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朝陽
摘要:博物館是國家綜合性服務場所,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在促進國民個人素養提高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并結合實際進行創新與變革,通過強化教育職能、拓展教育職能與實現資源功能等一系列措施充分發揮教育職能,為今后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博物館;教育職能
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是通過展現藏品的方式供觀眾進行觀賞,在這一過程中傳遞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以促進觀眾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新時代背景下,終身教育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1],博物館作為社會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再加上其中擁有了大量的寶貴資源,不僅能夠為觀眾傳播歷史文化知識,而且也能為愛國主義、思想道德等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故博物館必須作出相應創新與變革,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
一、強化教育職能
博物館作為國家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其充當的教育角色與社會其他教育機構存在顯著區別。同時,博物館主要是通過載體陳立展出的方式向觀眾傳遞真實、原始的材料,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掌握信息與知識。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必須以教育的科學性作為重點,并強化教育職能,在設計博物館建筑、展廳布局與陳列展覽時充分結合觀眾的需求,以激發觀眾的求知欲,有效達到強化教育職能的目標;在形式上,則靈活應用新科技與新技術,尤其是通過多媒體技術、聲光電技術與數碼技術使展品具有立體多維化的特點,一方面是保證展覽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則是營造出趣味氛圍,以提升觀眾參與度。不論是何種性質與規模的博物館,均應建設為科學文化教育單位,借助其自身擁有的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建設作用。此外,博物館應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青少年素質教育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等一系列活動中,例如:通過陳列展覽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本地區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與現實文化,打造博物館教育工作的特色,并且充分應用博物館的各種資源,提高觀眾對博物館教育職能的認同程度;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文化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教育宣傳活動,為廣大民眾與博物館之間的溝通架起橋梁,確保發揮教育職能的工作落到實處。
二、拓展教育職能
博物館屬于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其在公共科學文化教育體系的組成中占據重要地位,并且可發揮傳承文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作用。因此,博物館可為社會人群提供歷史知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若想為學生宣傳與學習更為緊密的教育內容,可與教育機構共建教育基地,從而拓展教育職能。同時,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長效機制中,教育機構應將博物館開展教學活動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例如:教師每學期提前與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聯系,帶領學生前往博物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建立館校教育制度,將學校教育與博物館教育進行銜接,為學生提供校外教育的機會,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此外,各級教育部門也需提出明確要求,在國民教育體系長效機制中納入博物館教育的內容,全面拓寬國民接受教育的途徑。
三、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博物館的服務與教育功能也開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目前,我國博物館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尚未取得預期效果,分析可能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學校與教師僅注重傳授知識,對博物館的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而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中也缺乏參觀博物館的機會。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若想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可借助教育部門的力量,將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進行銜接,即教育部門將學校教學體系與博物館教育作為整體,在教學計劃中納入博物館教育的內容,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博物館為學校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2],另一方面也能夠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例如,將博物館教育內容編入中學思政、歷史教材中,每學期由教師帶領中學生了解歷史人文知識,為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創造良好條件;在大學教育中納入博物館的教育內容,要求大學生在寒暑假以組隊的方式觀摩博物館,完成教師布置的博物館研討任務,進一步陶冶情操,促進個人修養的提高;在黨團教育活動中,將參觀博物館作為重要內容,不僅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還要完成參觀博物館的任務。
四、發揮教育作用
以往我國通常是應用單一的模式、渠道開展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揮是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環節,而創新與改革思想教育方式則是強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由于博物館所具備的教育職能,不僅具有寓教于樂的特點,而且有別于學校教育與行政教育,這就要求博物館充分借助具有吸引力、科學性的方式發揮教育作用,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文化的需求,確保獲全社會的滿意與認可。例如,博物館可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創建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內設置看展、最新展覽、展品征集與鎮館之寶等多個功能菜單,以便觀眾根據所需瀏覽相關內容;在官網上開通“云觀展”,為觀眾提供便利,實現足不出戶即可觀賞博物館展品的過程,尤其是疫情期間,各大博物館均臨時閉館以防人員聚集感染,博物館可整理線上展覽資源,通過“云觀展”的方式展出展品,并配以詳細的文字版說明,或由專人負責視頻講解,以發揮教育職能與教育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博物館具備的教育職能會日益彰顯,在弘揚民族文化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五、加大政府投入
《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明確指出:“教育部門要在教育計劃中納入優秀文化遺產、文化遺產保護等相關知識,組織青少
年參觀博物館,提高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彰顯了博物館的教育作用與教育職能[3],而且為博物館發揮教育職能方面上提供了指導。雖然,博物館的教育本質在于傳承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大部分博物館已免費開放,以便觀眾觀賞展品,但博物館的運轉需要長期投入資金,再加上博物館的發展速度與精神文明建設仍處于未相適應的狀態。因此,政府投入是博物館良好運轉、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若想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政府可為博物館免費開放后的相關經費需求提供支撐,將經費需求作為財政預算內容之一;政府結合現狀為博物館設立專項資金,并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為其創造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條件;加強博物館與各行各業之間的合作,可定期舉辦企業成長歷程、企業展覽與企業文化等展覽活動,通過展覽活動為企業打下良好口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博物館增加知名度,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博物館應盡可能
六、提供優質服務
博物館在建立時應秉承“人本理念”,主動營造良好的參觀環境,引導觀眾進入“文化殿堂”后獲得良好的視覺感受。在博物館所有工作中,陳列展覽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也是發揮教育職能的主要形式。博物館工作人員可在現有基礎上對陳列內容進行改進,定期舉辦高水平的陳列展覽與精品展覽,促進博物館教育職能的充分發揮。同時,方便的服務設施、優美的環境、優質的講解均是博物館的優質服務內容,博物館工作人員應保證設施現代化、紀念品多樣化與講解個性化,確保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參觀的意義,尤其是適時為觀眾進行講解,以便觀眾理解與吸收文化知識。此外,博物館工作人員應以提供優質服務作為工作重點,在工作前全面了解博物館陳列展品的特點與歷史背景,為下一步講解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在觀眾參觀過程中,則需要保證提供的服務具有優質、全面等特點,針對不同的觀眾群應用不同的講解詞、表達方式,以此吸引觀眾的關注,使會場氛圍變得更為熱烈,實現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目標。
結語
綜上,博物館是宣傳國家、民族發展歷史與文明成就的重要陣地,在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打破傳統,加大探究與實踐力度,通過多渠道促進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馬小麗.新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教育職能研究[J].當代旅游,2019(05):66-66.
[2]王金星.探析新時期深化博物館社會教育服務[J].傳媒論壇,2019,02(13):21-22.
[3]孫雪嬋.淺議新形勢下博物館的教育服務功能[J].科技風,2018,No.347(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