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文,高之才,張瀕化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1],這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頒布以來[2],黨中央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確的要求,說明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迫切性。近年來根據國家高校體質測試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降其健康狀況不容樂觀[3]。因此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對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的干預策略,這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以考帶練”是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確定“以考帶練”的本質時,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以考帶練”是依靠以考帶練手段來帶動學生積極鍛煉的一種干預方法,而非以考試來代替訓練。其次以考帶練是結果性評價的中方式,練習是過程性作業。通過已知評價結果促進學生過程性練習,進而來提高學生體育課中的積極性與鍛煉效果。在本課題中“以考帶練”作為一種體育教學中的運動模式和理念,還有待更多研究和發現。
以文山學院2014級學生(非體育專業)為研究對象,男106人,女202人。
1.2.1 實驗方法
1.2.1.1 實驗分組
將試驗對象分為2組進行為期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實驗,第1組為以考帶練干預組:正常教學內容±每2次課進行一次以考帶練;第2組為對照組:按正常教學內容進度授課。并在實驗前后進行問卷調查和體質測試,測試指標包括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面。
1.2.1.2 實驗方案
主要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實驗,在實驗前、后采用相同方式測試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身體素質(速度素質測試50米、力量素質男生測試引體向上、女生測試仰臥起坐、耐力素質女生測試800米、男生測試1000米、柔韌素質測試坐位體前屈)的各項指標,將實驗前、后的結果作縱向對比,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成績作橫向對比,進而驗證“以考帶練”體育教學干預策略對大學生體質的影響。
1.2.1.3 統計方法
應用spass16.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表1 男、女生實驗前后身體形態與全國大學生身體 形態指標比較情況( n=308,男:106,女:202)
身高、體重是常見的反映一個人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 。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實驗,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前后男女生身高變化不大,與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相比較P值>0.05無顯著性差異。從體重變化來看,男生、女生體重均有下降,與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相比較P值<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通過“以考帶練”的干預方式能夠有效的控制男、女生的體重保持在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

表2 男、女生實驗前后身體機能身體機能指標 比較情況 (n=308,男:106,女:202)

表3 男、女生實驗前后身體機能指標比較情況(n=308,男:106,女:202)
肺活量指數主要評價學生的肺通氣功能,也能有效地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從結果分析看,男生、女生實驗前與試驗后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學生的肺活量得到明顯改善。
依據國家《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50米跑主要評價學生速度素質。從結果分析看,實驗前男生達標率為93.38%,女生達標率為80.13%。試驗后男子達標率為99%,女生達標率為91.47%。其中試驗后男生、女生的良好率增加較為明顯。說明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男女生的速度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坐位體前屈主要監測學生身體柔韌水平狀況,從數據顯示來看,實驗前男生不達標率為22.54%,女生為13.06%,實驗后男生不達標率為14.2%,女生為5.56%,其中女生改善狀況較為明顯。說明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男女生的柔韌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立定跳遠主要是體現學生下肢的爆發力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實驗前男生不達標率為16.87%,女生為25.4%,實驗后男生不達標率為13.53%,女生為22.33%,其中男生略有改善,女生改善狀況較為明顯。說明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男女生的下肢的爆發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說明女生下肢力量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下肢力量鍛煉。
引體向上主要評價男生的手臂力量的強弱,實驗前男生不達標率為15.29%,優秀為0.64%,實驗后男生不達標率為7.01%,優秀為1.85,其中優秀率增加較快。說明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男生的手臂力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仰臥起坐主要檢測女生的腹肌力量及耐力水平,實驗前女生不達標率為4.94%,,實驗后女生不達標率為2.10%,從結果分析上看,其中優秀、良好占比較低,雖然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女生的腹肌力量及耐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整體來看女生的腹肌力量處于低下水平,有待進一步加強。
1000米、800米屬于混氧運動,主要測試學生耐力素質及反映學生心肺功能,實驗前男生不達標率為25.1%,女生為46.80%,實驗后男生不達標率為14.76%,女生為33.97%,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男女生的耐力素質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從合格率及良好率來看,男女生的耐力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3.1.1 通過18周的以考帶練干預,大學生體質健康在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身體素質(速度素質測試50米、力量素質男生測試引體向上、女生測試仰臥起坐、耐力素質女生測試800米、男生測試1000米、柔韌素質測試坐位體前屈)的各項指標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說明“以考帶練”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3.1.2 學生身體素質整體水平不高,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考核的指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在優秀率、良好率方面差距較大。
3.1.3 男女生身體素質差異較大,男生在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肺活量等方面要優于女生,而女生在柔韌素質,耐力素質、體重等方面要優于男生。
3.1.4 “以考帶練”教學方法在對男女生耐力素質及力量素質的干預效果最為明顯。
3.1.5 “以考帶練”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目標性。
3.2.1 深化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該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青少年鍛煉項目和健身方法,整合各方資源,全面開展體育運動,它為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提供長期發展規劃,是加快發展青少年體育的行動指南和指導思想。因此,要積極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4],結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充分了解發展大學體育的內涵,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3.2.2 充分認識“以考帶練”教學法對體質健康的利弊
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其教學方法也可多種多樣,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以考帶練”教學法對體質健康的利弊,因地制宜的選擇或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
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更好的發展。
3.2.3 進一步完善“以考帶練”的教學內容
在實驗中 “以考帶練”教學方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對男女生耐力素質及力量素質的干預方面,當然其他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以考帶練”作為一種可操作的教學方法,其教學內容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為此必須豐富“以考帶練”的教學手段、評價機制、教學組織、教學形式等要求,使得“以考帶練”夠持續有效的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3.2.4 持續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革
持續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革,加強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的教學,構建適應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體系,引導學生們鍛煉,激勵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內在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