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發東 楚先武

摘 要:因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煤礦安全事故一直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國際安全理念的不斷提高,這一問題逐步成為社會高度重視的事情。在諸多煤礦安全事故中,煤礦通風安全事故被列為制約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要素之一。為此,只有搞好煤礦通風安全工作,才能夠確保煤礦的穩定與健康運行。為此,本文分析了煤礦通風安全的制約因素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煤礦;通風安全;制約因素;防范
0引言
解決煤礦通風問題不但可以增加收益,而且能夠保證職工的生命安全與生產效率等。相反的,在礦井通風面臨問題的情況下,供風量不足或通風無效的現象會形成,這樣一來,導致作業地點氧氣含量降低有毒有害氣體成分增加,因此可能造成職工窒息、中毒等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加,這不但威脅職工的人身安全,而且使企業形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鑒于此,確保通風環境的合理化成為煤礦安全生產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煤礦通風安全的制約因素
制約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比較多,概括來講,有環境因素、人為因素、設備因素。
1.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即煤礦企業的海拔、氣候、地理位置等具體環境,其屬于制約煤礦開采的關鍵因素。井工煤礦礦井開采大部分處在地下,所以其通風安全生產屬于地下工程。相比較地面而言地下環境復雜多變,不可預測因素較多,隨著井田開拓范圍及開采深度的增加通風工作難度逐漸增大。綜合分析影響礦井環境的因素如下所述:一是井下空氣成份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二是環境狀況。
1.2設備因素
一是煤礦企業采購的設備不達標。因為煤礦企業偷工減料、工作疏漏等造成采購的設備不達標,從而造成難以建構通風系統或搞好通風系統的相應工作,這使施工者的安全隱患增加,導致開采的停止運行,從而使煤礦企業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二是設備老化。煤礦開采過程非常艱苦、時間周期長,處在高負荷運行下的通風系統較易形成老化的現象,如果不能夠及時檢修相關設備,那么會造成通風作業存在缺陷,進而降低工程效率。像是對于通風要求的通風機而言,倘若其皮帶輪老化,那么將影響轉速、風量、功率,進而使通風性能減小。
1.3人為因素
一是不具備健全的監管制度。因為不少煤礦企業缺少健全的規章制度,造成未曾根據監督條例或安排專門的安檢人員監管煤礦開采工作,礦井施工者的排查和清掃通風系統的工作面臨缺陷,長時間不重視安全現狀,造成事故率的增加。二是施工者不重視安全。
2煤礦通風安全的防范措施
2.1注重培訓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一是煤礦企業各級部門都應非常關注通風安全問題,進一步明確安全問題的重大意義,一直遵循“安全為先、注重防范”的原則,在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滲透安全觀念。二是煤礦企業的一系列技能培訓和教育工作都跟安全生產工作緊密相聯,有關工作者是人的安全行為與物的安全狀態的根本性因素。為此,煤礦企業應培訓與教育管理人員、基層工作者,給他們分析奠定事故案例、講解安全生產知識,從而使其提高意識、積累經驗教訓,且讓其掌握防范和解決安全事故的方法,如果出現安全事故則能夠迅速果斷地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務必結合煤礦實際現狀組織培訓與教育內容,有效統一實踐和理論,進而增強煤礦工作者的安全觀念與自我保護觀念。除此之外,應定期開展專家座談會、宣講會等,以通過更加權威的宣講增強基層工作者與管理人員的認可度。
2.2創建和健全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機制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進行的關鍵保障在于完善的管理機制。一是煤礦企業應執行安全責任制,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科學化水平。煤礦企業應在探究組織結構、經營戰略的前提條件下,系統地劃分一系列部門及工作崗位的權限、責任,建立與健全一種彼此配合與彼此制約的工作機制。二是煤礦企業應實施動態選拔和考核機制,從而實現通風安全管理機制的持續健全,確保尤為合理與科學地配置管理人員,不斷提升通風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三是推行通風工程"三預"機制,即推行通風工程施工全過程的預想、預判、預警機制,做到風險分析分級管控關口前移,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關口前移。除此之外,煤礦企業還應立足于自身的發展現狀明確通風安全管理目標,清楚風險控制標準以及可以承受的最大風險度。
2.3 健全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選用合理與科學的通風系統,這樣才可以使漏風的出現率大大降低。煤礦企業需要結合具體設置的回風進風井和主扇工作方式具體探究通風系統,劃分主扇工作方式為三種,即抽出式、壓入式、抽出壓入混合式,結合布置的進風、回風井田布局劃分其為對角式、中央式、對角中央混合式。為此,對于煤礦通風系統的選擇,務必保證生產工作的安全,與此同時,實現通風系統經濟性的提升,盡量地減少通風管理部分,以節省成本支出。二是煤礦企業需要維護和管理通風設備,避免漏風的現象形成。對于煤礦開采應用的通風系統而言,務必布置相應的通風設備,這樣才可以實現風流、風向和風量的控制,從而保證開采工程通風設備的安全與順利運行。
2.4建構合理、科學的礦井監測監控系統
想要確保礦井通風系統的穩定與安全運行,應將通風監測監控系統建構于礦井中。通風監測監控系統有效地統一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監控技術等,能夠自動化實時地監測礦井通風系統,倘若明確通風系統的運行面臨缺陷,那么可以向調度中心上報問題,調度中心對相關信息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再實施有效的處理對策,防止形成通風系統故障。除此之外,礦井需要創建專門的管理部門,有關工作者務必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后才可以正式上任工作,礦井設備的操作安排專人進行,并且確保礦井安全監測員全天候值班,以及結合有關要求定期對傳感器進行校對和調整,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從而為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穩定的信息憑證。
總而言之,在統計煤礦通風安全的防范措施實施前后煤礦施工事故發生數,發現事故發生數顯著減少。并且,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3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煤礦通風系統作為影響煤礦安全的重要部分,需要及時解決人為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等制約通風安全的問題,并且及時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琚宏興.淺析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事故應對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9(02):147-148.
[2]張良坤. 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J].山東工業技術,2017(09):125-126.
[3]賈亮. 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事故的防范[J].當代化工研究, 2020(02):132-133.
[4]楊俊輝.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6(23):153-154.
作者簡介:
于發東(1976.11—),男,漢族,山東濟寧人,本科,助理工程師,通防部部長,研究方向:通風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