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國家理論是英國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提出的,是貫穿吉登斯理論體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建立系統的民族國家架構,吉登斯從民族國家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來源、邏輯思路及主要內容和特點等方面入手進行了闡釋。總體而言,吉登斯的民族國家理論,雖然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但不能因此否認這一理論體系有著完整的結構、豐富的內容及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吉登斯;民族國家;現代性
一、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形成
(一)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1.現代性出現問題
吉登斯認為現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在二十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薄按蠹s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0世紀六七十年代,吉登斯在美國和加拿大等一些大學講學時,目睹了很多大學生的激進表現讓傳統的社會學者感到無力、理性思維正遭受風靡一時的嬉皮士文化的沖擊等社會現象,這使他思考傳統理論的局限性。他認識到必須直面現實,尋求新理論解決現代性日益凸顯的弊病。
2.民族國家內部存在矛盾
在諸多問題的沖擊下,現代性國家的發展成為吉登斯的關注視角。盡管民族國家的發展機會巨大,但因為現代性的作用是雙重的,它在給民族國家提供大量發展機會的同時,也使得民族國家處于各種不同的挑戰中。吉登斯對于民族國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理論來源
1.對馬克思、韋伯和涂爾干國家思想的承繼
吉登斯認為國家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傳統國家、絕對主義國家及民族國家三種形態。他對馬克思、韋伯和涂爾干三者的國家理論進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三者的國家理論,與此同時,吉登斯認為現代國家在發展中所遭受的很多問題與困難,已經不能用傳統國家理論進行解釋了。
2.以結構化理論作為分析工具
對結構化理論進行總結是吉登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批判》一書的開篇所做的工作,結構化理論作為一種分析工具進入了政治學領域。后來吉登斯在《民族-國家與暴力》一書中,對“國家”這個政治實體進行分析時也使用了結構化理論。
3.對國家概念變化的整理
吉登斯對國家形態的劃分考慮到了擁有資源的數量和掌握權力的程度,將國家形態劃分為傳統國家、絕對主義國家和民族國家。
(三)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邏輯進程
通過分析現代社會的特點及動力機制,吉登斯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以時空分離的脫域機制為基礎的“權力集裝器”。由于吉登斯具有階級局限性,他在尋求改良道路時,并不具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性,局限于資本主義社會。為了解決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出現的很多現實問題,他提出了所謂的“第三條道路”,這是他將新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相結合之后的選擇。
二、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國家與民族國家
1.國家的概念
吉登斯從“國家的全部特征中挑選出他的第一特征并由此來界定一般意義上的國家。這一特征便是:凡是國家都會牽涉到對歸其統轄的社會體系的在生產的各個方面實施反思性的監控?!薄皣业慕y治在地域上是有章可循的,并且能夠動用暴力工具來維護這種統治。”他認為行政力量處于國家概念核心地位。
2.民族國家的內涵
在吉登斯看來,“民族國家存在于由他民族國家所組成的聯合體之中,它是統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對業已劃定邊界(國界)的領王實施行政壟斷,它的統治靠法律以及對內外部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得以維護。”他認為國家是一種權力機器,同時也是一套社會體系,而民族國家是一種杰出的權力集裝器。
(二)社會變遷與國家
吉登斯認為“斷裂性”是傳統國家與現代民族國家之間不可忽視的關系??缭脚c非連貫體現于社會和國家形態的發展進程中,線性的延續過程不是國家形態與社會演變的特質。他認為獨一無二是現代社會制度在一些地方的體現。
(三)民族國家的特征
1.對公民權利進行監督
在吉登斯的理論中,民族國家中對公民的監控程度很高,同時,民族國家有能力在國界內行使自己的國家主權。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考慮,公民權利需要和國家監督相聯系。
2.對暴力工具進行壟斷性掌控
現代民族國家提高了行政能力,壟斷了暴力工具,國家對民族國家的和平發展造成威脅的力量例如革命和起義逐漸減小。由于現代民族國家已經壟斷了暴力工具,軍事實力得到增強,領土的邊界化問題得到了重視,民族國家有著清晰的界定,基于此,攫取經濟利益開始成為民族國家新的關注點,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實現國家內部的和平,相應的,國家內部的穩定也就實現了。
三、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評析
(一)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吉登斯采用的很多資料和數據不是第一手的,他不像其他學者那樣直接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而是更多的批判繼承了其他學者收集的數據和資料。這種間接方式使得他的理論表現出更強的反思性,他的結論是站在內在機理性的角度、總結了諸多現象后得出的,現象于現象之間的聯系由于吉登斯的研究方法從而具有了邏輯性和歷史性。
(二)吉登斯民族國家理論的局限
首先,吉登斯的民族國家理論理論具有模糊性。它并不夠清晰,這在吉登斯分析民族國家的發展方面時也有體現。此外,吉登斯的民族國家理論中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概念,使得很多人在理解這一理論時,難以辨識吉登斯的真正目的和這一理論的線索,使他的理論具有某些程度的模糊性。
其次,將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進化論相類比。吉登斯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局限性,提出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意義已經不適用了,因為現在資本主義已經處于高度發展階段。他沒有超越資本主義的限制,將歷史唯物主義看作一種線性發展觀,是帶有階級局限性的。吉登斯對社會主義這種國家形態缺乏真正理解。
參考文獻:
[1][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趙旭東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16.
[2][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南京:譯林山版社,2000:1.
[3]王焱.憲政主義與現代國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31.
[4][英]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M].辛巧、辛猛詳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61.
[5]周平.民族國家時代的民族與圍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作者簡介:
張天宇,1995年出生,女,漢族,籍貫山東日照,碩士研究生二年級政治學專業,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