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措施。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自我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該文分析了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研究了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
近年來,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高職教育也迅速發展起來,為社會、企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增多,高職畢業生就業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其原因是高職學生對自我的職業發展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在步入社會后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崗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意義
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進入社會的關鍵轉折。高職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更應該科學合理地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更好的適應社會,挖掘潛能,促進個人職業生涯長期發展。由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其理念和方法的運用還只處于啟蒙階段,對學生的指導作用還發揮的不到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學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缺乏合理定位,就業心態不成熟,在職業選擇時出現“就業難,難就業”的問題。要想解決學生就業問題,除了社會和學校做好必要的政策保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強職業規劃指導外,學生的主動規劃意識必不可少。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意識,主動適應社會環境和從業環境,使其結合自身特點、職業需求和社會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速度,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二、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業規劃意識淡薄
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缺乏規劃意識,對未來規劃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對職業發展方向沒有充分思考,在就業時盲目無助。部分學生認為計劃不如變化快。由于缺乏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指導,制定的規劃難以實現。還有學生選擇順其自然,更多依賴學校推薦的就業機會,缺乏就業競爭意識和求職緊迫感。
2.自我認知不足
高職學生大多高考成績不理想,填報專業時帶有盲目性,對自身的個性特點與專業匹配情況、社會需求考慮不多,對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專業是否匹配也含糊不清。學生對工作發展期望值過高,選擇工作時過多關注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問題,忽視崗位特點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3.職業定位模糊
高職院校中,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認識不足,制定目標時實施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對職業的認識過多依賴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描述,對職業認識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導致就業盲從。有的學生職業規劃定位過于理想化。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方面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從而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行性不強。更多的高職學生對自己和學校缺乏自信,學習動力不足,缺乏進取精神,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職業規劃意識方面普遍不強。
4.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由于職業規劃教育在我國起步晚,從事就業指導和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指導教師多半是由輔導員或其他專業教師“半路出家”來擔任,這些教師專業背景不同,素質參差不齊,多數沒有經受過專業的業務培訓,缺少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專業實踐技能,而部分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雖然列入教學計劃,但是授課時數和考核評價在教學管理上缺乏針對性、個性化和操作性,理論與實踐脫節。在教學上缺乏專業的教師授課,從事相關理論研究的專業人員尤其短缺。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1.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認識和管理
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成為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環。而高職生有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要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從入學教育開始,高職院校就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探索,對所學專業內容、就業方向、崗位需求以及所對應的行業發展狀況等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并基于此,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愛好、特長、性格進行自我評估,明確自身的優勢,發現自己的缺點,真正形成一個客觀的自我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學生明晰自身條件、自我價值和在校學習的重要性,就會自覺的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積極主動的完善自己。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促進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實現。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
目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雖已全面開展起來,但是還不夠系統和連貫,很多學校把職業生涯教育的重點放在就業指導上。教育對象也側重于大二大三學生,對大一新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有所忽視。這種教育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職業發展的主動性,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于高職學習全過程,從一開始就要謀好局,起好步。
3.加大職業生涯規劃社會實踐活動
與課堂教學相比,社會實踐是學生自主、自愿參加的活動,社會實踐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和積極性,也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應鼓勵專業教師帶領學生組建職業生涯規劃素質拓展性質的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高職院校應加強與社會、行業和企業的合作,建立各類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與職業發展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職業的理解和認同。
4.為學生組織開展自主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是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的事業進取心、開拓精神、冒險精神,進行從事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創業教育以創造性就業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為目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壓力,高職院校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就業難題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除了創新現有人才使用和評價機制外,必須要更新就業和擇業觀念,加強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培養學生科技意識和創業能力,實現學生由被動就業變為自主就業。通過創業教育,使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解決社會就業難題。
5.加強師資選拔培訓和考核工作力度
職業生涯規劃授課教師應具備職業指導師資格,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選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高職院校應把職業規劃課程任課教師納入專業教師培養范圍,建立相對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創造有利條件吸引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加入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還可以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教師實踐基地,通過參觀、座談、實踐等方式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選拔標準、招聘流程以及不同崗位員工的技能需求、職業發展等情況。
結語:
當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結合學生特點,建立以引導、輔助、激勵為主的職業發展平臺,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使學生完成由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職業夢想。
參考文獻:
[1]張霞.基于企業視角的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35):25
[2]萬秀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職業自我效能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7-17
作者簡介:
周佳(1985-? ),女,大慶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教師。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9年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高職院校全學程就業指導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JGZY201905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