布置中,有一塊是垃圾分類的內容,通過圖片內容的展示,讓幼兒區分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有害垃圾。最后,在幼兒能夠分清的同時,我們在班中也相應投放了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一般班級中不會有),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就有意識的做一個給垃圾分類的孩子。教師也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給與鼓勵和獎勵,促進幼兒更加積極的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總之,我覺得教師先要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做個有心人。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教育不僅多,而且又往往與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教育進行環保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我們將繼續努力利用這個方法,并不斷探討、摸索,再結合我園的教研活動,更好的開展各項環保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