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勇 于振亞 郭立
摘 要: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源于1878年創辦的“中興礦局”,與撫順、開灤并稱中國近代三大煤礦,是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的民族工業股份制公司。企業目前共有礦井20對,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典范企業”“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等稱號。
關鍵詞:一提雙優;礦井;建設;深化
一、棗礦集團安全高效建設整體情況
2017年,棗礦集團本部10對礦井順利通過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11對生產礦井全部達到了安全高效目標,其中:新安、高莊、蔣莊、付村、柴里、田陳、濱湖、三河口8對礦井獲得了“特級安全高效礦井”稱號,七五、滕東2對礦井獲得了“一級安全高效礦井”稱號,岱山東能源棗礦集團生產處莊獲得了“二級安全高效礦井”稱號。
二、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持續提升管理能力,夯實安全高效根基
一是推進安全管理自主化。以扁平化管理為抓手,在柴里煤礦試點實施“全層級自主管理”,以安全履職考核推進干部自律、以全員保安契約化推進職工自覺、以崗位工序“雙達標”推進班組自主、以“三基”建設推進區隊自治、以專業專項治理推進專業自控,推動安全管理從外力監督向內力自主轉變,帶動了安全管理變革。通過自主管理,全面壓縮管理層級,取消了井口信息站等常設科室2個,減少副區長、班組長、質量驗收員等管輔人員219人,同比工程質量優良品率提升21%、正規循環率提升19%,現場隱患條數下降16%、“三違”人數下降12%。
二是推進安全決策智慧化。自主研發風險、隱患“雙重預警”信息平臺,實現風險自動評價預測、違章自動分級處罰、隱患自動分析統計;研發智慧安全智能決策系統,利用大數據萃取技術分析隱患數據,實現對多發、易發隱患的定向跟蹤督導;付村煤礦應用帶有實時攝像功能的智能礦燈,實現對生產信息的智能采集、即時上傳;蔣莊煤礦在井下重要部位安裝電子監控,實時捕捉不規范作業行為。建立涵蓋1500余條安全隱患及“三違”行為標準的索引庫,根據文字描述智能模糊比對、定性處罰。
三是推進管理增值智能化。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優化重組內部流程,依托搭建“棗礦云”平臺,打通數據集成共享通道,實現數據共享和可視化分析,為管理的各個環節提供精準決策依據,以高度信息化、高效協同化成就企業管理智能增值,進一步夯實了安全高效根基。
(二)全面實施支護革新,創造安全高效環境
一是推動傳統支護體系優化,先期在各礦井加大高強錨桿、高預應力錨桿的推廣使用力度,針對不同地質和開采條件下的巷道采取差異化支護方式,先后對本部11對礦井開展了動態信息支護設計,對礦區近距離煤層下組煤回采巷道布置等特殊條件下的支護方式進行了研究優化,促進了支護效果更加安全可靠、支護過程更加簡單高效。
二是推動支護新材料應用普及,在本部11對礦井全部使用注漿錨索,應用巷道總長度超過1萬米,克服了傳統錨桿、錨索支護弊端,將上覆煤巖層融合為一體,有效提升了支護效果;以“高強度、低密度、大循環”為原則,推廣全錨索替代頂板錨桿支護,提高的支護效率的同時,單循環進尺提升20%以上。
三是推動采煤工作面超前支護方式變革,使用注漿錨索在11對礦井加固采煤工作面超前段巷道近萬米,完全替代傳統支架、支柱支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注漿錨索式超前支護技術”,減少了危險區域人員占用,創造了安全高效大環境。
(三)創新推動素質提升,激發安全高效活力
堅持人機相宜,做到裝備升級培訓跟進、素質跟上,做優人力資源配置,釋放崗位創效活力。
一是打破崗位工種界限,適應生產效率提高、設備維護量減少的新變化,以實現“操檢合一”為目標,先后組織5000多人次的采掘特殊工種“跨界培訓”,做到生產時是操作工、停下來是維修工;加速推進崗位融合,相繼完成安監員兼職瓦檢員、測風員兼職測塵員等工種合并,其中通防專業24個工種合并為12個。
二是建立智能化職業通道,滿足先進技術裝備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開辟“智能裝備工程師”專業序列,設立8大專業13類崗位,鼓勵工程技術人員上智能裝備操作崗,組建大學生班組8個。
三是強化專業化隊伍建設,堅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利用裝備升級后優化出來的生產富余人員,先后組建集團層面工作面安撤等6大專業化隊伍、礦井層面物料運輸等40余個服務型隊伍,實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全面挖掘人力資源潛能,激發了安全高效活力。
三、安全高效礦井下一步創建規劃
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總指引,“奮力建設實優強富新棗礦”為總目標,以深化“一提雙優”建設為主線,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并重,推進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規劃目標
滕東、岱莊兩對礦井達到“煤炭行業一級安全高效礦井”,新安、高莊、蔣莊、付村、柴里、田陳、濱湖、三河口、七五九對礦井達到“煤炭行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
(二)主要措施
一是持續優化生產開拓布局。調順生產接續,科學規劃采場布局,進一步壓減采掘工作面數量,促進生產集約高效;強力推進重點掘進工程施工,促進生產開拓布局進一步優化,保證中長期接續穩定。
二是持續推進“一提雙優”建設。全面打造本部礦區智能化格局,全力推進煤礦機器人換人工程,全面打造礦區集約高效生產系統,全面打造礦區新型勞動組織體系,以“一提雙優”建設進一步深化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內涵。
三是持續推動關鍵技術革新。抓好注漿錨索式超前支護、沿空留巷和膏體充填開采等的深化研究及應用推廣,提高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技術支撐能力。
四是持續強化全員素質提升。創新培訓模式,開展“訂單式”精準培訓、“一崗多能”跨界培訓、“礦企聯動”梯次培訓、“導師帶徒”傳承培訓、“富余人員”轉崗培訓等專項培訓,為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提供專精尖高技能人才隊伍保障。
參考文獻:
[1]孫繼平. 安全高效礦井監控關鍵技術研究[J]. 工礦自動化, 2012(12):5-9.
[2]程遠平, 俞啟香. 煤層群煤與瓦斯安全高效共采體系及應用[J].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