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云,徐會作,2,錢偉茂
(1.溫州廣播電視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浙江溫州325013; 2.溫州廣播電視大學終身教育指導中心,浙江溫州325013;3.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浙江湖州313000)
對于p∈R和a,b>0且a≠b,則a和b的幾何平均G(a,b)、二次平均Q(a,b)、算術平均A(a,b)、Neuman-Sándor平均NS(a,b)[1-2]、第二類Seiffert平均T(a,b)[3]、第一類Yang平均U(a,b)、第二類Yang平均V(a,b)[4-7]和p階冪平均Mp(a,b)[8]分別定義如下:



為了證明本文的主要結果,需要以下4個引理.





從(27)和(28)式,清楚地看到存在一個τ0∈(1,+∞),使得當x∈(1,τ0)時有k1(x)>0和當x∈(τ0,+∞)時有k1(x)<0.
分2種情形證明.
情形 1 x∈(1,τ0].根據(23)和(24)式協同在區間(1,τ0)上k1(x)>0可知k(x)>0.
情形 2 x∈(τ0,+∞).(24)式和在區間(τ0,+∞)上k1(x)<0意味著函數k(x)在區間[τ0,+∞)上是嚴格單調下降的.
從(23)式和k(τ0)>0協同函數k(x)在區間[τ0,+∞)上單調性,清楚地看到存在一個τ1∈(τ0,+∞)?(1,+∞),使得當x∈(τ0,τ1)時有k(x)>0,當x∈(τ1,+∞)時有k(x)<0.






致謝湖州市自然科學資金項目(2018YZ07)、浙江廣播電視大學“312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項目、浙江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2018年度課題研究成果(DES-18Z04)對本文給予了資助,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