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坤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山東菏澤 274500)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種較為多發的臨床危重疾病,患者一旦發病會面臨較高的病死率威脅,因此需要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1]。急性左心衰竭是患者心排血量、肺循環壓力急劇變化而產生的一種疲乏無力癥狀,嚴重時會危及到患者生命。這一疾病的病癥變化迅速,病死率居于我國各類致死疾病的首位[2]。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顯得尤為重要。臨床醫生主要采取體位更換方式,幫助患者減少靜脈回流,并建立靜脈通道強化治療。近幾年來,國內醫療衛生領域開始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急診救治的應用進行研究,并且認為這種機械設備能夠維持患者的有效通氣量,提高急診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無創呼吸機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診救治中的應用以及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12月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左心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急救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齡45~60 歲,平均年齡(55.2±2.2)歲。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8 例;年齡46~62歲,平均年齡(57.2±2.8)歲。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本研究經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全部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實用心臟內科學》(第4版)中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診斷標準[4];患者均經過胸部X線和超聲心動圖檢查后確診;患者心功能分級為IV級。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意識障礙患者;排除合并嚴重腹脹患者;排除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對患者及時采取更換體位的方式,以減少靜脈血液回流。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提供強心、鎮靜、擴血管和利尿藥物治療。
觀察組:(1)使用低分子肝素(兆科藥業(合肥)有限公司;H20070359)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根據患者急診化驗報告單中的凝血酶原時間,適當地延長治療時間,如果患者在30 d內出現了腦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癥狀,應避免給予患者抗凝治療。血管擴張藥治療是對入院患者進行無差別單硝酸異山梨酯(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123177;100 mL:含單硝酸異山梨酯20 mg與氯化鈉0.9 g;)靜脈泵入治療的一種方法,用藥劑量要控制在200μg/mL以下,聯合使用硝普鈉(三門峽賽諾維制藥有限公司;H20113357)靜脈泵入的方式,當患者血壓低于90 mm Hg或60 mm Hg時,需停止用藥。(2)針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出現的感染情況,需在明確患者感染的部位和病因之后,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針對部分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在患者入院之時,為其提供降血糖藥物治療。使用短效中性胰島素(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H20023072;10 mL∶400單位)進行皮下注射,對于血糖值超過13.9 mmol/L的患者,給予持續靜脈注射中性胰島素治療,并以小時為單位監測患者的血糖。(3)為觀察組患者提供常規治療聯合無創呼吸機治療方案:首先,將呼吸機(飛利浦V60無創呼吸機)的模式調整為S/T模式,并以時間控制自動切換的自主呼吸模式為患者提供治療。其次,呼吸機的頻率設定為12次/min,氧流量為4~8 L/min。吸氧的濃度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基本上以100%為起點,逐步下降至30%~50%。最后,吸氣和呼氣的壓力分別控制在10~17 cm H2O和4~6 cm H2O。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率、平均氧分壓、平均動脈壓等指標;(2)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3)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采用統計學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率、平均氧分壓、平均動脈壓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 1 2組患者治療后心率、平均氧分壓、平均動脈壓指標比較(±s)

表 1 2組患者治療后心率、平均氧分壓、平均動脈壓指標比較(±s)
觀察組 39 86.04±10.2192.64±0.17 87.21±1.69對照組 39 105.31±10.1173.08±5.32 105.32±1.77 t 7.356 7.026 7.577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2。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急性左心衰竭也稱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主要是由突發性心臟結構與功能性異常等原因引起的病癥。組織器官灌注不足是嚴重低氧血癥的表現。急性左心衰竭成為了引發殘疾和死亡的主要病癥之一。
因為急性左心衰竭的發病危急,留給醫護人員實施搶救的時間較短,而內科基礎治療工作往往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呼吸機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癥的治療,增加了一種可行性和有效性均較高的治療方法[5]。在經過了臨床實踐與結果觀察之后,應用無創呼吸機對急性左心衰竭病癥進行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疾病造成的殘疾和死亡發生率。而且,使用無創呼吸機也能有效降低機械通氣引發的醫院獲得性感染以及相關并發癥,明顯縮短了患者的治療時間,減少了患者與家屬的負擔[6]。本文應用多普勒無創血動力學監測儀器設備,對患者的心臟功能進行了數據監測,不僅有效地避免了有創操作對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可能引發的并發癥問題,而且還明顯地縮短了病程,減少患者住院費用,降低患者家庭經濟負擔。首先,無創呼吸機在對急性左心衰竭進行治療期間,可在最短的時間內,促使患者血氧飽和度迅速上升,以此糾正患者出現的缺氧問題。其次,在對患者左室后負荷進行控制過程中,使用無創呼吸機還能減少靜脈心血流量,使得患者肺間質與肺泡內的液體順利地回流到血管之中,以此實現肺水腫癥狀的緩解,有效地預防低氧血癥。最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療中使用的無創呼吸機設備還能促進患者胸部內正壓的形成,進而改善肺部淤血的情況[7-8]。
表 2 2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對照表(±s,分)

表 2 2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對照表(±s,分)
組別 n 心理功能 器官功能 生活態度 社會功能觀察組 39 93.01±0.14 86.32±0.17 90.62±0.14 93.14±1.05對照組 39 78.62±1.47 76.01±0.17 74.21±1.58 76.41±0.28 t 7.646 7.022 7.511 7.6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 3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綜上所述,無創呼吸機作為一種簡單的操作方法,兼顧舒適性和有效性,逐漸應用到患者左心衰竭搶救工作中,能允許患者自主呼吸,并在吸氣時表現出壓力性特征,提高了通氣效果。急診救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患時,采用無創呼吸機設備可以在確診患者病癥的第一時間改善患者臨床呼吸困難的癥狀,進而達到緩解意識障礙、肺部啰音、血氧飽和度等情況,使患者逐漸恢復到穩定的狀態,保證其生命安全。