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投顧主要指的是將人工智能應用于金融科技領域直接產生的效應,在當前大數據以及算法逐漸成熟的背景下,智能投顧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快,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以智能投顧產業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首先對智能投顧發展的優勢進行了分析,然后對中美兩國的智能投顧發展情況進行了對比,在此基礎上從交易費用、門檻以及相應的管理費用方面對智能投顧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相關的智能投顧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投顧;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智能投顧是在近幾年我國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財富管理方式,自在我國出現就受到了我國輿論的關注,尤其是在2018年提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文件后,智能投顧行業的發展開始走向正規,其在金融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智能投顧的研究,以推動我國智能投顧以及金融行業的發展。
1智能投顧的優勢
1.1智能投顧降低了投顧的門檻,豐富了投顧的客戶群體
通過對傳統投顧的深入調查發現,其門檻在100萬到1000萬美元不等,門檻相對較高,在這種傳統的投顧服務下,很多投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下且有資產保值、增值需求的家庭則無法開展投顧業務。而在美國,中產家庭在總家庭中占據主導位置,其所開展的智能投顧服務門檻在0-10萬美元不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投顧市場低門檻的空白,豐富了頭骨的客戶群體,盡可能的滿足了中產家庭的資產保值增值需求。
1.2費用相對較低
通過對傳統投顧的深入分析發現,其人力費用相對較高,基本上管理費用就占投顧資產的1%以上,投顧的成本非常高;而深入分析智能投顧發現,這種方式不需要招聘線下的理財顧問,而且理財的規模越大,相應的邊際成本也會更低,其管理費用也只在0.5%左右[1]。由此可見,在未來個人理財需求不斷提升、投顧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相對于傳統投顧來說,智能投顧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除此之外,智能投顧的交易成本也相對較低。智能投顧主要是以交易所交易基金為主,開放性強,其相對于傳統投顧中的主動型基金來說,費用率大大降低,這就為智能投顧的發展提供了明顯的優勢。
1.3信息更加透明
傳統投顧業務與基金公司屬于代銷關系,一般情況下,當大投顧公司成功銷售一定的金融產品后,基金公司就會給予其相應比例的提成,在這種情況下,投顧業務與基金公司的利益是相互掛鉤的。而且,傳統投顧業務中投資顧問的很多服務條款都比較晦澀,投資標的選取并不具備較高的透明性,在此過程中,如果投顧公司推薦自身提成比例相對較高而不是收益好的產品,那么就會對投資者自身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損害;從利益獲取的角度上來看,由于投顧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基金公司支取的業務提成,所以,投顧公司經常會出現逆向選擇的情況,優先推薦提成比例相對較高的產品,而深入調研發現,提成比例高的產品往往都是銷售難度大且收益相對較差的產品,在這種傳統投顧模式下,投顧公司的風險將會大大提升。而智能投顧無論是金融產品的選擇范圍還是收取費用都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客戶隨時都能查看到自身的投資信息,再加上智能投顧中嚴格的執行程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并不會出現投顧公司因私利而刻意誘導客戶投資的情況,這樣做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應風險的發生。
2我國與美國智能投顧發展的差異
通過對中美兩國的智能投顧進行深入調查發現,二者主要在市場以及投資者文化上存在差異。首先,從市場方面來看,美國的智能投顧得到快速的發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全面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人民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再信任,這就為智能投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過程中,美國兩家智能投顧公司開始通過程序交易開展相應的投顧工作,以此來避免出現人為操縱客戶投資的情況,正是因此,智能投顧公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二是美國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場變得更加成熟,投顧產品的種類也更多。就2016年的ETF發展來看,美國已有將近2000只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凈資產達到了2.1萬億美元,此方面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投顧產品的投資標的,更好的滿足了不同資產家庭的需求。而相較于美國來說,我國在ETF方面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ETF數僅在130多只,而且還是以傳統的指數型為主,債券和商品少之又少,再加上國內在此方面的投資者非常少,股票市場的穩定性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構建的ETF被動式基金并不能有效分散金融風險。由此可見,我國的智能投顧發展并不完善。
從投資者文化方面來看,中國和美國的投資者對于金融機構的信任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金融危機后,美國投資者在金融發展上保持了更加理性的態度,更加傾向于科技性和程序化的交易;但是,對于我國的資本市場來說,由于我國并沒有切實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傷害,所以導致當前很多民眾依然更加信任大型的金融機構,再加上當前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具備較高的安全性,收益好,所以,我國的投資者更加傾向于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其認為此投資方式安全性和穩定性更強。不僅如此,我國和美國投資者在投資信心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與美國投資者更加傾向于第三方投資的理性投資態度相比,我國大部分的投資者對自身的投資能力更有信心,更加習慣自己承擔自己操作帶來的風險,往往對于第三方投資所出現的虧損情況不能接受。
正是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國智能投顧的短期業務發展受到了很大的發展限制,智能投顧服務的發展成本相對較高。在近幾年我國資本趨于開放的背景下,各種能夠對沖金融風險的產品不斷完善,投資者在面對金融投資時也能保持一個正確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金融發展中的剛性兌付制度逐漸退出了金融發展的舞臺,智能投顧得以發展。深入調查發現,與大平臺相結合的智能投顧業務,在近期出現了較好的發展。
3智能投顧的發展趨勢
雖然國外很多智能投顧公司的成立時間早,技術也相對成熟,但是,就現階段的智能投顧發展來看,我國公司已經處于后來者居上的態勢,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智能投顧公司雖然取得了發展上的成功,但是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在費用以及門檻上與國外的一些智能投顧公司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從交易費用方面來看,智能投顧主要是在被動投資、購買ETF等方面來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提高客戶的投資收益,從而保留客戶。但是,從根本上來看,當前的此類增值服務并沒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尤其是像嘉信、先鋒等在傳統服務基礎上發展智能投顧業務的公司都提供了此項服務。
其次,從門檻上來看,先鋒基金的智能投顧門檻在5萬美元,嘉信則只要滿足5000美元即可,雖然,各個公司可以暫時以較低的準入門檻來爭取客戶投資,但是在未來智能投顧技術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傳統的投顧企業也將吸取更多的客戶[2]。就先鋒基金來看,2014年以前其投資門檻為50萬美元,2015年降到了10萬美元,2016年直到現在一直呈現出穩定下降的態勢,由此可見,跟隨時間的發展,傳統投顧公司的準入門檻必然降低,所以,像嘉信這種過度放寬門檻的行為并不能促進自身的長久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金融服務商發展起來的智能投顧業務呈現出了明顯的費用低、門檻低的優勢,雖然在短時間內智能投顧公司在較低成本以及客戶黏性上還不能與傳統的金融公司相比,但是,在未來的智能投顧發展中,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必然會融入到智能投顧業務中,實現各類金融機構相關業務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毓婷,鄭子輝,王喻.智能投顧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06):67-70.
[2]鄭毓棟.資管新規下智能投顧的發展趨勢與國際經驗[J].清華金融評論,2018(04):51-52.
作者簡介:
胡麗娟(1989-),女,漢,浙江杭州人,碩士,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310018,講師,金融投資
本文系浙江省2019年度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項目”(FG2019095);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青年科研一般專項課題(1021227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